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学前儿童游戏缺失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
2016-05-30刘兰馨张野张珊珊
刘兰馨 张野 张珊珊
摘 要 游戏是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贫困学前儿童正面临严重的游戏缺失问题。本文从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个层面具体分析贫困学前儿童游戏缺失的影响因素,并对该问题的应对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贫困学前儿童 游戏缺失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4.069
Abstract Playing gam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 Preschool children in poverty is facing serious problem of lacking of games. This paper will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family, kindergarten and society specific analysis the reason of this phenomena and discuss on the coping strategies .
Key words poor preschool children; game loss; influencing factors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一种内源性、自发自愿的社会活动。学前儿童游戏虽无明确外在目标,却在发挥趣味性的同时,对其身心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功能性作用,早年游戏缺失不仅会对学前儿童产生即时伤害,还会对儿童未来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相较于一般学前儿童,贫困学前儿童的游戏权益往往得不到应有保障。
1 贫困学前儿童游戏缺失现状
研究表明,贫困的测量常以个体收入或消费水平低于满足基本需求所必需的最低水平为基础。①那些父母或主要抚养者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职业声望不高的学前儿童,往往体验着游戏活动的缺失。
贫困学前儿童的游戏缺失突出表现为游戏时间的减少以及父母的低参与度。一项针对河南某公立幼儿园与某乡镇民办幼儿园的调查表明,在贫困学前儿童集中就读的乡镇民办幼儿园中,仅小班学前儿童游戏缺失率就比城市公办幼儿园高出10个百分点。②另一项对贫困学前儿童的调查表明,27.1%的贫困学前儿童母亲陪孩子游戏时间不足1小时,近30%的贫困学前儿童父亲每天与学前儿童游戏时间尚未超过0.5小时。③
游戏还常被视为一种服务于学前儿童学习活动的辅助手段存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那些由教师预先编制好的游戏活动常作为传授知识技能的手段向学前儿童的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渗透,游戏活动的工具性、功利性增强使其逐渐丧失了本体价值。此外,贫困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越来越倾向于单独的室内活动,游戏的群体化水平也随之降低。
2 贫困学前儿童游戏缺失的影响因素
2.1 家庭层面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儿童成长的乐园和安全基地。家庭收入决定了一个家庭的物质基础,基本物质条件不达标的贫困学前儿童,其生理、心理发展均受阻。具体来说,贫困对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父母缺乏能力为子女提供一定的物质保证和社会文化资源两方面。
首先,富裕家庭的父母收入水平较高,有能力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的玩具、书籍。相比之下,贫困学前儿童父母首先要解决的却是基本生存问题,当衣食住行缺乏保障,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便不在优先考虑之列,贫困学前儿童体验着物质资源匮乏所造成的游戏活动缺失。其次,贫困学前儿童父母的社会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匮乏的社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贫困学前儿童父母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导致贫困学前儿童较少参与带有群体性质的游戏活动,合作游戏的减少与独自游戏的增多致使其游戏活动出现群体性弱化现象。
此外,父母的认知误区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贫困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发展。一味追求玩具的高价格与多功能,忽略了自己本身就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这使贫困学前儿童父母,更少参与到学前儿童游戏中去,造成了贫困学前儿童对游戏活动的极端被动,亲子游戏的缺失使其游戏活动进一步受限。
2.2 幼儿园层面
幼儿园是学前儿童频繁活动的场所,受经济劣势影响,贫困学前儿童入园准备水平较之一般学前儿童来说普遍偏低,在刚入园时,其各类技能与其他学前儿童相比,相距甚远。面对低入园准备的学前儿童,幼儿园只能竭尽所能地弥补其各种劣势,贫困学前儿童大量游戏时间被剥夺。
同时,游戏的娱乐功能也遭到了弱化。有学者指出,我国幼儿教育的实践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超前化、小学化、学科化的狭隘功利主义的倾向和弊端。④可以预见,这一弊端在贫困学前儿童身上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鉴于贫困学前儿童的低入园准备水平,幼儿园中的游戏活动已逐渐成为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通过组织带有教育目标的游戏活动,巩固课上所学,旨在提升学前儿童的智力水平,为升入小学打下一定的文化课基础。这一举措不但使游戏活动的功利性增强,还违背了游戏的自身价值。
2.3 社会层面
社会普遍认为“勤有功,戏无益”,“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些传统观念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依旧盛行,尤其在贫困群体中,望子成龙的期盼与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根深蒂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错误认识和对儿童学习成绩的追求,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贫困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
