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学能力,促起自主发展
2016-05-30钟军源
钟军源
摘要:数学自学能力是小学生的基本自学能力之一。良好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今后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要求,能理解数学课本内容,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具有学习数学的习惯,独立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学能力;提高效率
数学自学能力是小学生的基本自学能力之一。良好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今后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要求,能理解数学课本内容,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具有学习数学的习惯,独立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下,在自学活动和实践中培养出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必须自主地认识新课题,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按老师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展开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或通过感性——理性的途径,或通过理性——理性的渠道,去获取新知。因为自学过程是学生自主从材料走向结论,从已知走向未知的。表现为学生独立的认识过程,教师只是从旁引导,辅助、催化,所以活动的系统性与综合性较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逐步获得终身有用的自学能力。
一、引导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哪门功课感兴趣,对哪门功课不感兴趣。平时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感叹道:“我们的孩子一学数学就头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人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对某一门功课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数学,平时都是好不费力地解答数学题,并且成绩比较好,与此相联系的是经常得到教师和父母的夸奖,也相应地巩固了他对这门功课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课讲生动,让学生学懂弄通,使其对你所讲授的课程感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及时给以表扬,不断激励求知欲,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二、营造自学氛围,寻求自学乐趣
1、营造自学的课堂氛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无穷的潜能,要把学生的自学潜能发挥出来,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投入到自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自学中体会到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 和快乐。
2、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就容易引起学生自学的浓厚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条荒草丛生的大路上,被酷热的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的面前说:“师傅,口太渴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捧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这个西瓜的1/4,八戒吃这个西瓜的1/2,我吃这个西瓜的1/8。”八戒一听,急了:“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最少,你吃得最多。”话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要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然后再告诉老师。”问题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知开拓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营造了良好的自学氛围。
3、创设自学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是我们《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教师所创造的情境必须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 经验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脱离生活 脱离学生。合理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探索和思考,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去自学。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创设了一个竞赛情境:我在一张方格纸上(每个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画了4个平行四边形,我和学生比赛,看谁先说出这4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自然老师要比学生快的多,学生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慢。教师适时抓住机会,说老师有秘笈可以很快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想学吗?学生肯定很想知道,老师也是从书上学来的,我们来看书本,学生自然而然的认真自学起来。学后才发现,老师只要数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以后,用底乘高就行了。一个良好的自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了自学外在条件,提高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使自学活动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我想效果一定不错。
三、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效率
合作交流是學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形成合作的习惯。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的,可建立若干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
2、提高合作的效果。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必须做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经常性地回收“合作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给予纠正,对表现优秀的更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把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完善。
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