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16-05-30安兴

甘肃教育 2016年10期

安兴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0—0080—01

每次语文考试后,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试卷分析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失分在阅读题,问其原因,答案大多一致——阅读题太难了。确实,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吃力,而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语文阅读难但很重要,对于中学生而言,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 受家庭环境限制,无阅读氛围。一是农村中学生受家庭条件限制,购买课外书的学生很少,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量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二是农村家长缺乏对课外阅读的正确认识。他们认为,只要钻透语文书,认真上好语文课,就能学好语文。每当孩子拿起课外书时,他们就以“不务正业”加以训斥、指责,甚至没收。这样情况下,学生怎能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呢?

2. 学生缺乏兴趣,不能主动阅读。由于课外阅读很难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学生也就很难去主动阅读。同时,受经济条件限制,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学校图书阅览室藏书少且陈旧,很少向广大学生开放,学生无阅读需求就不会主动去阅读。

3. 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的低效局面,课外拓展阅读难以开展。教学中局限于教科书中知识的归纳与传授,忽视了学生阅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途径。

二、对策

1. 树立语文课程教学新观念。教学观念在课程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直接决定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形成了对语文课程的正确认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體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的新理念。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念,不局限于有限的45分钟课堂,把语文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园延伸到社会。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学会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2. 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进行拓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引导学生阅读“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故事;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可引导学生看《城南旧事》;学习《荒岛余生》,可引导学生看《鲁滨逊漂流记》,只要找准了切入点,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可以调动起来的。

3.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强调了学生在阅读中的重要性。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只有亲自阅读,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中不能被动地接受书中的理论和观点,读完一本书后,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感想和体会,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4. 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中仅仅靠课本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不过是个“例子”,通过“例子”的阅读教学,学生才能触类旁通,在课内“例子”的基础上,要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精读、泛读、速读等各种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

5.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强调了读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引导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丰富多彩和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读中培养语感,熏陶情感,加深理解。同时,开展一些课外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和感受读书的成就感,进而刺激阅读需求,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可以说,课外阅读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一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6. 推荐适宜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学中要结合课内阅读及时向学生推荐适宜阅读的书籍,切实抵御一些拙劣刊物对青少年的危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成长需求,一方面鼓励学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另一方面还应向他们推荐一些品位格调高、文质兼美的时代作品,如科普科幻读物,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让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课外阅读的促进下进一步得到提高。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