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孝道缺失的原因与策略研究

2016-05-30宋玉艳

西江文艺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孝道家庭教育

宋玉艳

【摘要】:孝道文化是中华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对孝道文化的传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关键起点,更需要注重其对孝道的培养。本文首先从孝道的界定入手,反思孝道存在的问题,探讨孝道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树立孝道文化,进行孝道培养的三个方面。

【关键词】:孝道;孝道文化;家庭教育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文化根源深厚,蕴涵着精深的文化内涵。

一、孝道的界定

(一)孝道文化

1、“孝”的文化内涵

中华文化中的“孝”字无比精深,是上下结构,拆分为“老”与“子”,共同表意上慈下孝的意思。此外,我们注意到“老”字部首下面的“匕”字,它不是现代汉语所言的匕首之意,而是一种取食器具“饭勺子”,内涵为“老有所养”。这寓意着当人年老,在生活上不能自食其力,做儿女的就该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以孝道之心奉养父母。

2、孝的层次

“孝”的层次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孝道是指以父母为对象的“孝”。广义的孝道则是个人的安身处事之道,是社会道德之基础。狭义的孝道,是一种“私德”;而广义的孝道是一种“公德”。本文主要论述狭义的孝道。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是关于“孝”地位的论述,将“孝”看作仁的基础,这是孝道教育的根据。

(二)《论语》中的“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论语·学而》)孔子对学生说:“父亲在世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儿子对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地坚持不改变,那么可以说做到孝道了。”这是从正面论述“孝”的,也是孔子正式对“孝”下定义。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达,劳而不怨。”(《论语·里仁》)是从侧面对“孝”的论述,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止,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听从,仍然恭敬地不触犯他们,虽然辛劳忧愁,但不怨恨。”

二、反思孝道

(一)孝道缺失的现象

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曾分享过一篇名为“WIFI时代无处安放的天伦之乐”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阅读了之后感触很深。“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微博和朋友圈出现了全国各地的春光图,大家晒吃晒喝晒玩,唯独没有与家人相聚,看望老人的场景。”微博上的热点“放假到奶奶家来玩好吗,我装了WIFI”,引起大片热议之潮。

某卫视有档电视节目,讲述的是城乡孩子交换生活一周的事情。这些孩子有正在上小学的,也有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我重点关注了城市孩子的交换生活情况,城市里的父母给与孩子大量物质条件,而却没有基本的精神教育,不懂得“孝”为何物,更谈不上让“孝”上升到一种公德。孩子公然挑衅父母,尤其是对于母亲的顶撞无礼。我认为这是一种教育的悲哀,是一种家庭教育的失败。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孝道缺失的现象,中华孝道精神的淡漠,是非常可悲的。孝道的践行需要靠网络的力量来提醒,孝道不应是主动、自发的吗?

(二)孝道缺失的原因

原因包括:父母的言传身教;留守儿童成长缺乏父母的陪伴教育;成长环境的影响(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的下追求高分数等等,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来说,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心理学上认为,孩童时期是一个人潜意识形成的关键期,而潜意识将左右这个孩子未来思考和看问题的角度与态度,影响孩子潜意识的,则是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家长对待父母的态度与行为,孩子会模仿,父母好的表率,会带给孩子积极的影响;反之,会带给孩子消极影响。

其次,留守儿童成长缺乏父母的陪伴教育。因没有父母的陪伴成长,父母与孩子缺乏情感交流,疏于对话沟通,因而对于父母亲情意识体悟不够深刻。有的留守儿童是在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着长大,这种隔辈亲也会让他们溺爱孩子,宠溺多于教育,并且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教育的方式欠佳,教育效果也差强人意。

“孝”的文化内涵,一为“上慈”,一为“下孝”,这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一种双向的、互动的行为活动。恰恰悲哀的是父母的“上慈”做得特别到位,甚至过度到了溺爱的地步。而子女的“下孝”严重缺失,孩子不尊重老人与父母,儿女不赡养老人,这些丑恶现象不胜枚举。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接受这些警醒和鞭策,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做点努力,重振民族文化,树立起孝道文化,进行孝道培养。

三、孝道培养

孝道培养,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社会、学校与教师、家长。

(一)社会

中华民族自古是礼仪之邦,文化传统的根基深厚,孝道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提倡的一种行为,常说常听的一句话就是“百善孝为先”。在大的层面,我认为可以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就我们常接触的电视媒体来说,可以多投放点公益广告,或者是榜样模范的报道,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学校与教师

包括学校开展孝道实践,布置孝道家庭作业等。教师不仅要强调孝道的养成教育,使得学生具有孝敬父母的行动力,而且需要引导学生将“孝”升华到社会层面上,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此外还可进行孝道主题征文、演讲以及书画摄影比赛。曾有先贤哲人居住的地区,学校可充分运用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带领学生参观游历他们故居,了解他们的行孝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意识就会被带动,思想情绪就会被感染,行为方式也会受到潜移默化,从而营造良好的孝道氛围。

(三)家长

家长的优秀品质可以影响孩子一生,孩童时代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模仿的文化习得模式,会让孩子有收益也有损害。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言行,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并且在与孩子相处中,多点陪伴,给予物质条件的同时,也重视精神食粮的提供,教给孩子什么是真正的“孝”,教会孩子如何去行孝、守孝。《论语·述而》中谈到孔子以“文、行、忠、信”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即历代古籍与文献资料、社会实践活动、待人忠心、与人交际的诚信。此处强调“文”与“行”,“文”就是要求学生阅读古籍文献,学习古人之道,来规勉自身;“行”这里指要求践行孝道,进行社会生活的实践。

综上,孝道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与教师以及家长的共同协作。我们树立孝道文化,传承孝道精神,更为重要的是重振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熊春锦.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倡导者[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5.

[3]李晶.孝道文化与社会和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103.

猜你喜欢

孝道家庭教育
大学生践行孝道的途径探析
搭建孝道教育与实践平台,探索校园文化育人新途径
塑成作为伦理主体的父母与子女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浅谈中学生的孝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