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培养文化创客的路径分析
2016-05-30吴晓东樊丽
吴晓东 樊丽
【摘要】:在明确文化创客的内涵与特征基础上,从专业建设、学生培养和课程与考核等多方面探讨地方高校对文化创客培养的途径与思路,以此来引导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文化创客;专业建设
地方高校除了强调技术与科技的创新之外,由于地域特性与教育传统[1]的既定性影响,应更加注重文化创客的发展。在这些专业中,艺术类专业的基本属性与文化产业类型相对较为贴近,我们可以透过对艺术专业的考查,尝试探寻地方高校文化创客发展的合理路径。
一、专业建设的两个突破
传统的专业建设思维,往往不容易突破自身的局限,大多禁固于专业自身的小圈子之中,其开放意识往往仅从某些外专业选修课上加以体现。打破专业壁垒成为一直在提倡却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之一。创客的协作性要求,必须要将这种专业的隔阂打破,因此在专業建设方面,需要转换单纯的课堂教育理念,积极推进高校创客空间的建立。创客空间的类型不必拘泥具体形式:对编导等传媒类艺术专业来讲可以是实验室,对设计类专业可以是工作室,还可以是社区或企业提供的创客空间,也同样可以是一间教室、几把椅子与几张课桌。而在高校创客空间中,学生团队不能只局限于本专业,应是基于工作类型需要的多专业与多特长的学生重组。在这种建设思维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程度与产品的输出的质量是学校需要关注的重点,而专业的主次则不应被放大和强化。
另一个需要突破的是专业建设的目标与视野。在传统的专业建设中,大多把目标定位于普遍意义上的社会。专业定位的放空状态决定了建设模式的普泛化,过度追随与模仿一类高校的建设体系,容易造成自身专业特色的淡化,同时造成学生对专业能力定位与就业方向的模糊感。因此,地方高校需要打破这种大而空的专业建设思维壁垒,建立起以服务地方为目标,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体系。这在艺术类专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文化创客需要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而本地受众由于地域性的影响,其生活习惯与文化思维都具有特殊之处。因此,高校中的文化创客发掘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物质,再加以创造性的转换与开发,更能满足本地受众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这就需要专业建设强化地域特色,学校在引导学生树立起文化创客观念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关注与体验,强调发挥地方优势进行个性创造与生产的创客思维。
二、学生培养的两个重点
学生培养重点转到以创客为主的方向上来,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培养实行分流制。有的人认为,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是对学生受教育权利的限制与抹杀。我们认为,在现实的条件下,强行对所有学生实行某种教育方式,恰恰是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因材施教是分流培养理念的核心,也就是说,创客教育的观念与方法并非对所有学生都具有普适性。学校需要鼓励那些有兴趣、有能力、有勇气的学生积极进行创客实践,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帮助。而对于其它学生则是以专业教育为主,适当引导创造性思维。这在艺术专业的学生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艺术创造与表达能力往往因人而易。因此,建立细化的学生分流培养体制,符合教育本身的要求与规律,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对于教师来讲也能促进教学相长,充分发挥不同层次的优势,实现自身价值。在分流制的影响下,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引导学生创建创客团队,这与上文所述创客空间的建立是相联系的。如艺术类学生往往在文字表达能力、网络维护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而在创意、设计、影像传达等方面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鼓励学生跨专业的團队建立,有利于资源的交互利用,从而保证文化创意产品的输入与社会转化,这也对学生创客的培养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课程与考核的双向配合
传统的课程设置大多更倾向于理论探讨的层面。这对于地方高校来讲,不具有现实指导作用。课程体系应注意建立起文化创客所需要的通用型课程。这些课程以整合文化产业为目的,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选择,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创造时的设计能力,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以及在生产、制作与推广、运营时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实践能力。老师作为课程的开设与主讲人,在其中是知识的提供者、解决问题的帮助者、思想观念的劝导者。不仅如此,考核体系相应的也必须发生变化,对创客型学生的评价方式应从传统的卷面考试转换到对产品与成果的检验之上。因此,跨专业教师组成的评价组是重要的评价主体,不仅如此,文化产品所服务的企业、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等客户的反馈意见以及目标消费者的评价等等,都应该被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的课程体系,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它不仅需要教师能综合把握本专业向市场转化的方向,并能在多产业格局中发现通用的内容,还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丰富的工作经验。这对于地方高校来讲,无疑是一个难题。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坚持地方特色的专业建设与学生培养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创客的培育还没有形成更好的模式和完整的机制,也没有形成浓郁的氛围。”[2]文化创客不应该是被忽略的方面,地方高校在文化创客方面的优势更应得到重视。地方高校需要在专业建设、学生培养、课程与考核等方面,充分吸纳创客思维,努力探索文化创客培养的路径,从而真正完成教育的使命。
注释:
[1]地方高校大多以人文艺术学科见长,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较具有特色的人文研究方向与体系,而科技类专业往往起步较晚,研究条件不够完备,研究内容也比较边缘。因此,部分地方高校注重发展文化创客也许更具有实际意义。
[2]王丽平、李忠华:《高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及培育路径》,载《江苏高教》,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