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发展新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6-05-30赖作莲

学理论·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协调开放共享

赖作莲

摘 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为引领全面推进。以创新发展,激发改革的强大动力;以协调发展,促进农产品供需高水平均衡;以绿色发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开放发展,拓展改革空间;以共享发展,实现农民分享改革成果。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0-0011-02

面对我国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为引领全面推进。

一、坚持创新发展,激发改革的强大动力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持久动力,要积极推进农业发展理念、制度、科技创新。

推进理念创新。将农业发展目标从过去的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减少农产品库存;将农业增长方式由过去主要通过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农产品供给,由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转变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有效供给,着力补足短板,减少和避免过度供应。农业产业的价值增值由依靠单纯的农业发展,向依靠产业链、价值链的拓展转变,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虽然以种养为主狭义的农业生产本身对国民生产总值贡献较小,但以农业为基础形成的产业链,却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

推进制度创新。一是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推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和经营权流转。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承包农户不经营自己的承包地。因此,应推动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将土地流转给有能力有意愿经营的主体。通过土地确权,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降低经营者用地成本。二是推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推动农地租赁、农地股份合作等土地流转形式,使农民获得土地租金收入和合作社的分红,从而既保护农民的已有利益,又实现规模经营。推动土地流转不能片面追求流转规模和比例,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三是推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在土地流转加快的背景下,完善补贴方式,使财政补贴真正让种粮的农民和经营者受益。推进粮食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变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促进粮食价格和产量回归到市场需求的水平。

推进科技创新。突出科技创新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中的驱动和引领作用。突破一些具有共性的关键性技术难关,为中高端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使品种和质量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着力推动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坚持经济合理、技术适用、利于推广的原则,发展现代种业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农产品储运和加工技术、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等适用技术。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有效节约成本。

二、坚持协调发展,促进供需高水平均衡

当前,农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农业仍存在明显的短板。一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比较效益低,约占劳动力总数30%的农业劳动力,所创造的农业产值只占GDP的9%;而发达国家,如美国,只占2%的农业劳动力所创造的农业产值占GDP的2%。二是不少农产品价格遭遇“天花板”,国内价格高于进口价格,并且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还在上升。三是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健康的绿色农产品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四是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深,虽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但付出了很高的自然环境代价,从而使这种产能难以持续。因此,要推动协调发展,通过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补齐农业短板。

围绕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产品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跃升。针对农产品供需错位,数量有余,质量不足;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粮食、棉花等产品过剩,特色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强高、中端产品供给,使农产品供给不仅数量充足,而且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求。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将食品安全贯穿“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利用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建立全程可追溯的风险监测评估和检验检测体系。

实施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战略,树立大粮食、大食物观念,提高粮食产能,注重食物安全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在确保口粮安全前提下,引导“粮改经”“粮改饲”,支持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果蔬、青贮玉米、饲草、杂粮杂豆等作物,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共同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多重目标,促进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旅游业融合发展,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

三、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但由于化肥、农药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畜禽粪便、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发展所受到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对农业绿色发展构成了双重约束。此外,农业绿色发展还面临农业生产主体目标与国家目标不一致以及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不规范等问题。为此,要将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

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减少污染,节约保护资源,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一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全面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科学施用技术,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减少面源污染;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二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动水权分配、水价形成、节水激励改革。三是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减轻粮食库存仓储压力。利用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以利于耕地休养生息、保持地力和减轻过大的粮食库存压力,缓解粮食供求矛盾。四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和安全等级认证体系,解决生态有机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二维码、检测室等手段,倒逼产品提质。建立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利益导向,调整与农业污染和食品质量问题相关的投入品与产出品所形成的利益关系。

加快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要通过生态风险评估机制对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生产链条的生态环境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防控;通过建立严格的生态安全准入制度,对农业生产主体及农业经营企业进行规范管理。

四、坚持开放发展,拓展供给侧改革空间

我国已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农业发展已经深度融入了国际市场。要以开放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农业“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加强对全球农业开发潜力、环境与风险的分析,在更大的空间、更大的舞台上,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搞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顶层设计,建立有关农业“走出去”完备的信息服务平台,借力“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国际产能交流与合作。利用国外较丰厚的土地资源,弥补国内土地资源的不足和降低用地成本。在确保国内口粮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和市场来保障粮食供给,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和库存。

充分利用我国农业技术、经验、设备等优势,参与国际农业开发。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实体到国外进行农业直接投资、农业对外合作、农业对外援助,积极参与到农产品仓储、加工、物流等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农业合作水平。为鼓励企业走出去,设立农业对外合作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在境外的前期考察、风险评估等活动。鼓励各类企业、行业组织积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活动。

加快农业“引进来”。加大农业引智引技力度,引进现代农业建设急需的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境外农林牧渔业优良品种,先进农业装备及良种繁育,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等关键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与专利。充分利用世界优秀人才和现代科技成果,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弥补农业短板。

五、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农民共享改革成果

让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人民生活得到了普遍改善,各地区、各群体的收入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但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远低于城镇居民。必须坚持共享发展,让广大农民获得更多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

要以共享发展理念引导农业发展。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改变粮食等农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供需错位、产销脱节、农民生产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提高农民种粮收入和种地收入,使农民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分享到更多的成果。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种养业和作为第二产业的农业加工制造业,以及作为第三产业的围绕加工制造产品的销售服务业,结合起来融合发展,实现农工商一体化。通过三产融合,既可以更及时有效地转化初级农产品,减少农产品库存,又可以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在推动三产融合中,积极构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农民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分享产业链条上的增值收益,让农民分享到更多增值带来的好处,实现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汪洋. 用发展新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N]. 人民日报, 2015-11-16(6).

[2]南方日报评论员. 论五大发展理念[N]. 南方日报, 2015-11-05(2).

[3]王廷惠,黄晓凤.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供给侧结构改革[N].光明日报,2016-01-02(7).

[4]韩振. 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提质增效[EB/OL].(2015-

12-24)[2016-02-22]. http://www.gov.cn/zhengce/2015-12/

24/content_5027350.htm.

[5]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准确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N].经济日报, 2016-05-05(13).

猜你喜欢

协调开放共享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