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登门槛效应”助小津圆了大学梦

2016-05-30赵洪进

心理与健康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小津道题门槛

赵洪进

小津是一位高三的美术生,在全省的美术科统一考试中,他的成绩名列前茅。高三第一学期小津在广州学习美术,第二学期才回到学校继续文化课的学习,此时距离高考就只剩下大约3个多月的时间了。

那天,正好轮到我晚修值班,小津第一、二节还在课室学习,但第三节却不见影踪。我马上到他的宿舍找,没有;打电话到他家,也不在。于是,我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最后在运动场西边的榕树下发现了他。只见他垂头丧气,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当我问他为什么不上晚修时,他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一下子夺眶而出。他哭着对我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学,我觉得自己根本就学不会!尤其是政治,我想记但是老记不住……”面对基础比较薄弱而复习时间却非常紧迫的双重压力,小津產生这种紧张恐惧心理和浮躁情绪,我非常理解。

在肯定了他的好学精神和对他进行了安慰、疏导后,我决定运用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来帮助小津重拾信心,提高成绩,实现梦想。“登门槛效应”源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D·H查尔迪尼曾做过的一项著名实验。他在一次替慈善机构募捐时,对前一部分人附加了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而对后一部分人则什么也没说。最后,前者募捐的钱数胜过后者的两倍。他通过分析后认为: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很有可能接受下一个更高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登上高处。因此,“登门槛效应”又叫“得寸进尺效应”。

我首先把“登门槛效应”运用到提高小津的答题正确率上。高考政治客观题即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别以为就ABCD四选一那么简单,刚开始时,小津在12道选择题中往往只能答对2道,正确率仅为16.7%,有时可能还是蒙对的。按照“登门槛效应”,我先向他提出较低的要求,以便达到后继续“得寸进尺”。我对他说:“在广州那么辛苦你都挺过来了,而且美术科成绩那么棒,下周政治周练时能否有所突破,争取答对3道选择题?”小津觉得只是多了1道题,难度不高,很快就答应了。为了让他顺利跨过第一道门槛,我还抽时间结合具体题目,专门教了他答题的一些方法,如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审好题学会排除法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周的政治周测时,小津答对了4道题。这下子,他自己主动向我报喜了:“老师,我比您要求的还多了1道题,有什么奖励?”我在表扬他进步的同时,对他说:“如果你能够在月考时再多答对2道题,也就是答对6道题的话,老师一定有重赏。”带着成功跨越第一道门槛,“摘到了果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小津再次爽快地答应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在月考中答对了6道题,把选择题的正确率提高到了50%。我心里暗喜,要知道,这对一个基础薄弱的美术生来说,实属不易。我在全班公开表扬了他,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小津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当然不会食言,给他重赏—如他所愿,请他饱吃一頓。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我鼓励他再接再厉,往更高的目标迈进,争取答对8道题,把正确率提高到66.7%。已经连续跨过两道门槛的小津此时更加信心百倍,欣然接受了挑战。此后我发现,小津在课堂上表现得越来越活跃,课后提问也越来越积极主动。

又一个月过去了,在5月的模拟考试中,小津成功答对了8道选择题。顺利跨越第三道门槛的小津亲手给我绘制了一张“感恩卡”。卡片上画着一群人,在领队的带领下,正斗志昂扬地一步一步朝成功之巅攀登,空白处写着:“感谢老师您的鼓励与指导,您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对知识的理解、识记与运用等方面,我也同样运用“登门槛效应”,使小津经过努力能够“跳一跳,够得着”。以教学《国家财政》为例,根据小津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我制定了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的具体目标。从理解并熟记国家财政的相关知识点,如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财政的巨大作用等,到运用相关知识点完成简单的选择题;从学会审题目、分析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到联系相关知识点组织主观题的答案;从对题目进行变式训练到构建以国家财政为核心的思维导图。小津一点一点地提升,一步一步走向熟练。就这样,小津不断跨越自己学习的一道道“门槛”,在不断的进步中再接再厉,朝着成功的终点迈进。高考时,他被著名的美术学院录取,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

这件事使我深受启发:要教育好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给学生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待其实现之后再逐步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进步的喜悦中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教育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心理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除了“登门槛效应”外,还有“共生效应”、“期盼效应”、“鲶鱼效应”、“超限效应”等等,教师要学会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猜你喜欢

小津道题门槛
拆除不必要的“年龄门槛”势在必行
误会
这道题谁会做
伤 逝
伤逝
伤逝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异地高考岂能不断提高门槛?
误会小津安二郎
Q博士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