APP下载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更有效

2016-05-30王丽娜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除数小白兔小鸡

王丽娜

提问是一种教学的组织形式,提问的历史几乎与教育的历史一样久远。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然而我们不能否认,提问仍然是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课堂教学技能与艺术,我们几乎找不到一节自始至终没有提问的课堂。但实际上,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低效提问”现象却普遍存在。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通过这次参加“国培计划”的学习,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要有“数学味”,不能开放过度

前几天在学校的课堂技能竞赛活动中,我发现:一位老师在上《认识乘法》一课时,课件出示主题图后,问道: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课堂上立即热闹起来,有的学生说:图中有小鸡还有小白兔在野外玩。有的说:图中有大树和草地。有的说:图上还有小桥、流水。还有的说:水中还有小鱼在游呢……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但却仍旧是在“看图说话”,俨然成了语文说话课 ……为什么学生总是说不到点子上呢?是因为教师的提问并没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进行观察。如果把提问改成:小朋友们,图上有几种动物在野外活动啊?(鸡和兔2种)。它们是怎么活动的?(一堆一堆的)。你能告诉老师图上有几只小白兔和几只小鸡吗?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富有“数学味”的问题,能很快将学生引入数学学习“认识乘法”的情境之中。

二、问题的提出要有趣味性,不能干巴无味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难点之一是让学生明白“余数小于除数”。在多位学生板演多个有余数的除法式子后,比较艺术地提出一个问题:“在计算过程中,你有哪些地方要提醒我们同学的?”而不是直截了当地问:“你在解题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学生探索的劲头更足了。果然,讨论的气氛很热烈,很快就得出了结论:“余数小于除数”。可见,一个适宜的问题往往能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问题的提出要讲究策略性,不能简单单一

课堂上不仅需要我们的细心观察,适度调节,还需要一定的提问策略。比如如果问题较难,可以请优等生先回答,以优带差,为后进生的回答设置契机,给他们较长的思考时间复述。再如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应注意聆聽他们的回答,在理解的基础上,顺引他们的思路进行讨论或做适当的提示,让他们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

四、问题的提出要充满感情,不能冷漠无情

“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我们要认识到,而且要从内心深处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对待课堂提问,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心中有学生。提问不是目的,让学生有收获才是根本。所以,对待提问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尽量多用一些爱心语言,要让孩子真心感到老师在帮他、爱他。这样,学生才可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真正的收获。

总之,课堂提问貌似简单实则复杂,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课堂活动的生成性和变化性,使得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只有诚心诚意的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让我们问出“学问”、问出高效!

猜你喜欢

除数小白兔小鸡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小白兔
小白兔
余数比除数小
小鸡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