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的“天眼”警务
2016-05-30张运修
张运修
也许是前夜下过雨的缘故,桃源洞的盛夏,满山披着翠绿,一层层薄薄的白雾犹如姑娘肩上披挂的白纱巾,随着微风轻轻舞动。白雾和晨曦伴随着我们采访组一行,一起游走在这神话般的山道间。
桃源洞四周方圆约20平方公里的神奇世界,是贵州省平塘县远近闻名的天坑漏斗群密集带。散居在此的苗族、布依族同胞,出行都要经过一个天然山洞,而山洞周边盛产桃子,故此当地人将这个天坑美其名曰“桃源洞”。
2008年12月,这里的人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被国家确定为“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神话般的落户在这个与他们世代相依的天坑漏斗群的大窝凼。当地人把这个能够寻找第一代天体的庞然大物叫作“天眼”,而他们的生活也围绕着“天眼”发生了不少改变。贵州省平塘县公安局克度派出所更是在“天眼”警务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量身打造的警务室
2008年12月26日,“天眼”工程开工建设。随之而来的,是那一夜之间涌来的上万名流动人员,这让小小的克度镇的社会治安管理难度陡然增加。见招拆招,克度派出所主动找到项目施工单位,共商建立了“警企联勤机制”,选定了治安联勤员,量身打造了“天眼”警务室。警务室由一到两名民警和四名辅警常年驻守,这一守就是五六年。
大射电建设工地每天都有数百名建设者忙碌在施工第一线,多的时候,工地上有数千名建设人员挑灯夜战。警务室也是不分昼夜地巡查——施工设备、施工材料、施工人员安全,是否有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场地……这些都是他们每天必须巡查的固定动作。枯燥、贫乏,周而复始,却责任重大。
“有民警经常在我们住的地方巡查,这样我们住得放心。他们给了我们安全感。”施工建设人员家属张绪萍说。
为了缓解警务室警力不足的问题,去年11月,平塘县公安局把已有20多年从警经历的老民警王军和李才贵选派到“天眼”警务室,把警务室负责人的芝麻“乌纱帽”戴在了王军的头上。
王军来到警务室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大堆棘手的困难——距离工区500米以外的警务室——30多平方米的简易板房,六张铁床,一台电磁炉、六副碗筷,墙角堆放的几袋大米和土豆,还有一只叫“大黄”的土狗,这就是警务室的全部家当。没有电视,没有网,这里仿佛与世隔绝。昼夜围着周长约1.6公里,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工区去巡查是他们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
警务室所处的位置海拔低,因为没有冰箱,气温最高的时候,上午采购的鲜肉,下午就变成了臭肉。盛夏的警务室没有一丝凉爽。王军跑到邻近的通州派出所找关系,“死皮赖脸”地要来了四台崭新的电风扇。
“天眼”开工建设至今,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天文爱好者慕名前来参观。但施工单位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参观。于是劝返“天眼”粉丝,成为他们最难攻克的难题。
因为赶工期,今年春节的大窝凼仍旧是昼夜施工的繁忙景象。从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地专程前来观赏“天眼”的数千名天文粉丝,在警务室被值班民警拦了下来。常人无法理解,远道而来的游客更是无法冷静——有的爆粗口,有的甚至大打出手。克制、解释、疏导、劝返,他们隐含屈辱、铁面无私、周而复始地挺立在那个不能有半点疏漏的岗位上。
正月初六下午三点,正当王军值班。严某等八名四川籍天文爱好者,自驾前来观赏“天眼”,在警务室前就被民警拦下。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唇枪舌剑才说服他们。然而,严某及同伴为了不虚此行,在距离警务室一公里外的山垭口,找到了一条当地人都很少行走的“古栈道”。他们绕过陡峭的山梁和岩壁,经过五个多小时,在晚上八点多,才爬上“天眼”北面的山梁。然而,已经精疲力竭的严某及同伴经历短暂的喜悦和惊叹之后,很快就完全迷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里——找不到回程的山路,黑夜、饥饿、寒冷、恐惧,犹如一头猛兽向他们袭来。严某在极度惊恐之中,拨通了110。微弱的呼救声传到了平塘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又转到了“天眼”警务室。
王军接报后,很快就联系上了严某,并要求他们留在原地等待救援。警情紧急,王军来不及等待县局派来的救援人员,就带着辅警杜君峰向着严某呼救的方向进发了。这是一条平时几乎无人行走的陡峭山路,有的地方的坡度达到六七十度,需要手脚并用才能向前爬行。有的地方稍不小心,摔下山崖就会粉身碎骨。黑夜里,王军和杜君峰在陡峭的山崖上艰难爬行两个多小时,才找到了几乎陷入绝境的严某一行人。王军来不及休息片刻,立即组织他们返程。回到警务室已经是凌晨。严某一行人在警务室含泪吞下民警为他们准备的热腾腾的面条。准备返程时,严某发现随身携带的车钥匙不知去向。几经回忆,车钥匙可能落在了他们等待救援的山梁上,或是山路上。得知这一情况后,王军带着严某再次回到山上找钥匙。费尽周折,一直到第二天天明才回来。钥匙没找到,派出所所长张辉平又联络了拖车及救援车辆,直到把这些人送上大巴车。
