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班个别化学习活动想到的
2016-05-30陈芳芳
陈芳芳
【摘要】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它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深受幼儿的欢迎。那怎样才能创设出能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个别化学习活动,怎样才能让个别化学习活动发挥作用呢?
【关键字】大班 个别化学习活动 创设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游戏特点创设内容与材料,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与材料进行互动,是一种相对开放、低结构的活动。
纵观大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创设情况,不难发现自主游戏时的“门庭若市”和个别化学习时的“门可罗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分析“门可罗雀”的现象,细究其中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
1.内容设置杂乱,缺乏经验链接。
教师在创设个别化学习活动时,投放的内容比较杂乱,没有真正考虑到幼儿需要什么,是否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导致内容设置缺乏与幼儿已有经验的链接,无法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2.材料投放随意,缺乏层次性和探究性。
教师投放的学习材料过于高结构化,偏向于附加了一定任务的作业式材料,幼儿必须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以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对于这类材料,幼儿操作一次后就没有再次操作的积极性了。
3.指导方法缺失,缺乏引导和推进。
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将操作材料扔给幼儿后就不管不顾了,或是直接将操作方法、结果告知幼儿;当幼儿失去操作兴趣时,教师也“无能为力”,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无法有效地推进幼儿的活动。
以上剖析了个别化学习活动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后来的实践中,我围绕以上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一)内容设置源于幼儿的已有经验
1.针对兴趣设置活动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在把握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时一定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通过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材料,最大限度地满足于支持幼儿通过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个别化学习活动虽然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与材料互动的学习过程,但教师也应牢牢把握幼儿的学习兴趣,凸显幼儿学习的游戏性。因此教师在设置活动内容时,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幼儿的兴趣,使活动内容能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如大班幼儿有着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类的规则游戏和棋类游戏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因此可以在活动区中设置一些规则游戏、棋类游戏等,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2.针对主题设置活动内容
主题活动是幼儿当下正在开展的活动,幼儿有着丰富的与主题相关的经验,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内容是最能引发幼儿共鸣的。因此,可以根据主题背景,投放相应的活动内容。
3.针对目标设置活动内容
幼儿发展目标是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因此在创设个别化活动内容时,可以根据现有的教育目标设置内容。比如大班学习10以内加法的这一目标下,教师就设置了动物棋,幼儿可以两人结伴游戏,先将小动物图片任意摆放在棋谱上。游戏开始,两人轮流掷骰子领取小动物。游戏结束后,将领取到的小动物身后的所有分值累加在一起,比一比谁获得的分值高谁就获胜。
(二)材料投放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1.材料投放注重层次性
《指南》中指出:游戏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投放个别化学习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做到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层层递进,在同一活动中投放不同难度的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就拿动物棋来说,教师提供了多个层次的材料,第一层次是想方设法领取到动物,比比谁领取的动物多即可;第二层次则是将领取到的动物背后的分值累加起来,比较谁获得的分值多。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材料投放注重探究性
《指南》中指出:积极主动、好奇探究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品质。个别化学习活动强调幼儿的自主探索,因此教师投放的材料要能够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动手操作。如在“玩瓶”的活动中,教师提供了装有不同水量的瓶子、空瓶以及一些画有箭头、人物的图片,让幼儿自由探索影像变化的秘密。幼儿边操作边思考,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发现影像的形成与瓶子的装水量、瓶子与图片的距离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看似简单的材料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提升了幼儿的探究能力。
(三)指导方法基于幼儿的游戏推进
《指南》中指出:成人的指导就是用教育的眼光来观照幼儿的游戏行为,推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幼儿进行个别化活动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善于利用与捕捉教育机会来调整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在实践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1.材料隐性指导
材料隐性指导是暗含于材料中的,不同层次的材料能给幼儿提供着充分探索、质疑的空间,我们通过材料暗示的隐性手段,发挥其特殊、潜在的引导功能。比如在拼图中,当幼儿对于现有的拼图游戏已经驾轻就熟,且兴趣下降时,教师就应该及时投放更具挑战性的拼图内容,以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2.问题情境指导
当幼儿在个别化活动中出现兴趣疲软的现象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为幼儿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幼儿继续去探究、去发现。比如在“玩瓶”的游戏中,当幼儿因观察到图像变大而欢呼时,教师可以设问:“为什么图像会变大,还会有其他变化吗?”以激发幼儿继续深入探索。
3.照片记录指导
当幼儿在操作中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将活动情况拍摄下来,在分享点评时,引导其他幼儿根据照片内容进行分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寻求解决的策略,促进下一次游戏的有效开展。
个别化学习活动倡导让幼儿在自主、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主动地学习,教师只有以推动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适时适宜地指导,才能有效地发挥个别化学习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李季湄,冯晓霞,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个别化学习材料设计要基于幼儿的发展》
[3]《上海托幼》,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