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如何搞好幼儿教育工作
2016-05-30柴菁
柴菁
摘要:提高教育质量是发展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幼儿教师,要立足当前幼儿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幼儿教育策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幼儿教育;提高质量;方法探索
为了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学前教育从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有效的提高了学前教育的质量。这为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面是我提出的几点肤浅的建议。
一、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对待任何事情上都是以兴趣为出发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充分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和玩具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首先,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开展游戏活动,将教育融入到游戏活动当中,帮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合作意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提出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让幼儿们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交流:“现在每个小组手上都有一个动物玩具以及其他的辅助材料,你们根据这些物品能够创编出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让幼儿们一起进行协作交流,激发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合作式教学模式,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方式逐漸被运用到各阶段的教学课堂中,在幼儿教育阶段,鉴于幼儿的各方面的能力尚在形成阶段,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也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对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先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教师对幼儿学习进行引导,确立相应的教学课题,让幼儿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完成,通过小组中不同能力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不仅使幼儿的沟通协作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促进了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评,通过打分和奖惩,让幼儿在小组学习中形成应有的荣辱感和竞争意识,从而促进学习。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才会积极参与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
1、让数学教学融入游戏中。教育游戏化是学前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教育活动的根本,它能让学前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知识。例如在学习数列时,我设计了游戏――“聪明的小军人”。我为幼儿设置了很多问题,幼儿只有解决数学问题才能过关,幼儿积极主动地通过序列数数找地雷、挖地雷最后取得胜利。只有在真实的游戏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使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有用的,体味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2、让数学教育融入生活中。现实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在生活环境中挖掘隐含的数学内容引起幼儿的注意。如散步时让幼儿点数花、树等,分餐时人幼儿分碗和筷子,吃午点时让幼儿自己数点心,等等。将数学教育内容融入到幼儿生活中,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存在于他们身边,是他们用得到的知识。
3、让数学教育融入区角活动中。我们深知只有选用与教育目标相同的区角材料,才有利于幼儿的数学发展。我们在班里专门设了一个“数学工作室”,根据日、周、月教育目标投放材料,有的在活动前投放,以此让幼儿丰富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的在活动后投放材料,巩固幼儿对已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四、适当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
幼儿阶段作为人的个性心理形成阶段,心理的健康良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适当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首先,幼儿教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尊重幼儿,避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多与幼儿进行谈话交流,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从而自我调节,保持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利用情境教育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就是利用环境、气氛或设置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素质等因素,对幼儿进行教育。要从提高教育素质、美化校容、整顿园风班风入手,幼儿在其中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感受和体验是幼儿获得内化的行为品质的有效途径,幼儿只有通过各种活动以及与同伴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社会性发展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活动中,有小朋友摔倒了,及时把他扶起来;小朋友生病了,给他端来一杯热水,并问候;哪位小朋友过生日,大家都为他祝贺并送上自制的生日礼物……孩子在这些特殊的情境中,良好品德习惯就逐渐内化形成。家长在家庭生活当中,也应该时刻重视此类训练。长期的教育熏陶,可以帮助幼儿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学会感恩,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
六、多应用奖励法
对幼儿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奖励是一种鼓励的方法。它能使幼儿肯定自己正当的、优良的思想行为,并引发他们巩固发展这些优良品德的愿望和信心。奖励的方式一般有赞许、表扬、奖赏三种。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可用口头表示赞成,也可用目光、点头、微笑、手势来表示肯定。组织幼儿开展争当好娃娃、争戴小红花活动,每学期可以对表现突出的幼儿给予奖励,既鼓励本人,又树立榜样,激励全体幼儿学习。家长通过写表扬卡的方式把幼儿在家的良好行为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老师读给小朋友听,使幼儿更加自信,也促使同伴之间互相学习,来自家园双方的鼓励和表扬,使幼儿逐步建立积极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奖励必须公正、适量、灵活,实事求是,不能滥用。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要适量应用一些劝诫的手段,及时予以纠正。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念。引导幼儿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进而喜欢数学。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前幼儿的数学兴趣,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