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新实践

2016-05-30刘继宽盘彩美谢璐璐谭洁

时代汽车 2016年10期
关键词:系统开发互联网

刘继宽 盘彩美 谢璐璐 谭洁

摘要:在制造业信息化和互联网+已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大背景下,基于多年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利用创新思维梳理和再造供应商质量管理业务架构;汲取互联网思维,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快速迭代开发了“供应商质量业务运行管理应用系统”。该系统具有“低成本、高价值”的特点,满足企业应用实际。

关键词:互联网+;供应商质量管理;系统开发

1引言

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2013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20.8%,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国地位;但是,因我国错失了前两次工业革命,与美、德、日、英等发达国家相比,当前只能算是制造大国,还不是制造强国。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挑战十分严峻,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是其中的一大主要问题。其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Ⅲ。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升级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利用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进一步发挥创新的力量。

作为市场保有量达千万级别的车企,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GMW)准确识别市场动向与需求,提出了自己的互联网化和创新思维,即用互联网思维精准识别用户需求、注重用户体验;利用创新思维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打破部门藩篱,优化乘用车业务模式,建立高效柔J生团队。

在此时代背景下,堆积的审批文件、迟滞的审批流程、冗繁的统计报表工作、经验教训的游离,尤其显得不入流。为此,SGMW供应商质量管理部(简称SQ)意识到业务形态不能固步自封,业务流程也不能简单传递,急需破除部门的藩篱。sQ团队至上而下快速汲取和消化互联网与创新思维,利用信息化快速武装现有业务形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快速迭代开发,推出了“供应商质量业务运行应用系统”。

2供应商质量管理业务梳理与体系再造

2.1供应商质量管理释义

供应商质量管理致力于实现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的伙伴关系,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包括供应商审核、质量问题解决、新产品开发质量策划、供应商分级和激励等),保障持续的质量可靠和稳定,保证企业和供应商的业务良性发展,在市场上实现双赢。

现代企业在组织架构中一般设立供应商质量管理部,人力资源岗位主要为供应商质量工程师(简称SQE),该部门业务主要有:1、新产品前期开发的质量预防,利用APQP、PFMEA、SPC、MSA和PPAP五大工具,提高项目开发的质量;2、已量产产品的质量保障,通过PRR、PPSR、CPIP等手段,快速解决质量问题,并横向展开,避免问题再发;3、潜在供应商审核和生产过程审核,通过PCPA、实物抽查、实验室审核等,评审供应商持续满足质量要求的潜在能力,并助力供应商能力的持续提升;4、供应商的绩效评价和考核,保障供应链的健康和稳定;5、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知识体系和知识库的建立与维护等。总之,供应商质量管理业务种类繁多,除了担任企业与供应商的桥梁外,也是企业内跨部门业务流程的重要参与者。

2.2供应商质量管理业务体系架构

SGMW供应商质量管理部(简称sQ)的成立基于上汽、通用、五菱三方合资,随着公司业务发展壮大,SQ的业务经验逐步丰富,业务量也大大增加。与外资股东方的供应商质量管理相比,SQE总显得拘谨和匆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业务分类固化和业务信息化程度不够。

为此,SGMW组建了业务策划小组,对sQ的所有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和模块化分类;结合“采购十六步法”和“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于跨模块的一些业务进行拆分、整合、并归类,最终完成SQ业务体系框架的搭建。该框架共分为8个模块、30个业务点,包括7个业务流程模块和1个管理流程模块,8个模块具体为:质量先期策划及开发、量产质量保障、问题反馈与解决管理、供应商质量成效管理、供应商质量成本管理、sQ知识库、供应商能力提升、部门业务及基础信息管理,如图1。

3系统架构与开发

3.1系统开发流程

经过业务架构重新搭建,业务门类更加清晰。接下来,开发小组基于某国产软件工具,着手规划与开发基于新业务架构的管理系统。开发小组摒弃了盲目和片面开发的思路,确立了从sQ部门业务全局出发、整体规划布局,以一个业务作为系统使用突破点、结合用户使用感受逐步扩展、最终通过与SGMW供应商门户系统(Portal)的搭接,实现与供应商的业务链接。旨在开发一个快速上线、便于迭代与扩展,能够用于SQ全面业务管理、兼顾部分跨部门业务、并最终实现与供应商对接的管理系统。

系统开发遵循3项原则:(1)系统性,业务模块的开发以完整性、连续性为主要方向,逐步将各业务点串联,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业务系统化;(2)标准性,各业务模块输入的相关基础信息和统计分析采集的数据,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基本思路;(3)便利性,所有模块输入和采集的数据,以自动生成、自动采集、自动识别为设计目标。

3.2业务模块策划及工作流设计

在各个业务模块设计之初,基于业务的现有程序文件、用户角色与权限,结合可用的便捷工具——如利用邮件系统(Lotus)实现用户待办邮件提醒、利用供应商门户系统(Portal)实现索赔通知发布等,首先开展业务模块的策划和工作流设计,如图2、图3。

以供应商质量成本管理模块为例。首先,按照质量成本的分类将现有业务归类,分为外部损失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鉴定成本三类;然后,将具体业务与现有的售后三包索赔及特殊索赔工作流程相结合,定义工作流及业务角色,充分考虑跨部门业务现实中的藩篱,将原有人工录入与传递遇到的问题,通过针对性设计得到改善。如,设计质量成本分析统计报表,自动实现年度索赔数据统计,解决了财务部人工统计的非增值耗时问题。

3.3业务表单设计

表单为工作流中数据的载体,是业务办理与审批的应用界面;不同的表单之间通过提数或回写设计实现数据传递,相同表单的不同数据项通过工作流设计实现不同角色的操作设置;表单的界面美工设计决定了系统的视觉风格。

业务表单使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数据可在数据库中永久存储,不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爆仓或变化。然后,开发小组通过设计统计分析报表,实现了跨年度大数据的动态集成分析,为工作绩效评价和目标制定提供了依据;不同区域的管理者可实时查看目视化的业务运行状态,有助于业务及时预警和推进,提高工作效率。如下以问题反馈与解决模块为例展示数据分析与报表情况,如图4所示。

3.4系统实现效果

该系统上线后应用于SGMW四个基地的SQ业务科室及物流部、售后服务部、财务部等部门。系统应用后,大大减少SQE非增值时间,提高了SQE的工作效率,促进了SQ部门业务的有效运行。系统上线至今,已创造经济效益600余万元,并且从提高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多元化人才培养、提高信息安全等方面,创造了难以用数据评估的社会效益。

4结语

该系统自主开发与维护,节省了大量的开发与维护费用,且迭代优化自由灵活,相对于传统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业务模式,走出了信息化的破冰一步。系统运行稳定,用户反应良好,符合SGMW的“低成本、高价值”理念。希望此次互联网+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实践,能够为供应商质量管理提供新思路,并可作为供给侧打破传统业务范式和部门藩篱的新案例。

猜你喜欢

系统开发互联网
基于PLC的火电厂输配煤粉节能程控系统的开发
气象数据传输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网络数据分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发
发射机房运行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基于开源系统的综合业务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