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奥斯汀和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比较

2016-05-30芦亚林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比较文学女性意识奥斯汀

摘 要:女性意识是女性区别于男性,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李清照和简·奥斯汀都是出色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都闪烁着女性思想解放和人格独立的光芒。两位同时都有着杰出的创作才华,对社会敏锐的观察,和对女性自身深刻的认知,各自都秉持着那种女性坚强而细腻的自我。两位女性作家在各国的文坛和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又都对妇女处在社会当中的角色表达了一种反叛和革新的态度。比较这两位杰出女作家,会让我们看到女性意识在两国以杰出文学作品的呈现方式。

关键词:女性意识 比较文学 李清照 简·奥斯汀

引言

女性意识是相对于男性意识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文学概念。女性作家将自己的人生体验、生活憧憬、人生思考或自我追求以女性的独特视角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出来,就形成了文学上的女性意识。[1]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作的词不仅有很强的文学底蕴,更富有女性细腻婉转的情感和笔触,在中国词坛她享有“一代词宗”的美誉。在李清照的作品中,自觉自主的生命意识和独立自强的人格像她独有的印章一样标记着她独有的女性词人特色,凭借出色卓然的诗词才华,她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自己独有的符号。简·奥斯汀才华横溢,虽然一生创作的作品不多,但这些作品奠定了她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杰出女作家的地位。奥斯汀生活在父权制的社会,女性在社会中没有地位,被视为低人一等的“第二性”[2]。奥斯汀敏锐地洞察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的生存状况,她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融入到了她的小说和小说角色当中。这两位杰出的女性在创作中有着共同的女性诉求和女性视角,都有着突出的性别意识,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对女性的态度都有着独立和坚强的革新意识。笔者分析两位作家对女性独有的感受和人生经验的表达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以期展示这两位杰出女性对女性意识的深刻传递和诠释。

一、女性自我意识比较

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封建的时代,男人把握着社会权利,制定了社会规则,而女性的角色就是依附和遵从男人。可以说这个时代对所有的女性都不公平,然而李清照是幸运的。她出生在书香世家,爷爷是状元,父亲是散文家和文学家,而且家人鼓励她读诗书。她会书法,懂音律,绘画也很精通,这样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铸就了她清朗直率的灵魂。

简·奥斯汀的成长环境则和李清照形成鲜明对照。奥斯汀生在英国的一个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牧师,博学多识,母亲出生于富有的中产阶级。奥斯汀自幼没有受过教育,但家庭给了她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幼年便开始写作,21岁便完成了《最初的印象》(后更名为《傲慢与偏见》),奥斯汀的才华早年就初露锋芒。奥斯汀对她所生存的社会的人情风貌和婚姻俗事有着十分细腻的观察和体验,同时对爱情有着执着的坚守,不会因为世俗而将就自己。

奥斯汀和李清照的强烈自我意识有着相似之处,她们都出生在思想比较开放的家庭,长辈对子女的束缚和管教都很放松。家庭的自由给予了精神成长的开阔土壤,所以她们都在很早的时候展现出了勇敢和独立的自我意识。李清照的女性自我意识是对封建传统礼教,对封建社会对女性个性压抑的一种解放。她笔下的女性形象超脱于传统“行莫回头,语莫掀唇”那种对女性形象的规束,通常活泼可爱,行为自由坦荡。在《如梦令》中,李清照塑造了一位十分具有活力的少女形象: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3]

一位出玩在外的女性,已经酒醉尽兴到不知道回家的路了,以至于不小心将船荡到了荷花深处,急忙摆渡间惊飞一滩歇息的鸥鹭。这样俏皮的女性形象,在当时对女性的文学刻画当中独树一帜。一位少女在自然间的酣畅嬉戏,说明少女对闺中生活的冲破,对自己的个性表达和自我释放的一种张扬的态度。

奥斯汀的女性自我独立意识体现在她对当时社会女性位置独到的观察和领悟。奥斯汀看到了经济对于女性地位的重要性,女性只有通过婚姻得到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尊重,只有物质财产才能给女性带来解脱。但奥斯汀拒绝用婚姻和物质得到自己想要的平等和尊重,她本有一次被继承了大笔财产青年求婚的机会,但因为不爱对方而拒绝了,保持终生不嫁。这种自我独立的意识体现在《傲慢与偏见》的伊丽莎白身上。面对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并没有因为他的财产接受他,而是因为他傲慢的态度和对家人的无礼拒绝了他。

二、爱情及婚姻意识比较

对爱情,李清照和奥斯汀的独立意识是一致的,两位女性都坚持两性之间的平等与互相尊重。李清照的爱情独立意识表现在她的自我欣赏和对爱情毫不掩饰的表露,这在注重三纲五常的封建社会里是一种勇敢大胆的尝试。李清照对爱情的表达直接浪漫。在《点绛唇》当中,李清照塑造的少女形象依然是活泼俏皮,对情爱娇羞中带有奔放: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荡玩秋千,纤手乏累,汗水透衣,忽见有客来,不顾及头钗滑落,鞋子都没来得及穿,就娇羞地逃走,而后倚门回望。可见来客必定是少女心仪的少年。少女的情感已经不是隐藏在心里,受到压制,而是鲜活地表现出来,毫无忸怩故作的姿态。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中,李清照也用满怀热情和主动的姿态对爱情表达。“徒要教郎比并看”看似是一种对男性的撒娇,表现的是女性的爱情交流的主动,是一种自信和自尊。[4]

