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钢琴曲《珊瑚舞》的音乐分析与教学弹奏方法

2016-05-30尹嘉琳

音乐生活 2016年1期
关键词:曲式钢琴曲珊瑚

尹嘉琳

内容提要

《鱼美人》是我国上世纪60年代的经典民族舞剧,其中6个优美的舞蹈配乐选段被改编成同名的钢琴曲,广为流传,常被用来学习和演奏。本文仅以其中一首《珊瑚舞》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背景、艺术特征、曲式结构与演奏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演奏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为广大钢琴专业师生和业余爱好者更好地弹奏这首作品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珊瑚舞》艺术特征 演奏技法

民族舞剧《鱼美人》诞生于19b9年,这是一部神话题材的经典作品,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斗争的永恒经典主题贯穿全剧,以代表正义的海底世界的最后胜利告终。不仅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和杜鸣心联手创作的六个舞剧配乐片段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因此改编成为家喻户晓的六首独立钢琴曲作品——《人参舞》《珊瑚舞》《水草舞》《草帽花舞》《二十四个鱼美人舞》和《婚礼场面舞》,并组成同名(《鱼美人》)钢琴曲集出版。这六首乐曲旋律奇妙梦幻,伴奏织体丰富生动,风靡一时,且具有一定的演奏难度,多部钢琴曲选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其中《水草舞》《珊瑚舞》《婚礼场面舞》还被指定为全国社会艺术水平钢琴考级练习曲目之一,这些也充分证明了《珊瑚舞》等曲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所要关注的即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以及演绎方法等问题,选取其中一首《珊瑚舞》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演奏和教学的基础上,对钢琴曲《珊瑚舞》的艺术形象塑造、曲式结构特征及演奏方法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与阐述,以期为广大钢琴学子准确地把握和表达作品,提供一些个人经验心得。

1.艺术形象塑造

《珊瑚舞》是一首舞曲风格的钢琴小品,故事情节表现的是在昏迷的猎人被美丽温柔的鱼美人和海底世界的伙伴们一起施展神力救醒后,大家欢呼雀跃,于是,6个活泼闪亮的珊瑚姑娘为猎人和鱼美人跳起了“珊瑚舞”。在这首作品中,作曲家杜鸣心将海底世界奇幻化。展开丰富的想象与创造力,打造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仙境,并将海底生物珊瑚人物化,赋予“她们”人的特质,成功地塑造和模拟了珊瑚姑娘们热情奔放天真可爱的音乐形象。总的来说,《珊瑚舞》的音乐节奏轻快,充满活力,左手主题旋律部分多以切分节奏的形式出现,右手伴奏部分由连续的快速轻巧的十六分音符连接,十分活泼诙谐且富有趣味,也表现了珊瑚的玲珑剔透的雅致风格。

2.曲式结构特征

概括地说,《鱼美人》的音乐构架清晰,笔法简练,音调流畅,调式调性变化多端,和声与配器复杂多变,创作技巧比较成熟,能够代表上世纪60年代舞剧音乐的最高水平。杜鸣心创作的《珊瑚舞》篇幅不长,一共42小节,四四拍子,D大调,结构完整,不仅采用了西方典型舞曲结构——A||:B A1:||,即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并且将中国神话题材内容与西方曲式融为一体,此曲也是上世纪60年代钢琴曲借鉴西方风格的典范之作。

《珊瑚舞》全曲主要由两个动机材料经过几次重复、移位,略加变化发展而成。第一个动机(第1~3小节)在乐曲一开始处呈现,长度为三小节,低声部担纲旋律重任,由D大调主和弦琶音和八分音符七和弦组成,高声部则全是十六分音符的伴奏织体,颤音与环绕音型兼而有之。紧接着,整个动机材料严格重复一次(第4~6小节),上移纯四度重复两次(第7~12小节),转到G大调,细腻深刻地描绘出珊瑚姑娘轻盈灵活的形象。结尾处(第13~15小节)与动机材料略有不同,平稳流畅地过渡到了B段。

B段音乐(16~29小节)以级进的颤音为主,旋律连续两次做三度模进,三度移调(G-bB-D)色彩性很强,将全曲推向高潮,展现出珊瑚姑娘们热烈的舞姿和快速的舞步。

再现段是简化了的A段,旋律部分由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单音组成,在不同八度上弹奏,音乐显得更为清丽灵巧,使人不禁想到珊瑚姑娘一起一伏翩翩起舞的样子。最后(第39~42小节)从建筑在bⅡ级和弦上的五声音阶琶音连续向上进行折回主调,以很弱的音响在属音和主音上结束,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

