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词语替换”类型的题目
2016-05-30潘宁
潘宁
例题引路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介绍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非常着迷的故事。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能不能把句子中的“塞”换成“装”呢?为什么?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练习:请你说说能不能把文章中的某一个词换成另一个词,并且阐述理由。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解答‘词语替换类型的题目”这个话题。
出色的表达,一定有准确、巧妙的用词。分析词语能否替换,就是推敲词语运用的巧妙之处。从下面两段话中,我们先来体会一下词语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这段话中的“挺”能换成“坚持”或者“熬”吗?显然不能。因为“挺”是一种积极的抗争,“熬”是被动消极的,而“挺”比“坚持”更能表现出恩科西面对病魔时的顽强。
但谁也没想到,正方的小冬这家伙却是机灵得像一只蚊子,一见可以下口的地方,就向我们展开进攻。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又慢条斯理地开始了他的“反动”宣言:“刚才反方的意见,分明是‘阿Q理论加‘狐狸逻辑……”
在这段话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贬义词,如“一只蚊子” “慢条斯理”“反动宣言”,这些贬义词原来都含有批评否定的意味。但是用在这里,字里行间却满含着对小冬机敏、善于辩论的欣赏与肯定。这种贬义词的褒义用法常常让文章塑造的形象更加丰富,这就是词语运用的丰富性。
表态能不能。
分别解释两个词语的意思,看看意思上的差别。
结合原文,分析区别,给出结论。
在比較词语的不同时,我们可以从语义侧重、程度等级、感情色彩等方面去辨析。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
这段话中“拜访”能换成“访问”吗?
显然不能。我们从意思上看,“拜访”含有恭敬的意思,是一种有目的的看望和谈话,是以对方为主导,而“访问”带有采访的意思,是以自己为主导,两个词语侧重不一样,所以不能换。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这段话中“拂”能换成“吹”吗?
解答这个题目,我们分三步走。首先明确“不能”,因为通过比较词语,我们发现两个词语意思虽然差不多,但是程度有所不同。“拂”和 “吹”虽然都有微风掠过的意思,但“拂”在程度上更轻。文中瀑布声从远处传来,给人轻柔的感觉,所以这里用“拂”更准确。
前沿阵地的敌人还想负隅顽抗,但是我们的枪炮声早就把他们吓得魂飞魄散,让他们一个个丑态百出。远处的敌人也是闻风丧胆,一个个犹如丧家之犬,赶快逃跑。在我军的追击下,最终没有一条漏网之鱼。他们受伤的哭爹喊娘,没有受伤的心惊胆战地举着手投降。
这个片段中“负隅顽抗”能换成“英勇抗击”吗?
我们仍然分三步走。答案是“不能”,因为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两个词语的意思都是表示顽强地抵抗,只是两个词语的感情色彩不一样。“负隅顽抗”是贬义词,一般形容敌人垂死挣扎;“英勇抗击”是褒义词,一般赞扬英雄人物不怕失败,勇敢顽强。这段话中的“负隅顽抗”是形容敌人的,带有否定、憎恨的情感,因此不能换成“英勇抗击”。
好了,回到开头的例子,我们来看《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中的句子。现在,请你用文中的方法说说看,能不能把句子中的“塞”换成“装”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