在生存环境方面,不同经济地位的学前儿童往往生活在不同水平的社区里,这就意味着学前儿童遭遇暴力和危险的可能性大不相同。贫困学前儿童所在社区基础设施老旧,公共户外场所欠缺,加之社区周边安全性能较低,学前儿童一旦离开父母的监管保护,游戏的安全性便难以保障。户外游戏不得不被室内活动所替代,上网、看电视成了学前儿童娱乐的主要方式,群体的合作游戏被个体的独立游戏所逐渐取代,游戏的群体性弱化。
3 贫困学前儿童游戏缺失的应对策略
由于贫困学前儿童游戏缺失成因的复杂性,且诸多影响因素间相互作用,过分简单化的解决办法并不能有效缓解贫困学前儿童游戏缺失现状。比如,一味鼓励居住在贫困社区的学前儿童进行大量户外活动却不改善其生存环境,这种做法显然不够合理。因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共同作用,缺一不可。
家庭层面,需在纠正贫困学前儿童父母错误认知的基础上,强调亲子游戏的重要作用,鼓励贫困学前儿童父母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促进亲子游戏活动的发展。首先,作为父母需要明白,不论收入处于哪种水平,都有义务花大量时间陪伴学前儿童进行各式游戏活动,有义务充分参与,促进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发展,提升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其次,父母应意识到,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包括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对智力及学业准备水平的一味追求,不但不利于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造成较大压力,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因此,父母可在闲暇时间,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玩具,如布偶、球类、跳绳、积木等组织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在捉迷藏、丢手绢、下跳棋等简单的游戏活动中增强学前儿童体质,激发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促进亲子沟通与交流。
幼儿园方面,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意识到为培养优秀的下一代,支持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学习和健康发展的需求应优于提升其学习成绩的需要。这就意味着,教育工作者们应从课程安排与制度规定等方面为贫困学前儿童制造大量的游戏机会,让他们充分享受游戏和休息时间,从而使身体、认知、社会等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学前儿童从内心认可幼儿园生活,并乐在其中。具体来说,幼儿园可适度减少不必要的课程设置,增设大量团体游戏,并利用专题讲座、家长讲坛等形式,向家长讲解亲子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介绍亲子游戏内容,分享丰富的游戏资源。此外,幼儿园还应加大运动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学前儿童提供安全便捷的游戏场所。
社会层面,一方面需从社区入手,加强资金投入,完善贫困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努力打造适合学前儿童游戏的安全社区环境。同时为贫困家庭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招募志愿者为贫困学前儿童提供相应的启蒙教育,以提升贫困学前儿童的入园准备水平,并为贫困学前儿童的父母提供接受再教育、再就业的机会等。
另一方面,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借助社会力量确保贫困学前儿童享有游戏权。具体来说,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拨款,并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时,向贫困学前儿童、贫困学前儿童家庭倾斜,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发动社会团体、机构以及企业等社会力量,引导非政府组织参与和执行政府扶贫开发项目,建立各组织与政府间有效沟通渠道,形成全社会都来关注贫困学前儿童发展的良好氛围,使贫困学前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促进贫困学前儿童游戏及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⑤
总之,所有学前儿童均享有游戏权,都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塑造健康体格,发展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完善人格品质。全社会包括家庭、幼儿园、社会在内都应竭尽全力为学前儿童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游戏环境,促使学前儿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与培养模式研究” (编号:JC13 CB08)的研究成果;2015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身份转换儿童的社会排斥研究”(编号:L15BSH 005)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⑤张卫,李董平,谢志杰.低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前儿童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6):104-118.
② 郭静静.河南省平顶山市学前教育中游戏缺失的调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3(23):58-60.
③ 孙现红.流动幼儿家庭教养状况研究——以山东省J市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4:30-32.
④ 丁海东.学前儿童游戏权的价值及其在我国的现实困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