3.演奏方法

《珊瑚舞》整曲短小精悍,速度要求是Allegro(快板),力度多保持在mp,相对最强的地方也不过是以mf来处理,所以全曲要弹得跳跃灵动,轻快活泼。纵观整曲,右手弹奏的织体从头至尾都是快速的十六分音符音群,这对右手手指的灵敏度要求很高,力求下指轻巧利落,呈现出干净华丽的音色。而作为旋律的左手弹奏部分最重要的因素是要把控好节奏与重音,突出左手弹奏的音,这样双手密切配合,才能表现出海底世界波光粼粼的意境。

A段的弹奏和教学重点主要是攻克右手弹奏部分连续跑动的十六分音符,这也是贯穿全曲要解决的难题。以第一小节十六分音符的三和弦与单音的交替弹奏为例,笔者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把和弦及其后面的单音视作一个整体,即每两个十六分音符为一组,这表示珊瑚姑娘们舞步的一次摇曳摆动。教会学生运用右手手腕的轻微动作来完成,一是要注意手腕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二是要注意练习弹奏时手腕不要僵硬,尽可能地放松,手掌起到支撑的作用;三是要注意触键方式,用略微贴键的方式使演奏流畅均匀,同时也避免了音量过强的问题。还有一点需要在此指出,第12、14小节中的重音记号处的音,笔者根据自身的弹奏和教学经验,一直建议学生用小指弹奏,小指指关节要撑住,力求把手臂的力量通过手指直接传递到键底。从乐曲整体的艺术风格来看,无论是弹奏摇曳的颤音、还是串连的十六分音符,以及平稳的分解和弦,都要求弹得流畅轻柔,忌用高抬指触键的方式去弹奏,会导致生硬,也不要因为一味求快而导致音弹得不清楚,并且音量要控制在mp,从而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

展开段B段包含三个乐句,与A段相同,紧密的十六分音符从乐段开始即始终保持轻快的跑动直至乐段结尾。因此,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右手的演奏部分首先需多加注意,手腕要放松,支起手掌,当要弹奏的音符超出了手指可掌控的音区范围后,要学会灵活地运用手腕的左右移动,根据旋律的走向及时地将手指传送过去。这要求学生在之前积累一定的弹奏经验,眼、脑、手配合密切,手掌的重心、指尖的力度都要拿捏得恰到好处,音质与音量要稳定均匀,音色清脆饱满。低声部左手旋律声部的弹奏是B段教学与练习的重点难点。学习钢琴万不能以为“会弹”“弹会”即是达标,技巧部分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引领学生理解和体会为什么这样弹奏,教会他们自己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左手的部分,从曲式分析的角度来看,旋律是用音程或和弦来陈述的,旋律线条隐藏其中,指导学生分析出左手高声部即为主要旋律后。那么,在音程和和弦内突出旋律音的弹奏处理方法也就不言自明了。从练习技巧的角度来看,左手旋律不停地在右手两侧交叉跨越,要求学生存短暂的八分休止符间隙准确地定位即将弹奏的音的位置,并准备好触键、力度等弹奏要素。在这里,笔者建议可将左手部分独立出来让学生反复练习,然后再与右手部分一起合奏练习。

第三段A段是再现段,与第一段A段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所以这一段教学和演奏练习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及其处理方式也基本同呈示段A段一样,在这里笔者不再赘述。尾声是bⅡ级和弦的分解进行,音乐渐行渐远,余音袅袅,笔者建议结尾处不妨试着双脚将弱音踏板和延音踏板同日可踩下,既加强了音响的绵延效果,也达到了弱结尾的目的,两者结合,更加渲染出海底世界神秘奇异的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钢琴曲《珊瑚舞》艺术形象塑造、曲式结构特征以及演奏方法的简浅分析,笔者得出下面的结论:乐曲中珊瑚姑娘们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十分生动贴切,架起了从听觉到视觉形象转换的桥梁,听着音乐,仿佛看到珊瑚姑娘在眼前跳舞的样子;作品虽然篇幅不长,但是五脏俱全,曲式结构清晰,有展开有再现,用西方的创作技法表达了民族的题材和音乐语言;琴曲旋律奇幻活泼,伴奏织体色彩斑斓,有一定的弹奏难度,对于演奏者在音色、力度强弱的掌控能力和情绪的表现力方面是一块试金石,乐曲弹起来不难,但是要弹得好也不容易,因而具有独特的教学和演奏价值。以上仅是笔者对于演奏和教学钢琴曲《珊瑚舞》一些经验方法,还有不足之处,会在今后的弹奏与教学中进一步挖掘,同时也衷心希望本文能为钢琴专业师生和业余钢琴演奏者提供一些练习指导和参考。

(责任编辑 霍闽)

猜你喜欢

曲式钢琴曲珊瑚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珊瑚和水母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夜的钢琴曲(六)
碧波荡漾珊瑚海
美丽的珊瑚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钢琴曲《百鸟朝凤》结构分析
珊瑚是怎样治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