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2016-05-30邓桀

亚太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

邓桀

摘 要:就业的保证是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职生在面临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成为职业心理问题。关注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双向良性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增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职业能力;职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F25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70-01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职业生涯的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引起了很多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职业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双向良性发展。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重点在于就业,就业的保证是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虽然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面倾注了很多力量和资源,但对学生的职业心理素养提升上投入不够,引导不够。很多学生在毕业求职和就业上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显得更加必要。

二、职业心理的定义

最早对职业心理进行研究的是弗兰克·帕森斯(F.Parsons)。他认为,职业心理是人们在职业学习、职业选择以及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认知、情感和态度。张大均等人认为,职业心理素质是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要具备的一些心理素质的总和。就高职学生来说,职业心理就是在学习、求职以及职业活动中,对自己及外界环境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认知、情感和态度。

三、高职学生现存的职业心理问题

1.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高考的失利,没能走向“大学”这个一直以来的目标和归宿,突然对于未来迷失了方向。学生来到高职院校就读或是迫于无奈或是父母的要求,忽略自己真正的需求。而学历层次、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不足的劣势,很多学生存在过度自负或自卑心理,无法正确的进行自我认知,无法对自己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价值观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职业目标定制得不是太高就是太低,从而导致职业目标和实际不符,在就业择业时受挫。

2.心理承受力不强。高职学生在面对竞争时缺乏主体性、主动性、自信心,同时对于很多事情很难坚持,毅力不够。一旦遇到挫折,就盲目自卑,产生畏惧心理,出现焦虑、自暴自弃等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减弱,产生退缩行为,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

3.职业生涯概念淡薄,定位模糊。有调查显示,接近80%的同学认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有77%的学生“只有一点,没有仔细去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甚至有同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之后的事。在校期间谈论职业规划太早,并且随时间的推移,选择标准也会不断变化,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很不必要。

四、职业心理素质提升的建议

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更多地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职学生不仅要有很强的专业基础、娴熟的职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心理素质。学校在开展職业指导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呢?

1.帮助学生做好人——职匹配。

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于专业的选择就是盲目的,到了求职的过程中,也随大流,显得更加盲目。美国职业心理学家威廉斯(E.G.Williamson)认为,个体都具有独特的心理特质,这些特质与不同工种的要求相关联,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具有不同特质的人。霍兰德(Holland)将人格分为六种类型并对应六种不同职业要求。因此,学校在开展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要以测定个体的特质为前提。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兴趣、人格特质、心理结构、职业兴趣和能力、个体需要以及社会需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特质,了解各类职业特点及自身与职业类型的匹配度。

2.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美国的萨帕(D.E.Super)将职业心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探索阶段(15-24岁)的个体在学校的学习、课余活动和劳动实践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认知、自我尝试以及对职业进行探索。职业院校学生大多处于16-24岁之间,正处于此阶段,需求大,可塑性很强。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组织机构,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根据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在学生进行职业探索过程中,提供相关咨询、指导服务,提供相应信息资源和场所,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最终达到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目标。

3.完善对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

作为高职院校要达到可持续发展,不能一味强调就业率而忽视就业质量,而就业质量的提高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职业心理教育。一方面,学院在教育体系构建上要进行完善。高职学生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应从学生入学直至毕业一以贯之地进行一系列的职业心理教育。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班杜拉(Bandura)认为,职业发展中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及个人目标三者间是相互影响的。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职业动机,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行动能力,树立合理的目标并实现。

4.加强对学生职业软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对于求职的途径和技巧知之甚少,从而使得部分学生在走向社会时无法适应,手足无措,盲目择业。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加强职业硬能力培养,更要注重学生职业软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职业常识、择业就业、求职准备、面试技巧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知识,注重对学生资源整合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求职技巧,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求职形象和礼仪礼貌,将最好的一面展现在求职过程中,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压力的增加,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了高职院校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作者单位: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谭小芳.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11.

[2]李亚真,叶一舵,潘贤权.大学生生涯成熟状况及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8,3(2),447-450.

[3]韦耀阳,蔡太生等.大学生成就动机,择业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039.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