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和记录的故事
2016-05-30
本期封面图像是收藏于巴黎卢浮宫的一尊古埃及书记员的石雕,1850年由法国考古学家马力埃特(Auguste Mariette,1821-1881)在开罗附近的塞加拉(Saqqara)挖出,据考证可能是第四或第五王朝的物品,距今已有将近4500年的历史。雕像由一整块石灰岩凿成,高逾半米,人物呈盘腿坐姿,身体、眉毛和头发被涂上不同的有机颜料,胸前嵌入两根小木头做成乳头,最奇妙的是眼睛——在磨光的白色水晶石上嵌入带有红色纹路的菱镁石,整个眼球又以铜砷合金的小薄片固定在眼眶中(图1)。即使在今天,这尊雕像也可称得上是个艺术杰作。由于底座有残缺,不知原来放置在什么地方,也没有发现任何说明这个人物身份的文字,现在被命名为《坐着的书记员》(The Seated Scribe)。
在古埃及,知识掌握在法老和僧侣手中,专职的书记员负责记录他们的言行,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作家或史官。再仔细端详这个形象,但见他体态端正,神情镇定,目光坚毅有神,只是胸下现出些赘肉,似乎暗示这是个常年坐办公室的知识分子。再看他的双手:左手握着一卷莎草纸,右手食指、拇指呈握笔状,其书写的姿势与今人无异(图2),尽管木制的笔已经腐烂。
书写和记录,使得人类获得的知识得以不断积累和世代相传,是文明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不同的古代文明发明了不同的书写系统和传承文字的载体:古埃及是象形文字与莎草纸;古巴比伦是楔形文字和泥版;腓尼基人发明的拼音文字为古希腊借用,希腊化的帕加马人则在莎草供应断绝后发明了羊皮纸;古代中国人先后用龟甲、牛骨、青铜器、竹简、木牍和植物纤维纸来记录其独特的文字;古代印度人则用贝叶来抄经。《坐着的书记员》大概是现存最早的人类书写形象,不知道一千年后的儿童是否还用笔写字,当他们看到这尊雕像时,能否猜到这个人在干什么?
卢浮宫还藏有另一尊古代埃及书记员的石雕(图3),只是没有这个涂彩雕像那样生动和有名罢了。
位于曼哈顿中心的纽约市公共图书馆,三楼前厅内有四幅表现《记录之历史》这一主题的巨大壁画,作画者是一位叫拉宁(Edward Laning,1906-1981)的美国画家,完成于1937年。从图4和图5就可以看出这组画作的尺幅有多大。在壁画的旁边是该馆的主阅览室,其中的天花板上有一幅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大型壁画,也出自拉宁之手。除此之外,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众多公共建筑中,拉宁都贡献了自己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1935年为埃利斯岛移民局大餐厅所作的壁画。
封二是那组名为《记录之历史》的壁画。图9是《手擎律碑的摩西》(Moses with theTablets of the Law):《旧约·出埃及记》称耶和华在西奈山上交给摩西两块律碑,让他以此约束以色列人的行为,摩西从山上下来的时候,看到族人正围着一尊刚铸好的金牛狂欢,气得将律碑摔碎在地,又下令熔化金牛,众人知罪并为之付出了代价,摩西复见耶和华,受“十诫”后造约柜贮之。画面中的摩西正将一块律碑高举过顶,另一块已被他摔断在地,站在他身旁的是助手和接班人约书亚,下方则是惊恐的族人与那尊金牛,碑上的希伯来文清晰可辨,按照《圣经》的说法,那是耶和华亲手书写的。
图10是《中世纪的抄写者》(The Medieval Scribe):画面前方是一个中世纪的僧侣,正在特制的写字台前抄写古代经典,台前有个沙漏,沙漏上方悬挂着一把鹅毛笔,用秃了的笔和一些装订成册的抄本则散落在地上。从发型和装束来看,抄写者像是个方济各会修士,该会重视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产生了罗杰尔-培根等伟大学者。在抄写者的对面,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手扶窗框看着下方,窗外平民遭屠杀和房屋被焚烧的暴力景象与房间里的静谧安详气氛形成鲜明反差。
