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外交思想研究

2016-05-30江鹏伟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

江鹏伟

[摘要]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胜利的取得,既离不开国内同胞的浴血奋战,同时也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成功的外交实践紧密相连。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逐渐走向成熟,成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补充,并为新中国外交原则的确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抗日战争;毛泽东;外交思想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取得的第一次完全意义上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虽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是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的对外联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外交,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内领导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与苏共党际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主体国家对外交往应有的思想,并最终在抗日战争中走向成熟。

一、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外交思想,既包括与苏共交往时的经验总结,又包括战争期间进行外交研判时发展出的新思想。

1、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独立自主原则最早是毛泽东在处理中共与共产国际、苏共关系时提出的。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表现最明显的地方就是争取国际援助。外援对于战争时期国贫民弱的中国来说意义非凡,但毛泽东对外援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根本方针和国民党相反,是在坚持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原则下尽可能地利用外援,而不是如同国民党那样放弃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去依赖外援,或投靠任何帝国主义的集团。”[1]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坚定与践行,使中共走上了与国民党不同的争取外援之路。这对中共在争取外援的情况下,坚持独立的抗战策略产生重要影响。

2、跨越意识形态、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由于意识形态的接近,在革命进程方面中共一直受苏联指导共同对抗帝国主义。但是当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国家利益决定中国必须优先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解除民族危机,即毛泽东所提出的,“应当以抗日为目的,不是同时反对一切帝国主义”。[2]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中共决定与其他反日的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1941年6月23日,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的电报中指出:“不管是否是帝国主义国家,凡反对法西[斯]者就是好的,凡助法西[斯]者就是坏的。”“对于英国的对德战争、美国的援苏、援华、援英行动及可能的英国反日反德战争,都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而是正义的,我们均应表示欢迎,均应联合一致,反对共同的敌人。”[3]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了最后的胜利,冲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不再以意识形态作为划分敌友的标准,而是针对国际形势,把是否反抗法西斯作为新标准,体现出处理国际问题态度的灵活性。毛泽东把中日战争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中,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加以审视,把争取国际支援作为中共外交的重点,这也成为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3、积极发展民间外交促进官方互动

长期以来,国民党对中共根据地实行包围与封锁,同时中共也不享有国际法上的主体地位,所以外交权一直控制在国民政府手中。为打破国民政府主宰外交形势,让全世界人民知晓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同情与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人决定大力开展民间外交,通过民间友人将中共的声音传播出去。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先后邀请了斯诺、史沫特莱等一大批外国记者访问延安,并指示全国各办事处主动地、有计划地向国外媒体提供一些有关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抗日资料及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民进外交的发展推动了官方之间的互动,中共中央领导人通过民间友人结识了一大批国外政府高官,比如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英国驻华大使卡尔等。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埃文斯·卡尔森也深入八路军根据地进行考察,结果为美国政府提供了有关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资料:“他们没有外援,但他们已经组织了一支以广大农民为基础的游击队。我们在共产党地区看不到那种使国民党丧失战斗意志的失败主义情绪和贪污腐化现象。”他们“渴望同美国合作以打败日本和重建中国。”并建议罗斯福总统说:“援助共产党人将有助于打败日本,并获得中国最生气蓬勃的政治组织的友谊。”[4]这说明民间外交不仅取得了成功,而且推动了官方外交的发展,对于世界了解中国,对于西方政府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积极影响。

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的价值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外交思想,不仅给中共提供了正确外交指导,而且确保了国内抗日统一战线以及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对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外交乃至当代外交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巩固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抑制了蒋介石的反共图谋

1937年,国民党中央在五届五中全会上确定了“溶共、限共、反共”的方针,致使全国许多地方反共活动猖獗。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毛泽东从大局出发,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八路军及新四军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坚决与国民党顽固派开展斗争。与此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争取了苏、美等国的支持。苏联采取多种形式谴责国民党,美国总统罗斯福则暂停了对华贷款并派特使前来调查真相。在美苏等国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保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正因为毛泽东采取正确外交方式,把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与国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起来,从而抑制了蒋介石消灭共产党的图谋。

2、为新中国外交原则的确立奠定坚实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外交关系的开端。抗战期间,毛泽东确立的一系列外交原则奠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基础上,中共提出了对外交往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冷战期间,苏联对中国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势,两极争霸的国际形势迫使中共冲破意识形态的藩篱,于1972年实现了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凡此种种都离不开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影响。

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对当今中国的外交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随着我国国力的逐渐攀升,中国外交自信心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各种外部阻力与压力也随之增加。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在中国南海掀起一阵巨浪;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沉渣泛起,在钓鱼岛问题上颠倒黑白;国际极端恐怖主义大有越演越烈之势。在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下,深入研究和探讨毛澤东抗日战争时期的外交思想,对于开展新时期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56页。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61页。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集,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164页。

[4]王红续,《毛泽东的抗日外交思想》[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第一卷)
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可喜成果——“抗日战争史丛书”首批著作出版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
《抗日战争研究》创刊三年
《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卷简介
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在华军事顾问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