2016年3月28日,王军因持续加班劳累过度引发心梗住院,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没等完全康复,他又急急忙忙回到了警务室。
设身处地地规劝
坐落在桃源洞口旁边的刘家湾村民组仅有十多户人家。这里四面环山,村民的房前屋后都是庄稼地。在村民刘品中家,王军正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唠嗑。
“你们搬迁的事情准备得怎么样了?”王军关切地问着大家伙儿。
“我们刘家先后四代人在这里居住,故土难离呀!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就实际来说,确实有很多困难,政府叫我们九月前就得全部搬离,我们的心里一点底子都没有哟!”刚才还有说有笑,一提到搬迁的事情,刘品中和围坐在院子的刘家老小及其左邻右舍的乡亲们一脸的惆怅。
“你们有什么困难跟我说说,我去给你们反映,能解决就尽量解决。有些困难,你们还得考虑政府的难处,该克服还得克服哟!”王军插话说。
“支持国家建设,我们绝不含糊。但我们去镇子上看了看移民安居房,房屋的质量不是很满意,可能还有安全隐患。政府赔偿给我们的拆迁补助,我家也才19万,我三弟家最多也才46万,但这点补偿费用,可能搬迁费都还不够。更何况,搬到镇上去住没有土地耕种,我们一没有技术,二不会做生意,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刘品中的话深明大义但又实实在在。
“前段时间,州委书记和县里的领导都来村子里和乡亲们面谈了,你们的担心,党和政府会妥善解决。现在距离最后搬迁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不管有再大的困难,也得合情合理合法地向政府反映,不能有过激的行为,更不能做一些损坏国家利益和建设项目的违法事情啊。”王军和群众的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天,王军离开刘家湾,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天眼”四周方圆五公里范围内,被确定搬离的苗族和布依族同胞有1000多户。像刘家湾这样,克度派出所民警与群众长夜促膝交谈的场面还有很多很多。
2016年年初,克度镇落良村轿子山组70多岁的老人杨兴武,眼看着祖辈传承下来的百年老宅要被拆除,无论是乡镇村组干部还是亲朋好友,多次给老人做工作,老人以死相拼,怎么也不肯搬离老宅。4月2日,所长张辉平带着警务室民警来到了老人身边。老人虽然已经老眼浑浊,却一眼认出了两年前帮助过他的张辉平。那是2014年3月,杨兴武在办理老龄补助时,急需户口簿,但杨兴武的儿子和媳妇外出务工时把户口簿一起带走了,老人为此不知该如何是好。社区民警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帮老人办理了户籍证明,顺利办妥了老龄补助事宜。2015年8月,杨兴武的孙子已经年满三岁,却未办理落户。老人到派出所找到张辉平。所里再次帮助老人补办了相关手续。
看到恩人,老人收回简短的回忆,脸上露出了信赖的笑容。老人内心那固执的想法消除了,愉快地搬离了老宅。
不遗余力地防控
按照所长张辉平的说法,“天眼”工程是“天”字号工程,不能有半点懈怠。
“天眼”相关配套项目的建设,让克度镇由劳务输出镇变成了外来人员高度聚集区。城区一夜之间KTV、酒吧、宾馆林立,形形色色的行业人员充斥着整个街区,治安形势日趋复杂。
克度派出所主动出击,联系大小数百家施工企业,建立了工区社会治安“警企联管机制”和“警企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了“警企联席QQ群”“警企直通车微信公众号”“助企平安微信群”“警企联系朋友圈”等平台,并通过不定期地召开警企联席会议及多个渠道,了解工区社会治安动态,掌握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与当地村民发生的各类纠纷问题,及时协助施工企业与村民进行协调,指导施工企业依法处理各类纠纷,保障施工企业正常施工秩序。
对所有外来人员实行统一登记制度,是克度镇大兴土木初期,派出所管理外来人员的一个“笨办法”。通过这个办法,加大对旅店、网吧、出租房等重点行业的监察管控,实时掌握了解外来人员的基本情况。
面对警力严重不足、工作强度不减反增的严峻形势,克度派出所向科技要警力,采取政府推动、派出所监督、商户及群众自愿投资建设等措施,将原本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天网工程进行拆分,变成由一组小摄像头、一台硬盘录像机组成的若干独立的小型监控网络。在辖区18个重要部位安装了独立式插卡监控摄像头200多个,建立起了一套覆盖全镇的防范和打击犯罪的“小天网”防控体系。
2016年4月8日凌晨,三条黑影趁着夜色撬开了克度街上一家人的房门,房主惊醒后,与窃贼发生了肢体冲突,不幸负伤后不治身亡。
案情发生在集镇的繁华街区,影响极其恶劣。由黔南州和平塘县两级公安机关联合组成的“4·08”命案专案组,立誓要在短时间内侦破案件。通过现场勘查、信息收集研判、调查取证,最终,民警从30多家旅店、商铺门面、单位场所的监控视频中找到了三名窃贼的踪迹,仅用72小时,就将平塘县籍犯罪嫌疑人陈某、广东籍颜某、广西籍覃某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