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富裕边疆的内涵、价值及实现方式

2016-05-30苏紫程

关键词:基础设施

苏紫程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执政理念,同时,“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价值,其实质是国家治理追求的根本目标。作为国家治理有机组成部分的边疆治理,追求和建设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的富裕边疆亦是题中之义。建设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产业体系和高福利的民生建设为基本内容的富裕边疆,可以满足边疆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有利于边疆各民族的团结与稳定,更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内在要求。以“一带一路”为发展契机,推动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向陆疆地区倾斜、构建发达且具特色的边疆产业体系、强化以教育为先的边疆民生建设,可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富裕边疆;基础设施;产业体系;民生福利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05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将其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中国梦”基本内涵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一体,其实质就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价值理念。同时,“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价值,以此指导下的我国陆疆治理的价值追求就是“富裕边疆”。富裕边疆,就是通过有效的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实现边疆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的善治目标。

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原因,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远不如内地发达地区,部分边疆群众生活较为贫困,导致一系列边疆社会问题滋生,如发展差距拉大、收入失衡、民族意识增强、宗教极端化、生态恶化、认同度低、国家安全受到挑战等,这些问题严重阻滞了边疆发展,并最终迟滞国家整体发展。边疆社会问题的解决,最终还需要从边疆经济问题的治理寻找出路。因此,摆脱贫困、追求富裕、建设富裕边疆成为了当代陆疆治理的根本任务。我们认为:富裕边疆是通过加快边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产业体系和高福利民生建设水平为基本内涵的边疆治理善治状态。

一、富裕边疆的内涵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建设富裕边疆基础物质条件。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系统。目前,陆疆地区,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缺口,这是制约陆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经济“起飞”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是边疆地区密切联系内地,推进国家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更是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形成全方位互联互通开放格局的优先领域。陆疆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一是以铁路、公路、机场为基本的通达交通运输网络,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大幅提升边疆地区交通安全防护和交通承载能力;二是工业园区、创业园区等产业基础设施。它们具有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容易吸纳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特别是有利于“高精尖”人才的聚集,而人才正是边疆地区最紧缺的核心发展资源。三是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发展模式,是时下已经广泛运用并证明行之有效的新型发展模式,陆疆地区应广泛运用并以此为后发优势,快速拉动边疆经济增长、就业增长、收入增长。四是以民生取向的文化、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创造宜居环境和民众福利的提升。因此,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加快边疆经济发展,优化民生福利的首要之举。

发达的产业体系,是建设富裕边疆的根本要求。边疆要实现富裕,需要经济跨越式发展;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建设发达的产业体系。没有发达的产业体系,就没有创造生产价值的根本载体,没有解决边疆各族群众就业的根本出路,摆脱贫困、生活富裕更是无从谈起。建设发达的产业体系,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龙头,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特色农牧业、发达的工业和服务业,是追求富裕边疆的根本路径。一是发达的产业体系,有助于陆地边疆成为中国重要的产业基地和人口积聚区,从而为边疆的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基础。二是发达的产业体系,有助于提升边疆社会自我发展的能力,改变过去“输血式”扶贫到“自我造血式”发展,赢得宝贵的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动力。三是发达的产业体系,有助于转变单一的资源型产业和改善边疆生态环境,从而为边疆的富裕创造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高福利的民生建设,是富裕边疆的最终追求。民生建设意指满足边疆民众基本生活与发展各方面的社会福利状况,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多方面。民生高福利,是相对于传统的“维稳”价值取向的低层次民生建设而言,是边疆崭新的民生建设目标。边疆高福利的民生建设目标,应该以人民是否满意、是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否协调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标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高水平状态。高福利的民生建设表现为:居民收入增加、良好的教育、满意的就业、完备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繁荣的文化事业。简要概括为:住有其所、学有所成、劳有所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2]。

二、追求和建设富裕边疆的价值意义

富裕边疆,是党在陆地边疆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为民理念的需要,是化解边疆地区利益失衡和贫富差距拉大带来的社会风险及后果的根本措施,是应对国家发展进程中民生诉求全面升级的客观要求[3]。

追求和建设富裕边疆是社会主义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追求富裕边疆,逐步消除贫困、摆脱贫穷,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正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邓小平“两个大局”重要规划之中,东部发达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厚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而且有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支持,特别是边疆民众以牺牲自我发展的无私帮助与贡献,共同打造了高度发达的东部区域经济带,沿海发达地区也因此成为了“先富起来的地区”,而落后的陸地边疆地区则沦为了“后富起来的地区”。在共同富裕的理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要求下,经济发展的东部大局已经实现,那么促进陆疆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局也该提上日程。因此,全国民众,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更应该积极的支持与帮扶边疆,协同促进边疆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追求和建设富裕边疆是满足边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回应民生诉求的必然行为。富裕边疆一直是历代中国人的梦想,更是边疆各族群众的追求。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陆地边疆的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内地。到2013年底,据国际标准,我国有两亿多贫困人口,参照国内标准,我国仍有8200多万人,不论参照何种衡量标准作统计,贫困人口比例上还是绝对数量上,陆疆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要聚集地,精准扶贫、消灭贫困仍然是陆疆治理的第一要务[5]。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分布在地理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贫乏的连片特殊困难区域,他们不仅仅发展落后、经济收入低,一些贫困山区仍然还存在基本生存生活的困难,比如就医、上学、贷款等难题。因此,边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人群,正面临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要求。

