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精选事例突出重点取舍有道
2016-05-30
【技法导入】
闻一多先生在青年时代是诗人,出版过诗集《红烛》《死水》等;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等著作;抗战时期,他所留的一把胡子被传为美谈,显示了他誓死抗战到底的决心;晚年时,他更是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直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闻一多这样一个杰出人物的身上,可大写特写的事情有很多,那能不能把它們都塞到文章中去呢?当然不能。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围绕中心精选事例,突出重点取舍有道。
既然标题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写作的重点就应该是闻一多先生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中心应该是赞扬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与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可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中能突出这一中心的事件有很多,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呢?臧克家先生就给我们作了很好的范例。
作为学者的方面,文章选取了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这三本书的情况并加以表现;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作者则选取了闻一多先生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这样的选材既有典型性,又能以少胜多,凸显出文章主旨。
那么,文中提到的几件事是不是需要平均用墨呢?当然不是。写作时应该有详有略,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重点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点。为此,作者共用了三百多字详写闻一多先生精心研究唐诗一事,而只用了一百多字略写其他两件事。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重点突出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的特征。文中,作者对人们熟知的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略写,而对“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等内容进行详写,这样的安排更能突出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即学即练】
1.请按照详略的不同把下面的内容进行分类,再按照时间顺序并成结构段。
①腊八这一天要做的事②孩子们为过年做的准备③大人们为过春节做的准备④过小年⑤小年后的准备⑥除夕夜⑦大年初一的景象⑧铺户开张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景象{10}春节结束
可详写的内容有: 。
可略写的内容有: 。
2.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家 徽
□余 华
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这时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血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哩。
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自此以后,我家门环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修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它,自然而然地成了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
通读全文,可看出文中的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