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银行家
2016-05-30邢建榕
邢建榕
银行家好吃、会吃是无须赘言的。孙耀东曾回忆他在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家里吃饭的情形:
到冯耿光家里吃饭,品尝他家厨子小丁的拿手好菜真叫人终身难忘,单是虾片汤就与众不同。当一桌菜吃得差不多了,该上汤时,只见小丁端来一只大海碗往桌子中间一放。碗底和碗壁上贴了薄薄一层用青岛对虾切成的虾片,小丁在碗底撒上些葱丝、姜丝、香菜末和胡椒面,倒上少许白兰地,再端来一碗烧滚了的老母鸡湯,当着众人的面“哗——”地往碗里一浇,那虾片就沸腾起来。不仅碗里的虾片烫熟了,而且满屋子都弥漫着白兰地和虾片的香味。客人们一阵叫好,桌上十分热闹。
不要以为银行家围着桌子就是吃喝。吃是文化,大有讲究,如果没有餐桌,许多事还真不一定能搞得定。
在1915年的金融界新春宴会上,时任上海中国银行副经理的张嘉璈向其他银行家提议:不如每天中午大家一起聚餐,借此抵御外商、交流信息以及共议前程。这一建议得到各位银行经理的赞同。
上世纪30年代以后,杜月笙为谋求转型,极力想打进金融界。以杜月笙中汇银行董事长的身份在银行界实在排不上号,他就让他在商业界的两位大弟子杨志雄和杨管北经常到银行公会附设的餐厅吃午饭。杜月笙给他们的任务是:结交朋友,越多越好。两人在此吃午饭的两三年时间里,差不多跟所有的银行巨子和金融领袖都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遇到哪家银行有什么困难,两人回来汇报,杜月笙几乎有求必应,因此得到银行家们的一致好感。后来,杜月笙成为银行公会的座上客,又被推选为中国通商银行的董事长,其社会地位扶摇直上。
“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邀请上海各大银行家在大华饭店聚餐,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银行家捐钱。在餐桌上,当着蒋介石的面,历任四届银行公会董事的李铭不慌不忙站起来:“国民知道必须拥护政府,自己才能生存,政府亦要知道必须使人民得以生存,政府才能坚固……古人比政府为民牧,譬如要吃牛乳,要吃鸡蛋,必将生乳之牛与生蛋之鸡养得肥壮,否则牛不会生乳,鸡不会生蛋了。”
现场的气氛很尴尬,蒋介石不为所动,银行家们沉默以对。“杀鸡取蛋论”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专有名词,许多纷争都被这五个字说透了。(摘自《非常银行家》东方出版中心 图/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