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的南海策略(上)

2016-05-30许陈静李静涛刘建春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南越叶剑英西沙

许陈静 李静涛 刘建春

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千百年来就为中国所有,千百年来也无争议。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南海被探明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一些国家开始觊觎南海,70年代发展为直接侵占南海岛礁。而当时站在决策前沿、坚决维护南海主权并提出解决南海问题策略的人,正是邓小平。

“不打一仗,不足以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1973年,邓小平结束了在江西的下放劳动岁月,回到北京,不久即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1974年1月,刚刚复出工作的邓小平就遇到一件关系国家主权的大事。这便是南海问题。

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扶植的越南南方政权(以下简称南越)多次派船入侵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美国侦察机也屡屡飞抵南海上空。1964年,美国无人侦察机入侵中国领空的事件急剧增多。毛泽东指示,美机入侵“应该打,坚决打”。1965年3月,当美军一架“火蜂”无人侦察机飞到海南岛上空时,被中国的歼-6战机击落。到了1973年,美国开始从越南撤军。南越政权得到了一批包括军舰在内的美军剩余装备,自认为海军实力增强,便滋生了以武力侵占西沙群岛的念头。1974年1月15日,南越不顾中国的警告,派出3艘驱逐舰和1艘护卫舰入侵西沙永乐群岛海域,向挂着中国国旗的甘泉岛开炮,造成了中国渔民和民兵伤亡。随后,南越军队侵占了甘泉岛和金银岛。

消息很快传到北京。1月17日深夜,总参作战部接到了周恩来询问西沙情况的电话。听完细节汇报后,周恩来说:“西沙很可能引发一场战争,这个问题很大,需要请毛主席定。”随后,他和叶剑英写了一份报告给毛泽东,提出保卫西沙群岛。毛泽东看罢,在报告上写了“同意”两字,还指出:“看来,不打一仗,不足以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l月19日一大早,4艘南越军舰再次入侵西沙,逼近中国海军编队。周恩来得到消息后暗自思量:西沙情况发展很快,恐怕今天就有可能打起来,原计划调动的兵力不一定来得及了。经周恩来提议,中央决定由叶剑英、邓小平负责,立刻到总参作战部准备指挥西沙海战。

当时的中国海军形势并不乐观,就连毛泽东亲自批示修建的西沙码头和机场都迟迟没有完工,海军舰艇也落后于南越接收的美军舰艇。面对突发状况,邓小平一到总参作战部就开了口:“先把现在的情况汇报一下。”听过汇报,邓小平明确了作战指挥关系:“陆海空参战部队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紧接着,邓小平口述了作战命令,作战参谋复述一遍后,他拿著草稿修改了几个字和标点,抬起头问在场的其他人:“大

家还有不同意见吗?”看到没人吱声,邓小平对参谋一挥手:

“发!”

就在邓小平的电报发往前线后不久,上午10点30分左右,南越的4艘军舰首先开炮,并企图强行登陆广金岛和琛航岛,中国海军舰艇开炮还击。经过1个小时激战,南越3艘军舰遭到重创,先后逃离作战区域。11点30分左右,中国海军的增援舰队赶到,剩余的最后一艘南越舰船也被击沉。

海战期间,总参作战部里的气氛有些凝重。叶剑英一遍又一遍询问前方战况,邓小平一根接一根抽着烟。直到下午两点,总参作战部终于收到了前线告捷的电报。叶剑英兴奋地说:“打得好!打得好!”随后他拿起电话向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纯仁祝贺。邓小平显得比较平静,他深吸了口烟,掐灭烟头,对叶剑英说:“我们该吃饭了。”离开值班室之前,邓小平又给广州军区发了封电报,定下西沙海战的下一个目标:继续扩大战果,收复被南越侵占的珊瑚岛、甘泉岛和金银岛。确认电报没有问题之后,他才走出值班室。

那天下午和晚上,邓小平和叶剑英一直守在值班室,时刻关注前方战况,饿了就随手抓上几块点心充饥。按照邓小平的命令,中国海军在第二天收复了珊瑚岛、甘泉岛和金银岛,俘敌48人以及一名美国联络官,取得了西沙海战的胜利。对于邓小平而言,指挥西沙海战或许只是那段动荡岁月里的一个小插曲,但是那一战之后,西沙群岛就稳定地处在中国的实际控制之下。

“一个办法是用武力收回来,一个办法是搁置争议”

随着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中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南海问题成了摆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其实,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陆续建交时,邓小平就提到过如何处理南海问题:“南沙群岛是历史上中国固有的领土,70年代以来发生了争议。从双方友好关系出发,我们趋向于把这个问题先搁置一下,以后再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不要因此而发生军事冲突。”

1982年4月3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获得通过,有些国家看到公约的部分条款,断章取义地认为自己的扩张活动有了法律依据。也正是从那年起,一股蚕食中国南海的浪潮或明或暗地开始了。1984年10月,邓小平说到这个情况:“南沙群岛,历来的世界地图都是划到中国的。现在除了台湾占了一个岛之外,菲律宾占了几个岛,越南占了几个岛,马来西亚占了几个岛,将来怎么办?一个办法是我们用武力,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这样可以消除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

两年后,菲律宾副总统兼外交部长劳雷尔访华,邓小平再次传递了善意:“南沙问题可以先搁置一下,先放一放嘛,我们不会让这个问题妨碍与菲律宾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时说:“我经过多年考虑,认为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承认中国主权的条件下,各方都不派部队,共同开发。那些地方岛屿很小,住不了人,不长粮食,有一些石油资源。有关邻近国家可以组成公司,共同勘察、开发。”阿基诺夫人当即对邓小平的提议作出了积极回应。这与她的儿子阿基诺三世后来在南海问题上无理取闹的态度截然不同。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邓小平在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之际,将钓鱼岛、南海等问题放在国家根本利益和外交大局中考虑,提出的解决方法。他没有在主权问题上松过口,同时又体现了一位战略家的广阔视野。美国学者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一书中写道:“像毛泽东和周恩来一样,邓小平对国家有着出于本能的忠诚,具有战略眼光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

时至今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在世界上依然不乏支持者。就在南海仲裁结果公布前几天,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索法尔接受采访时说:“我不支持菲律宾单方面通过仲裁手段解决南海问题,我赞同邓小平的主张。如果亨利·基辛格还在担任美国国务卿的话,他一定会把邓小平的话当做建议告诉菲律宾。”

此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对石油、铁矿石等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增长,南海成为中国海上交通运输要道。邓小平在缓和南海局势的同时,也关注海上运输线的安全,提出了发展海军的计划,但是要求有所节制。在一次对海军干部的谈话中,邓小平说,中国没有称霸的野心,海军的发展旨在保护中国近海。

(摘自《环球人物》《新民周刊》)

猜你喜欢

南越叶剑英西沙
叶剑英的港澳情
南越宫苑遗址出土石刻文字杂识
叶剑英(上)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秦汉南越国包装设计
“鹰击”护西沙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
从南越与闽越的砚台出台比较两地的社会发展进程
西沙必利在新型键合手性柱上的拆分及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测定
阮福映请赐“南越”国号之事考论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