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堂讨论”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30曹继伟
曹继伟
所谓课堂讨论,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组进行。在中职学校运用“课堂讨论”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课堂讨论”的主要功能
1.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需求,老师是为了考试而教,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迫于应试压力,学生只好强打精神去听课、记笔记,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没有体现出来。“课堂讨论”教学法却反其道而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由被动的“填鸭式”学习变成自主学习。这样一来,学生自身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2.活跃课堂气氛
利用“课堂讨论”教学法可以有效避免“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现象的发生。课堂讨论要求人人参与,个个发言。换句话说,就是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任务。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课堂效果也就明显加强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体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知识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课堂讨论”教学法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策略
1.转变观念,培养中职生积极的学习心态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因此,学生具备什么样的心态对课堂讨论的成效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中职生的求学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前要先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积极心态是一种正向乐观进取的态度,对人的行为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中职生只有拥有了积极的学习心态才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计划。这样,老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就会感觉特别顺畅,课堂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2.找准“课堂讨论”的时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课堂讨论”学习法插入的时机如果不对,学生讨论很可能就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部分教师在上课时,只是提出一个很简单甚至不需要思考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2~3分钟,学生才刚刚进入状态,合作讨论时间就已经到了,这是一种典型的“作秀式”学习方式。“讨论”是在有需要时才进行的,应该是学生个体不能或不能很好地独立解决问题时才进行的。只有在这样特殊的时间段内,学生才会有讨论的兴趣和主动性,“课堂讨论”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3.掌控讨论局面,把握学生参与均衡性
在课堂讨论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学习情景:有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学生则无聊闲坐、觉得事不关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情况呢?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组及任务分配,学生缺乏相关讨论技能的引导。课堂讨论过程中,各组学生之间一定要有相互依靠性,每一名成员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也就是说在参与度上要有一定的均衡性。每个人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恰如其分地运用人际关系和讨论技能,让讨论的效果最大化。
4.加强组织管理,保证讨论学习的可持续性
在课堂讨论教学中,教师最头疼的就是课堂管理,因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好坏决定着课堂讨论的成败。在课堂管理中有两种最为明显的现象:一是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话时,个别纪律性不强的学生无法约束自己,干扰别人听课。二是在课堂讨论时,教师一人无法控制所有小组的讨论进度,很可能出现“无效讨论”。这就要求教师在管理教学情境和控制学生学习进度的过程中运用更多的教学艺术,从而积极预防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具体来讲,运用心理学家克文的“80-15-5”法不失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办法。“80-15-5”法则指的是,80%的学生已经形成了适合的课堂行为,15%的学生会周期性违反规则,5%的学生会长期违反规则。优秀的课堂管理者就是要学会控制15%的学生的副作用,使其不影响80%的学生,同时要密切关注5%的学生的破坏性,但又不能把他们逼上绝路。所以,在课堂讨论教学中,为了有效管控课堂,首先,教师要明确讨论纪律,且每个讨论组都要设一名纪律组长,学习的规则由老师与学生一块讨论制定。其次,老师要对15%和5%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预案。最后,教师要仔细关注学生讨论的过程,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及时做出相应的奖励或惩戒。
(责编 黄紫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