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公民教育定位之必要性与有效性

2016-05-30杨彩辉蔡赟玥

科教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公民教育高职高专思政教育

杨彩辉 蔡赟玥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重点落在思想的学习宣传和行为的具体实践上。随后,教育部结合2013年12月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倡导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和相互影响,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也提上了日程,然而看似有交集的两者应如何协调有效地定位与实践成为我们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教育 高职高专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4.037

Abstract The eighteen party put forwar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its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e thought of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propaganda and behavior. Subsequentl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2013 December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General Office issued "on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opinions", advocating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social core values into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entire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hina's and world's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nd mutual influence, Congres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civic education also put on the agenda, but seemingly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two should be how to coordinate effective orientation and practice become ou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s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mportant issue.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itizen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支柱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基础,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同时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凝聚全国人民复兴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因此它成为我国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作为我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其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更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当然,高职高专的学生们除了具有上述的主力军性质,他们对国家而言还有一个更普通的身份就是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自然人即中国公民,而生活于一国的公民需要具备公民意识教育,即国家为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而实施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公民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承认价值观,也包括获取知识和学习如何参与公共生活。

正如上所述,我们会发现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出我国对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以及对全民的道德要求和法治要求。于是在高职高专院校大一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具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近代人类社会产生的以教导社会人思想道德和民主法治为核心的公民教育有了融合性。然而这一“融合”让我国的思政教育与公民教育混为一体,不分彼此。其原因首先在于两者的属性具有一致性。不论是哪一国都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具体的内容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属于上层建筑,具有社会意识形态性;公民教育就如马克思所说“人类进入文明以来的以国家或者社会的名义开展的教育都是某种‘阶级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符合现代化法制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现代政治文明发展和人口发展需要的“价值观”教育,也具有社会意识形态性。其次,由我国传统教育文化思想所影响。我国自夏商时期的教育理念到春秋儒家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治民思想一直将教化治民作为治国之根本。因此,两者被合体也属有理可循,但本文的关键在于是否因此在我国的全民教育和高职思政教育中就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公民教育合二为一,或者进行一种教育代替另一种教育的单独体系教育即可。

1 在继承中国优良传统育人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解实践,加强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个人层面的第一要求就是“爱国”,无国何谈家!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我国优良传统思想的重要内容,历朝历代的做人学问皆由此出,是一国稳定发展之根本,而且该观点也是当今全球社会各国公民道德之普遍标准原则。“敬业”是对职业道德最全面、最直观的要求,国家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个人,只有大家负责于自己的工作,努力认真、敢于挑战、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进而让自身得到再发展。因此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这种职业精神教育在高职院校中是必要的。“诚信与友善”也为我国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传统,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则重在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由此可见,这一层次的价值观实质上就是对我国公民的道德规范要求。正因如此,我们在进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行为要求的学习和培育过程中,需要让我们的学生从该要求的思想本质理解到公民道德意识的树立和实践进行系统学习,厘清国家政治思想对学生们的内在要求和作为我国公民的道德行为具体要求的关系,从而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的思政教育,进而又加强了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和行为要求。

2 在深化对外交流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美好社会的建设,加强学生的公民民主法治教育

虽然各国进行公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自己国家建设且认知并承认其价值观的公民,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发展,国与国之间再不存在地理上的障碍,经济和文化上的不断交往,使得民主法治的发展程度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主流社会文明标准。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如果我们一味排斥与世界的交融,那么民族的东西又能保持多久,故我们需要在发展自身文化的同时与世界接轨,以民主文化引领民族文化,立足世界人类文明之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正是被人类社会所推崇的理想文明社会,也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第一需要让学生们了解——在社会层面的思想凝练上希望能让大家生活的社会是自由平等的,这是作为社会的人最根本的一种诉求,然这种社会的实现需要以每一个人对统一规范即道德规范和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的遵守为前提。为加深它们的现实性,还需要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作为后盾,公平和正义是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只有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第二要让学生知道实现这一社会目标需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公民树立公民权利义务的观念做起,积极学习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这既是作为公民应该享有的社会,也是靠大家努力实践才能实现的社会。

3 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通过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目标的追求,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行为教育

作为对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维度进行了总结要求,它让全国人民清晰理解了我们的奋斗目标,也为中国梦的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支撑。作为社会主核心价值理念的统领思想,在经济上需要全民追求实现国富民强,为实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政治上,我们追求人民民主,实现社会主义的人民当家作主,为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提供政治保障;在文化上,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为实现上述的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们除了应在学校内努力踏实地学好专业技能,为国家建设做贡献打好基础外,还应在思想方面树立正确三观,拥有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但作为一国公民,我们除了需要信仰,也需要公民意识的培养,知道作为公民应该为国家建设所尽的义务,为实现社会建设应当具备的公共生活行为准则的实践行为。

4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教育的有效形式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阐述,我们详细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思政教学中的公民教育的定位,从理论上解决了该问题,然而理论思想需要转换为实际的行为才可对个人、社会与国家产生真正的有效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些教育思想让它们通过下述几种形式予以实现。

其一是通过学校的课程教育,即有计划地在课堂上进行基础的理论教学,这正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具体体现。该方式的实施有助于在课堂上就能从理论根本上向学生们阐述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公民教育之间的关系和侧重点,进而厘清基础概念问题。

其二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氛围,组织学生们听相关知识讲座,观看宣传教育片;将课堂理论以班级或学院为单位进行活动实践,如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者开展国家主人翁与班级主人翁的主题班会等;此外,还可通过学生们的社团组织开展专题活动,大力宣扬,让同学们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从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树立公民意识。

其三,通过校外和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和老年公寓等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学生们进行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中,充分进行敬业、诚信等教育,同时让大家了解作为企业员工、国家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了解自由平等与公平法治的关系及建设,进一步加强公民意识和行为的教育。

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定位下的公民教育,事实上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在依据中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的前提下客观建立起来的“两种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结合,它不但是我国政治思想教育的创新,更加有利于培养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建设的公民。

湖北省技能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结项论文,课题编号:B2014D008

参考文献

[1] 武东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关系辨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4).

[2] 王啸.中国公民教育定位.全球教育展望,2010(8).

[3] 中央办公厅.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新华网,2013-12-23.

[4] 张一璠.中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载体.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5).

猜你喜欢

公民教育高职高专思政教育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