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同志的实事求是理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6-05-30韩允刘晓松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
关键词:价值

韩允 刘晓松

【摘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为我们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向导。但是从1956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制”到“十年文革”,我们党的实事求是路线遭到了严重破坏。在至关重要的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实事求是路线的重新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在其工作中以身作则,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观点和理论,以创造性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察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对我们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对于我们密切党群关系、推进深化改革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思想;价值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就是实际、现实、实实在在,“是”就是规律、真理,“实事求是”即是在从现实出发,从具体实在的事着手,来探求规律和真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依据实际变化不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这条路线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向导,这个宝贵经验也成为我党日后执政的一条准绳。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从实际出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着手恢复因为长期战乱而遭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经济的恢复,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党在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背离,先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些人盲目追求高产高效,浮夸风肆虐,严重脱离实际的事件频出,盲目的个人崇拜导致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盛行,物质和精神上都出现了“大跃进”。接着是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文革浩劫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行事原则破坏殆尽。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思想被提出,人民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处于迷茫状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徘徊不前,如何面对现实,如何重塑人民的价值观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邓小平同志对实事求是路线的重新确立做出的重要贡献

针对上述情况,邓小平同志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果断地与脱离实际的一切行為做斗争,从理论和行动上重新树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否定了“两个凡是”,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奠定了舆论基础

“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其实质是继续维护毛泽东晚年“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此思想一经提出就遭到了邓小平等人的反对,1977年5月邓小平与中央的两位同志谈话认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这为我们党实现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支持这场大讨论,使“实践是检验真理地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这为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2、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话,为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1978年12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1]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强调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从而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工作的徘徊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3、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先后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等重要讲话。他反复强调必须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在邓小平的直接指导下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从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便成为新时期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

(三)坚持实事求是贯穿在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从十二大以后,邓小平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担当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在工作过程中,他反复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思想动力,并在坚持实事求是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开创性的理论和观点,有效地指导了改革发展的实践。

1、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打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旧观念,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2]关于社会主义,他认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重大的问题,形成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

2、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邓小平同志说,这个决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有没有矛盾?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5]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資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些惊世骇俗的论断,没有解放思想的强大勇气,没有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和精神,是断然不可做到的。

3、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一文中,邓小平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6]党的十三大具体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为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奠定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根据现实,认为我国经济建设分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一步一步去实现。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因此要“靠自己努力,靠不断总结经验,坚定地前进。”[7]

4、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国两制”的思想是邓小平从现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又一次伟大创新。为了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为了能够让不同的社会制度容纳于祖国统一的这一宏伟目标下,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克服‘左的错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来制定各方面工作的政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邓小平科学领导思想的核心,而且是他的工作原则和方法,更是他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政治风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在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面前,邓小平同志都能够坚持实事求是、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慎重而大胆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构想,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时代意义。

三、实事求是路线的现实意义考察

当前,我国迈进了改革的深水区,世情、党情、国情都错综复杂,党和国家时刻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必须慎重为之,坚持实事求是对于我们密切群众关系、对于我们深化改革、推进国家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群众路线、践行群众观需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密不可分。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在《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里把党坚持群众路线和事实求是放到重要的位置来对待。他说“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东西”,“对于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9]现在我们就要继续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基层,聆听群众的怨言,“善于从群众的议论当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坚持群众路线、践行群众观是从我们党和国家的现状提出来的,是本着实事求是的观点作出的重大决策。十八大报告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复杂、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特别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已经日益引起全党上下的严重关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就是脱离群众的重要表现,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反映强烈。 而破除“四风”、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

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改善党风必须要实事求是。首先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清我们的错误与不足,实事求是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群众为什么离我们越来越远,为什么部分群众老是对我们不满、和我们唱反调,我们需要反思,从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到工作方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四风”是根本对立的,弄虚作假、不讲老实话都是和实事求是相背离的。邓小平说“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10]只要做到这“三老”,群众工作就一定会做好,党群、干群关系就一定会改善。要搞好我们的党风、军风、民风,关键是要搞好党风,而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实事求是,只要充分相信群众,实事求是,发扬民主,我们党群关系才能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真诚。

(二)深化改革需要实事求是

36年前,邓小平同志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我们的国情进行剖析,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现在30多年过去了,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制度和改革措施我们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我们的改革也进入深水区,以前我们小心翼翼“摸着石头过河”,在符合国家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现在“深水区”改革更需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推进深化改革,我们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依然要清晰地认识到,我们仍未摆脱不发达状态,我们处在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处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因此我们依然要立足国情,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和效率,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推进深化改革,我们要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经验总结,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过去的36年,我们依靠改革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收获了很多极其宝贵的经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既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又要依据现实,防止空谈冒进,全面、踏实、稳妥地推进各领域的改革深化,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2 卷) [M]. 人民出版社, 1994. 143.

[2]邓小平文选(第23卷) [M]. 人民出版社, 1994. 2-3

[3]邓小平文选(第23卷) [M]. 人民出版社, 1994. 63.

[4]邓小平文選(第3卷) [M]. 人民出版社, 1994. 373.

[5]鄧小平文选(第3卷) [M]. 人民出版社, 1994. 148-149.

[6]邓小平文选(第3卷) [M]. 人民出版社, 1994. 252.

[7]邓小平文选(第3卷) [M]. 人民出版社, 1994. 258-259.

[8]邓小平文选(第3卷) [M]. 人民出版社, 1994. 58.

[9]邓小平:《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

[10]邓小平:《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

猜你喜欢

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分钟能创造多少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七月》价值新解读
“给”的价值
俆卫:用梦创造价值
价值
从平凡中体现价值
“活着就要体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