图ll是《古腾堡觐见美因茨选帝侯》(Gutenberg Showing a Proof t0 the Elector ofMainz):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c.1398-1468)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其发明导致记录方法的革命,有力推动了西方的知识传播与社会进步。1455年左右,古腾堡在美因茨印刷了180部《圣经》,其中40部印在羊皮纸上,其余140部印在普通纸上,全书共1282页,每页42行,现在世界上留存的完整拷贝大约有48部。画面中的古腾堡正把一份印好的样张呈送给半躺半坐的选帝侯,他的助手舍费尔(Peter Schaeffer,c.1425-c.1503)站在一旁,而在古腾堡身后则可看见部分印刷机,脚下还有一块排好活字的版框以及一对用来擦抹油墨的球垫,背景中现出几个人物和一片风帆,似乎暗示大航海时代正在到来。
图12是《摩根塔勒、里德和排字机》(The Linotype-Mergenthaler and WhitetelawReid):德国移民摩根塔勒(0ttmar Mergenthaler,1854-1899)于1885年左右发明了可用键盘操作的排字铸版一体机,极大地提高了编辑和排版的速度,《纽约先驱报》老板德里(Whitelaw Reid,1837-1912)慧眼识珠,迅速使用摩根塔勒发明的机器印刷报纸和书籍,该报也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报纸。直到上世纪70年代之后,摩根塔勒式的排版机才逐渐为照相排版(随后是激光排版)所取代。画面中的发明家坐在高凳上,一手正要触摸键盘,背向着他的里德在阅读一份刚印出来的样报,背景可见纽约的高楼和布鲁克林大桥,还有一名奔跑着的报童。
从抄写到印刷,知识传播的速度得以迅速提高,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也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其实无论是雕版印刷还是活字印刷,中国人都走在世界的前面,只是由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古代先贤们的发明远没有古腾堡在欧洲那样产生震撼性的影响,西方视古腾堡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图13是1568年的一幅木刻,从中可以看到古腾堡时代书籍制作的大致情况:近景有两名工人,一人正从压纸框中揭出刚刚着墨的纸张,另一人在用带柄的球垫为铺在版面上的白纸涂墨,其右侧那个有着螺旋和转柄的大伙就是印刷机;俩人前面的台上放着两大摞纸,一摞尚未付印,另一摞则是待上机压制的半成品;远景中还有两个人物,一位在活字盘前检字,他对面的那位应该在校对或修版。图14是美国邮政总局1952年发行的纪念邮票,设计借用了拉宁为纽约公共图书馆所作壁画,当时将第一部活字印刷本《圣经》的时间定在1452年。图15和图16是德国和美国发行的另外两帧纪念邮票,古腾堡印刷术的着墨方法与印刷机的构造一目了然。
最后看封三,图17是佛兰德斯(今属比利时)画家斯特雷特(Jan Van Straet,1523—1605)的《印刷术》,原系为美第奇家族宫殿设计的挂毯装饰画,后来被人镌刻成铜版,原作至今保存在佛罗伦萨的韦其奥宫(Vecchio)里。画面中的人物各司其职:检字、排版、校对、修版、上墨、揭纸、搬运、压印、指挥,晾干油墨和装订成书的细节也都有所表现,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欧洲16世纪印刷作坊的工作场景。(封三图版由范景中先生提供,谨此致谢)
参考资料
贡布里希.新发明——东方的发明,西方的反应[A].杨思梁译.艺术与人文科学:贡布里
希文选.范景中编选。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403-424.辛格等.技术史(3)[M].高亮华、戴吾三主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377-275.https://en.wikipedia.org/wiki/New_York_Public_Library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hannes Guten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