奥斯汀爱情意识也十分具有独立精神,她倡导的爱情观是理智和感性并存的。无论是《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理智与情感》中的埃莉诺与玛丽安,还是《爱玛》中的爱玛,这些人物形象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异于他人的独立意识。在她们的身上,虽然出生的环境具有典型的英国乡村特点,但在其本人身上往往有着强烈的独立性,不愿成为男人的附庸,希望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5]

李清照和奥斯汀的婚姻经历截然不同,但都有着悲情的色彩。李清照与她的第一个丈夫赵明诚相亲相爱,情投意合,两人相互欣赏相互爱慕,过着志趣相投的幸福生活。但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的婚姻生活的不幸就开始了,家族在政治斗争中衰败,再嫁之后生活和爱情都没有好转,最后不得不投奔弟弟。而奥斯汀终生未嫁,坚守着自己对爱情和女性平等的守望孤独终老。她举家迁入巴黎生活期间,本有一位家财丰厚的男人向她求婚,但是奥斯汀并没有因为物质财富而接受这位年轻人,反而是因为坚守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因为不爱他而将他拒绝。此后,她一直没能等来自己期望和坚守的爱情,直到终老。

三、社会意识比较

李清照和奥斯汀对她们所处的社会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两人都对社会环境表达了深深的关切,都用作品呈现出来。但是,李清照和奥斯汀对社会的关注点有所不同,而且两人虽都有着女性的视角,在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情怀。李清照因为早年的悲惨遭遇,后期的诗词流露着悲壮凄凉的情感,多充着对国运转换的哀愁和自己命运转变的哀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浓浓的愁意和哀思与早年对爱情的欢快和酣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感情同样炽烈,气氛渲染同样有力。这种愁绪包含着太多的悲伤和不幸,她表达的是整个国家的悲痛和哀愁,这种愁是对国家灭亡、家庭破亡的无奈控诉。李清照的情怀不只是被忧郁占满,她的豪情和心胸可以在《渔家傲》当中品味出来: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奥斯汀对社会的关注体现在她的作品当中,虽然没有直接控诉社会对女性的不公,但她用极细腻的现实主义笔法,将现实当中女性因为婚姻受到的不公待遇和因爱情婚姻产生的不幸刻画得入木三分。在奥斯汀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女性失去了劳动的机会,女性的生计依赖于婚姻,因此这一时期,最能体现女性价值的就是婚姻。奥斯汀深刻地理解女性在社会当中的境遇,将女性的婚姻矛盾展示在她的小说中。

《劝导》中的安妮和《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芳妮对爱情有着相似的执着,两人不为当下的利益驱动而决定婚事,都坚守着自己对真爱的向往。还有《傲慢偏见》的伊丽莎白,不为财富所动接受婚姻。这些女性形象都似乎是奥斯汀的缩影,无论她们出身如何,都对幸福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渴望,体现着女性意识在社会上的独立、坚强、和真实。

结语

李清照和奥斯汀有着十分相似的女性意识,两人也有着不同的生命情怀,对社会和女性都表达了自己敏锐和深刻的见解,在各自的文学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李清照更多的是有着自我的女性意识觉醒;而奥斯汀描绘的是整个社会超前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李清照表达感情奔放,对女性情感毫无掩饰;而奥斯汀更多的是对现实以女性意识的视角进行反映和描绘,刻画出现实和理想的距离。

注释:

[1][4]刘尔宁:《论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意识》,神州文学,2013年,第18期。

[2]谢尧臣:《浅谈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福建论坛,2009年,第6期。

[3]山郁兰:《浅析李清照诗词创作的女性意识》,淮海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5]张瑶:《简·奥斯汀小说中女性意识之研究》,山花,2014年,第16期。

参考文献:

[1]陈华.李清照坚强独立的女性意识[J].文学评论,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5).

[2]李先琼.浅析简·奥斯汀作品中的女性意识[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3]李海燕.探析李清照咏花词中女性意识的萌芽[J].汉语研究,2014,(11).

[4]童晓云.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和自我意识[J].语文建设,2014,(30).

[5]袁中华.论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意识[J].文学·历史研究,2013,(26).

[6]周建军.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J].安顺学院学报,2009,(1).

(芦亚林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201600)

猜你喜欢

比较文学女性意识奥斯汀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两百年后,依然奥斯汀
简·奥斯汀,为什么两百年后我们依然爱她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法国和美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探析
奥斯汀小说中的多角恋与反讽
变异学——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突破
走向世界文学阶段的比较文学:主持人话语
一部文学爱好者、研究者的重要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