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互联
2016-05-30AO
AO
德尔福全新自动驾驶技术把主动安全推向了新的高度。
“从推出全球首款安全气囊开始,德尔福的工程师们一直以来的信念就是——‘安全不应该是奢侈品。 这一信念是推动一系列主动安全技术进步的前提,贯穿了德尔福业务发展的始终。”德尔福电子与安全事业部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王展向记者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没有伤亡、安全的交通环境。 这一目标的社会意义相当深远。令人激动的是,我们今天已经拥有了这样的技术去实现这个目标。”
车联一切
在2016年初的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德尔福又一款自动驾驶汽车即将亮相。这款车在此前的技术基础上大幅度增强,V2E(Vehicle to Everything 车联一切)技术是本次改进中最大的技术亮点。
搭载V2E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可通过一系列先进的软硬件与街道、道路标志、信号灯、其它车辆甚至行人进行通讯,同时还能在无法直接观察对面交通的街道口帮助驾驶者掌握周围车辆情况。
例如当有自行车在车道中央行驶,而且无法从其它车道安全超车时,这辆自动驾驶汽车将自动与自行车保持合理距离,直至能够安全通过;当行驶到十字路口时,可以识别四个方向的停车标志、交通信号和交叉车流,等候适当时机穿越路口;在安全超车前,还可以判断左右车道情况,甚至能够检测邻近车道是否有后方车辆快速接近。
实际上,德尔福自动驾驶技术研究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4月,德尔福就在美国完成了一项重大的试验:一辆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奥迪SQ5从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大桥出发,横跨全美,行驶5500公里后抵达东海岸的纽约。全程中99%的时间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完成,收集了50 多兆兆字节的数据,完成了史上距离最长的一次自动驾驶旅程。
据描述,这部汽车的思考和反应方式与人类极为相似:“曾经有个人从我们前面那辆车下来,他根本没注意到我们的车。这人好像是喝醉了,结果直挺挺地摔倒在地上。我们的车不仅避开了他下车的地方,也避开了他摔倒的位置。”
万无一失
“未来,汽车将是消费者拥有的最精密、最复杂的电子产品。数据采集和传输已成为汽车互联技术发展的关键。”王展断言,“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讨论最快的汽车时,我们所指的不再是每小时多少公里,而是这辆汽车的连接性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工作原理上,自动驾驶汽车更像一台具备超强计算能力的计算机——控制器能够高速处理接收到的内外部信号,做出判断、下达命令,如同人的大脑;而摄像头、雷达、传感器等则负责捕捉信号和传递,如同人的眼睛、鼻子和耳朵。
摄像头可以解读路牌和车道标线,但是在阳光直射或摄像头镜头变脏时,会难以发挥作用。雷达几乎可以探测到任何物体,但并不能检测出这个物体是石头还是纸袋。激光雷达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提供一个更加完整的系统。
据王展介绍,德尔福正与3D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制造商Quanergy公司合作开发全新汽车级电子扫描激光雷达LiDAR。LiDAR的成本为250美元,仅为传统机械雷达的320分之一,但却能提供更为出色的可靠性。通过发射并接收物体反射的光脉冲,该设备可在每秒内处理200万个数据点。
“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这三种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将驾驶视野从 20 度提高到 360 度。换句话说,可以从路面宽度扩展到汽车两侧大约90米的范围。未来汽车的思考和行动速度达到大多数人的3.4万倍,在驾驶员意识到路面上出现某种状况之前,所有问题都会处理完毕。足以为汽车提供更高的确定性,为驾驶员提供更多保护。”王展告诉记者。
此外,为了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德尔福还将在本次消费电子展上率先推出“非接触式体验”。用户可通过手势及语音来实现对于车辆的控制,而Eye glance技术则能利用红外传感器来捕捉驾驶者的眼球活动,以控制信息娱乐系统。
前景清晰
自动驾驶如日中天,技术前景也越来越清晰。但王展坦言,距离实际应用和量产还需假以时日。
“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V2E 的潜力,未来还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可能需要五年时间,市场上才能有足够数量搭载新技术的新车推出,整个汽车行业的生态环境才会真正得到改变。”王展认为,相比欧美市场,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接受度尚不足以形成足够规模的市场容量。
“作为自动驾驶赖以存在的基础,车与车之间的互联技术有望在5年内在欧美市场得到普及,而中国的情况则较难判断。”王展说,“在这方面,类似日韩这样的亚洲国家走在了我们前面。”他认为,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近年来,类似信息娱乐系统这样的技术在中国得到了较快发展,而诸如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等技术的发展速度则相对缓慢。
“但主动安全及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前景非常好。”王展表示。今年,德尔福公司各业务板块在中国的增长速度高于汽车市场的整体水平。目前,德尔福电子与安全事业部在亚太地区共拥有5大技术中心、3大生产基地和3500名员工,其中位于中国上海及苏州的员工总数超过1900名。
高德纳咨询公司的一份研究显示,到2030年,在公路上行驶的25%的汽车将实现自动驾驶。另有数据显示,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一个具有600亿美元规模的市场。谷歌、宝马、奥迪、本田等知名企业企业也开始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
可以预见的是,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成为多数车型的标配后,主动安全和更高级的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很快走向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