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族反义词教学
2016-05-30黄维维
摘 要:在对外汉语中,词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词汇教学可以培养留学生在交际中正确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民族反义词的教学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盲点,留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将反义词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寻求两者之间最好的结合点,对对外汉语的词语教学具有实践意义。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提出民族反义词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民族反义词;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陆俭明先生说:“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本体的研究的试金石”。作为汉语本体之一的词汇,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但是,近年来,对外汉语中的词汇研究不是很受重视,尤其是反义词教学的研究,它的研究与学习显得相对薄弱一些。就反义词而言,它自身所既有的特点和复杂性也值得去研究。反义词是现实世界矛盾对立关系在词汇中的反映,运用反义词语可以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矛盾对立面,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更有表达力。
一、民族反义词
在对外汉语中,反义词一般分为国际通用反义词和民族反义词,前者在各个国家中表达都一样,可以被人们很好地理解,没有民族差异与文化差异。例如:大——小、善——恶等反义词。后者带有很强的民族性和文化性,一般与中国的文化相联系,这部分很难被留学生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和盲点。民族反义词,即: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等诸多文化因素的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而语言中最能反映社会变迁,展现语言使用者思想文化心态的莫过于词汇部分,民族反义词产生于汉族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下。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族反义词
通过调查与研究发现,《发展汉语》初级阶段中,各册出现民族反义词31对、35对。《新华反义词词典》中共收录民族反义词144对。通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收录的文化色彩反义词语进行调查和统计,一共得到 170 对民族反义词语。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以及与留学生的交谈中,发现留学生对这部分词汇掌握得不是很好,经常发生一些偏误,在反义词的对称问题上,在反义词的词性上,以及在对多义词的反义项掌握得不太理想,学生在说一些词语的反义词中,容易加入否定词“不”,另外,没有很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及富有文化色彩的汉语词语,如:大人—小人的偏误。
这些偏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学习。这些偏误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是目的语的负迁移。留学生将自己母语中的知识错误地泛化到目的语中,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对所学词语进行类推,创造了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汉语词语,如根据“晚辈”推出“早辈”。
二是对社会文化背景的不了解。这是使得学生的民族反义词产生偏误的最大原因。一些学生想在短时间内习得汉语,往往因不了解汉语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表达不得体的情况,造成语用偏误。如“大人”和“小人”的成对误用,就是因为不了解“小人”即“人格卑微的人”的文化内涵。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族反义词教学对策
(一)教师讲解反义词时要全面、清晰,适当引入文化观点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根据不同的意义,就会有不同的词语与之构成对立相反的关系。在这样的语言背景下,教师在讲解反义词的过程中,应该全面系统地介绍反义词语的所有义项。
在教学过程中,要清晰明了地将词语的义项按照词义的内在发展脉络进行讲解,先讲词语的本义、再讲引申义。也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穿插着讲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背景。应该把中国的传统观念,如“尊老爱幼”、“天人合一”“长幼有序”的思想讲给留学生。这样,留学生就会明白,中国人为什么把“老——小”这对反义词用于称谓中,如“老王”、“小王”。但是没必要专门进行讲解,在遇到一些具有民族性的词语时,可以以故事的方式讲给学生听,学生在中国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下,本来就耳濡目染地受到一些影响,教师则需要在关键时刻提示他们。
(二)学生要主动融入目的语环境中,不能采取排斥态度
学生从本国的学习环境到了另一环境中,会产生不适应和焦虑的症状,但是学生必须及时调整这种状态,对中国文化求同存异。要想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就必须融入到其社会环境中,学习者要学好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可以在业余时间走进真实的生活,融入现实的场景,通过生活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笼统、抽象化的知识变为具体、形象化的东西。如,参观一些名胜古迹、博物馆等。也可以参加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春节,中秋节;融入到该环境中动手做一些东西,如:剪纸、画画。有利于汉语学习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习者对文化的理解。
(三)教师采取一些民族反义词的教学方法
在《发展汉语》教材中,在一篇课文或者一些相似的课文中,经常会出现很多民族反义词,并且他们之间还是有联系的,这样,就可以集中进行讲授,便于学生更好地区分以及掌握他们的用法。
例如,在讲解“老——小”这对称谓反义词时,可以结合其他课文中出现的称谓词语来对比、分类讲解。因此可以涉及到“父——母”,在中国,丈夫可以叫先生、老公、爱人等,“妻子”又可以叫做“媳妇、老婆、夫人”等变体,每一个都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因为中国自古就重视家庭观念,中国的对于人的称谓要比其他语言丰富得多,还因此可以讲解中国家庭中其他亲属的称谓。在讲到中国一些知识性民族反义词时,又可以把他们归纳为一类。例如:红茶——绿茶、龙——凤、水——土等。这样的分类讲解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掌握起来方便。
综上所述,民族反义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盲点,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民族反义词的分析,针对留学生产生的偏误问题进行了积极地讨论,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民族反义词的教学对策,希望能帮助留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反义词,进而对汉语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希望本文能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 谢文庆.现代汉语反义词的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2).
作者简介:黄维维(1991-),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