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导向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2016-05-30胡顺成
胡顺成
【摘要】:就目前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高等职业公共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教学环境、教师以及学生三个方面,因此应当根据高等职业公共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应对策略。本文主要针对高等职业公共英语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1 高等职业公共英语教学问题分析
1.1 教学环境方面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在公共英语教学工具方面,仍然选取的是传统工具,如黑板、粉笔以及教材等,时代性教学资源十分缺乏,导致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若是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那么学生就无法将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中,对高职学生的就业造成影响。
1.2 教师方面
1.2.1 教学观念陈旧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高等职业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观念方面过于陈旧,不能满足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一些教师仍然将公共英语教学当作是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认知过程,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过于重视书本知识讲授,导致英语教学与实际运用脱离,影响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1.2.2 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化
一些高等职业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选取传统教学模式,简单的对公共英语基础知识进行讲授,没有重视学生在公共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训练,造成学生对公共英语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较差。
1.3 学生方面
1.3.1 英语基础差
我国大多数高职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基础比较差,英语词汇量掌握的比较少,导致学生对于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无法将学习到的公共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1.3.2 未重视公共英语的重要性
一些高职学生认为公共英语对于自身没有任何帮助,没有意识到学习公共英语课程知识的重要性,因此缺乏学习动力,最终影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质量。
2 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2.1 創造并提供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充分重视教育资金的投入,对先进的教学设备予以引进,如多媒体、计算机等一系列公共英语教学辅助设备,通过这些设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的视听感受,使学生能够身处于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重视英语应用能力训练。同时,在对公共英语教材进行选择的时候,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上岗位招聘要求进行合理选取,确保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内容与实际就业形势相符,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促进学生的就业。
2.2 重视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素质的提升
高等职业院校领导者应当充分重视公共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公共英语课堂教学。首先,公共英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水平的提升;其次,公共英语教师应当对教学方式予以改革,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讲授公共英语课程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应用知识的方法;最后,高等职业院校应当为公共英语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深造机会,重视教学人才的培养,使教师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与掌握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的正确方法。
2.3 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合理调动
高等院校公共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认知到大多数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比较差,在公共英语学习方面的自信心比较差,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公共英语课程知识积极性的合理调动。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方面有了积极性之后,就会对公共英语课程知识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公共英语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首先,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应当对传统教学模式予以改变,创造一个互动课堂,组织学生参与到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活动中来,与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互动,给予充分的鼓励与支持,增强学生学习公共英语课程的信心;其次,公共英语教师应当合理调整测试试卷内容的难以程度,避免题目难度过大;最后;应当重视学生英语学习意志力的锻炼,协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難题,进一步提升公共英语教学效果。
3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公共英语是高等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主要在于其能够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使高职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得以增强,缓解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因此应当充分重视高等职业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予以合理改革,以提升公共英语教学效果,促进高职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徐明. 浅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英语教学改革[J]. 科技视界,2014,34:75-76.
[2]姜峰.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2: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