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极少数阿姨的活法
2016-05-30王潇
王潇
我17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个阿姨,她是我妈的朋友。那是一九九几年,她提着自己的包包和礼物篮,穿着白色麻布衬衫、咖啡色高腰小脚裤和米黄色平底鞋。进门换鞋的时候,我还在她的黑色齐肩直发内侧看到了摆来摆去的珍珠耳环。我一直端详着她,看她脸上的皮肤,说话时眼中的光彩,还看她的脚怎样从刚好合适的咖啡色小脚裤中伸出来。若干年后,当开始流行用“精致”这个词来描述人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她。
“妈妈,这个阿姨多大岁数?”她告辞后,我问我妈。
“40岁。”
“啊!”我惊讶地望着我妈,“她是做什么工作的?”
“她在使馆常驻。”
“她结婚了吗?”
“她正在离婚。这次她是来跟我告别的。”
“她有孩子吗?”
“有个儿子。”
我们对年龄的认知最初应该是在儿童和少年时从周围多数人的面孔、体态和生活方式中得来的。如果多数阿姨呈现倦怠、戾气、松软和下垂的状态,我们会以为那是生长的常态,但在看到她的那天,我唯一的想法是:她真好看,我以后想长成这样!
为了能成为想象中的那种感觉的人,我开始害怕变老。我坚持护肤和健身,也开始研读高级养生方法论,参考各种生命力课程,但隐约觉得随处可见的養生方法论和心灵鸡汤都因为太普遍而可疑——一个极少数的阿姨的活法一定有与众不同之处。
在我35岁之后,生活又变了一些,周围的亲友有些一望便知真的老了。去过两个中学同学的追悼会以后,我沮丧起来。
有一天,我妈突然提起她后来和这个阿姨见过面。
“怎么不叫上我啊!”我表示非常遗憾。
“我们只是吃饭和聊天,你去干吗?”
“也去聊天啊!”
“我们讨论她的男朋友,你去干吗?”
“好吧,她后来长什么样啊?”
“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她的头发剪短了,穿得特别好看。”
“她到底是怎么保持年轻的啊,太厉害了!”
“坚持护肤和健身。但是跟她聊天,我感觉保持年轻从来不是她的人生目标。”
我从来不知道那个阿姨真正的活法,但一直凭感觉认为她的方式是对的。
(摘自《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浙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