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自主探究 优化阅读教学

2016-05-30谭小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10期
关键词:梁任公差生交流

谭小平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这是优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我在阅读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学习。

一、多角度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当前,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尚未打破。因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除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外,还要从关注“差生”这个角度入手。“差生”(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坐冷板凳,充当陪读的角色。“差生”在课堂上往往遭到冷落,学习态度都较冷漠,缺少参与的热情和机会,更谈不上主动探究。于是,“差生”越来越差,正像布鲁姆所说的:“三分之一学生由于缺乏与教师进行课堂交往的机会而真正变成了差生。”发展性教学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发现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为“差生”创造参与探究的机会,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促进他们满腔热忱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针对“差生”我采用了分类训练分层次推进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活动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均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大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真正让课堂动起来,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了便于学生的活动和交流,我还改变了“秧田式”桌椅排列法,换成“马蹄形”、“半圆形”或“围坐形”,把个人自学、同桌商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全员参与的探究型、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保证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课堂中,很多教师在提问后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吗?学生能获得多少“顿悟”和思维的闪光呢?可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匆忙寻找片言只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是走进了繁琐而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如教学《小狗包弟》,我在讲课文时指出:“这里为什么要介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话音刚落,台下就有了议论的声音。我没有立即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这时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考。于是,我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学生把手放下,亲切地说:“你们反应可真快,我想你们如果和其他同学一样能认真读读课文,思考周到些,把语言组织得精练些,回答一定会更精彩。”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调动了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同时稳定了全班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教师期待的目光中细致读、认真想,教室里鸦雀无声。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小手,这时我请一名中等程度的学生起来回答,他回答道:“这是想引出巴金和狗的故事。”另一名学生补充道:“我认为这是将两个故事做比较。”还有一名学生说:“这个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专政队太凶残了,他们连够狗都不如;巴金也经历了文革,这就说明他的命运也将是很惨的。”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主动探究过程。

此外,为了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还应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要把“书声琅琅”作为评价一节语文课的重要标准。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说过,“语文教学就是要变着法子让学生读书”。通过教师的范读、领读、伴读、引读,学生的朗读、默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探究,读熟、读通、读懂课文。

三、提供学生宽裕的自主探究空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和中心点。围绕这个中心点,教师还必须提供宽裕的空间,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教学中要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重点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格,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价和感受。课文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先生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为了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这些内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分组讨论。每小组分配4个自然段,小组完成对内容的分析。

(2)小组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选一位同学归纳小组同学的发言,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本组交流获得好评,小组成员全力以赴,群策群力。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通过努力,学生对梁任公的个性特点有了了解,也体会到了作者对梁任公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

所以语文工作者都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问题,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

猜你喜欢

梁任公差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梁任公身份的揭示
梁任公身份的揭示
梁任公先生因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