追求和建设富裕边疆是保障其他边疆治理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边疆追求富裕,意味着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边疆经济实力和实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富裕作为当代中国陆地边疆治理的经济价值目标。经济上富裕、富足,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解决当代中国边疆治理中各种困难和问题的物质保证,是实现法治边疆、平安边疆、和谐边疆、文明边疆、美丽边疆的物质保障。没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其他文明建设只是一句空话,去掉经济建设,而空谈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只会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历史上“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昭示我们国家及其边疆经济社会的治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为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当代中国陆地边疆治理必须始终以追求富裕边疆为价值目标,而且必须是首要追求价值。

追求和建设富裕边疆有利于边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在边疆地区的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57.89%,国家疆域内陆地边境线长达2.2万公里,其中1.9万公里穿越了少数民族地区,也就是说,86.36%边境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重要区域。漫长的陆地边境线上,有136个县级政府单位,其中107个为民族自治县(旗、市、市辖区)[6]。因此,在学界许多专家看来,边疆问题实质是民族问题。文正邦教授曾深刻提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是国内民族问题的本质所在,最根本的还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少数民族群众富起来[7]。而周平教授则认为:“边疆治理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治理,其目的在于解决各种边疆问题,实现边疆的巩固、发展和繁荣,进而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边防,保持和促进国家的强大和繁荣。”[8]以上两种论证的分歧在于以族际主义还是以区域主义看待边疆问题,但最终价值取向是高度一致的,即通过有效的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促进边疆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边疆民众的民生福利,维护边疆民族团结和边疆社会稳定,进而增强国家发展的整体实力。

三、富裕边疆的实现方式

当代中国陆疆治理,以富裕边疆为首要和根本价值追求,建设一个强大、富裕的边疆,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而建设富裕边疆,必须首先破除阻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把解决边疆各族群众突出困难和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为进一步促进边疆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创造条件。

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凸显陆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重点战略工程。当代的边疆治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始终是重点和难点,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任务。一是推动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向陆疆地区重点倾斜,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交通和水利是制约边疆发展的两块突出“短板”,国家重点工程必须以促进边疆区域交通和水利的大发展为追求目标。陆疆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崇山峻岭或者戈壁沙漠等自然地理环境恶劣地段,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大且底子薄,以国家政权的力量动员并举全国之力支持陆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陆疆治理有效性的根本保障。二是逐步在陆疆区域建设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交通发达的标志,边疆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优先建设快速通达的交通网络是必不可少的选择。以“一带一路”战略路线为节点,科学合理规划和实施陆疆区域的高速通道建设,重点考虑连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出海通道与周边国家的国际通道建设。三是建设和完善面向农村民生基础设施。加强农村住房和饮水安全建设,逐步解决边疆县(市)的危房改造安居工程和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边疆地区,特别是边境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边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

培植边疆特色产业,构建发达的产业体系。随着陆疆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發达地区产业升级换代(传统产业的转移西移)完成,大量的产业资本、人力资源等要素将源源不断聚集于陆疆地区。只有结合边疆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利用好东部、内地发达地区输入的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构建陆疆发达的产业体系,才能真正改变边疆落后、贫困的局面,实现富裕的理想。首先以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为陆疆产业体系的根本。重点挖掘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利用。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培育开发具有边境特色的重点旅游景区和线路,鼓励发展边境旅游、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农业旅游等特色旅游。其次,以特色农牧业为支柱产业。通过发挥边疆地区独特的农牧业资源优势,建成一批具有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三是有选择性的承接东部转移产业,坚持走工业化道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承接和引进那些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推动边疆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

优先发展教育,加强高福利的民生建设。高福利的民生建设,是富裕边疆的核心内容,是提高边疆人口素质、提供和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增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必由之路。一是优先发展教育,这是提高边疆民众福利的根本举措。通过普及学前教育、十二年义务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培训,重点扶持边疆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等方式,最大限度满足边疆各族人民群众对良好教育的需求,实现边疆群众“学有所教”和“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二是以更实惠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推动“互联网+”新型发展模式支持边疆民众开办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三是加强边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富裕边疆构建基本的“安全网”和“减震器”。通过精准扶贫、扶贫创业等方式改变传统的“输血”到自我“造血”的生存发展模式,帮助边疆贫困群体获得自我发展和追求富裕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N].人民日报,2012-11-29(0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

〔3〕郑功成.国家发展的核心使命:保障和改善民生[J].行政管理改革,2011,(8):52.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8.

〔5〕郑文凯.我国仍有逾8200万贫困人口[N].法制日报,2014-10-15(01).

〔6〕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地方人口数据公报〔EB/OL〕(2011-04-29)〔2016-4-5〕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

〔7〕文正邦.西部大开发与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探究(上)[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8.

〔8〕周平.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J].学术探索,2008,(2):29.(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
美国农业部拨款1300万美元改善农村供水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PPP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HU Wantai·TALK about Chongqing City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论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