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马》看戏剧战略合作
2016-05-30常慧娟
常慧娟
毫无疑问《战马》的舞美、表演代表着世界顶级水平,但是炫目、华丽的舞美设计并不是《战马》的核心,让温情慢慢充满整个剧场,以温情去感动人心才是这出戏的灵魂。
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剧中展现一战中最为残酷、最为惨烈,有着比“绞肉机”还残酷之称的索姆河战役。英国骑兵师对德军展开冲锋,过去充满光荣与骄傲的战马们遇到了跨越不了的铁丝网和机关枪的无情扫射,随着坦克加入到战争,战马再一次陷入到绝望的境地,本应属于造福人类的新兴科技成了杀戮一切旧的生产方式的魔鬼,冲锋的战士、战马一个个倒下,战争背景下的人类尊严被惨痛地践踏。但与此同时《战马》又为我们展示了人类世界的另一面,温情,即使“战争掠夺了所有人的一切”,但它夺不走人类内心深处的柔软,那种朴质的、无形的温情。
阿尔伯特与乔伊之间的感情,远不止人与宠物之间的情感,它更像一个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温情。小阿尔伯特哄着小乔伊吃饭,骑着它奔跑,就像在教一个孩子自己吃饭,学会走路一般。阿尔伯特的父亲和别人打赌,烈马也能耕地,阿尔伯特为了保住乔伊,开始训练乔伊,它不肯戴上犁具,阿尔伯特就把犁具往自己头上套,他试图告诉乔伊,我都戴上了,你不用害怕,人与动物之间保持这一种情感上的对等,这种信任,让一匹烈马也破天荒地耕起了地。《战马》不断地为我们展现生活中那些人与动物之间的温情小事,不惊天也不动地,但就让你看得舒服、自然。战争来临,阿尔伯特的父亲考虑到农场的贷款,将乔伊卖给了军队,阿尔伯特谎报年龄参军,踏上了寻找乔伊的路程,只是这段路程令人绝望,他遇到的是战友的牺牲,永远得不到乔伊的消息。阿尔伯特就像是在寻找自己的儿子一样,那种寻之不得的痛苦就像丧子之痛。
中文版《战马》从酝酿到演出花了三年多时间,这绝不是一次台词翻译成中文、舞美复制过来的“简单”演出,而是一次洗礼,是中国舞台技术向英国舞台技术全面学习的过程。而且这出戏不矫揉、不做作,只是质朴地将战争的残酷、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人与动物之间的温情娓娓道来,以充满温情的人性笔调去超越战争、超越生死、超越家族仇恨,它只关乎人的勇敢、忠诚、友爱,这才打动了所有观众。《战马》真的给我们中国戏剧太多的启示,单纯地追求炫目的舞台效果、大的场面固然出彩,但仅仅凭这就可以制作一部好戏嘛?《战马》如果没有马偶内演员的灵魂支撑,没有非常质朴的、温情的手法,它能成为让我们感动的《战马》吗?显然不能,《战马》中文版的成功是在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双赢,它为我们当下的中国舞台剧市场树立了一个当之无愧的榜样和标杆。
舞台剧《战马》(中文版)是中英戏剧战略合作的首部作品,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和英国国家剧院联合制作。
《战马》绝对是一部吸睛之作,最突出的亮点就是木偶的创意。这创意来自于英国国家剧院导演汤姆·莫里斯的母亲,她建议将《战马》小说与南非木偶结合在一起,实际的演出证明这是一个独特的剧场体验。在中文版的《战马》中,为加强演员专业性,专门为此戏从欧洲请来戏剧表演大师,让演员学习欧洲的表演体系,之后演员赴欧洲与马一起生活,感受马的习性。这在现场的表演中,每一处细节都能体现出演员之前为此付出的努力。舞台上的马是会呼吸的、有性格的马,这和我们国内传统的木偶表演有所区别,《战马》木偶设计师Kohler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讲座中讲到他的设计原理,是在马的前肢设置了机关,原本马呼吸时左右的浮动变成了上下的浮动,这样在视觉上既不影响效果还可以让观众感受到马是有呼吸的。同时马的运动是由前后肢的配合来完成,这需要木偶演员之间非常默契的配合来完成,而实际演出中,这一切看起来天衣无缝。除了外部造型外,还有木偶演员对于马声音的摹仿,不同的情绪声音表现也不同,这也让观众感到眼前一亮,是戏中的亮点。
舞台剧《战马》(中文版)所取得的成功,是值得赞扬的,而从中英戏剧战略合作的方面讲,有着更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内容。如同电影中的合拍片,真正的中国电影国际化或者电影合拍,不应仅局限于技术的合作或者中国资金的融入,而是从外部合作走入核心创作的合作,亦即主创的合作。同时在合拍中把握话语权,讲好拥有更多共性的故事,实现真正的电影合拍和中国电影国际化,正如黄式宪教授曾在文章中提到的那样:以跨文化的胸襟与创意,将中国的智慧和文化贡献给世界。舞台剧亦如此,戏剧战略合作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戏剧发展策略,无论对于英国还是中国,这都有利于戏剧乃至文化的发展、繁荣。《战马》(中文版)作为戏剧战略合作方面的第一次尝试,是一个华丽的开始。然而,在舞台剧《战马》中,从原小说到木偶创意甚至各部门的创意,再到舞台呈现,似乎我们只是将英国的戏搬到了国内的舞台上,实现了中文版舞台剧《战马》的演出,然而从长远发展考虑,我们也可以借以戏剧战略合作的广大平台寻求更深层次、更大规模、更广范围的精致合作,以跨文化的胸襟、国际性的视野,融入中国智慧,讲述拥有更多共性的国际化故事,实现更多的戏剧舞台呈现,也使戏剧战略合作走向更深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