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16-05-30梁菁徐雅玲唐艳妮韦海滔阮丽李东升黄小兰

亚太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实践培养

梁菁 徐雅玲 唐艳妮 韦海滔 阮丽 李东升 黄小兰

摘 要:文章通过介绍《内科护理学》与人文关怀,分析《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培养的实践,对《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培养效果与展望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的有效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人文关怀理念;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93-02

一、引言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推陈出新,护理工作自“以患者为中心”转为“以人的生命健康为中心”。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在关注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对心理健康予以了更大的关注。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供,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尊重,爱护,体贴人,把人文关怀带入到工作中来[1]。因此,护理工作的内容和任务便发生了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教育者在教学中逐步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理念。

二、《内科护理学》与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原本属于哲学伦理学范畴,其中人文指的是社会中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关怀指的是关心关爱、关怀照顾。人性关怀护理理论由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Jean Watson在上世纪70年代末首次提出,并把人文关怀这一哲学词汇首次引入至护理学概念中。美国护理理论学家Leininger同样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对“关怀就是护理,护理就是关怀”予以了重申。Leininger还进一步要求护理人员应当患者生命健康予以莫大的关注、关心,应当全力维护患者的权利、尊严,应当重视患者生命质量、价值的实现,也就是护理领域人文关怀的体现[2]。《内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学科,其要持续两个学期的授课时间,师生相互有着相对长的接触时间,在这一时期学生已经进入职业探求的冲刺阶段,对专业学习、人性道德的相关性已经生成了较深刻的认识,愿意自人文关怀、道德修养角度去对自身急性完善。

三、《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培养的实践

1.营造和谐的氛围,渗透人文关怀教育

(1)注重首堂课,设立人文关怀环境。在内科护理学首堂课中,授课教师应当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情,引入颇具吸引力的临床事迹,对内科护理学特征、学习方法开展讲解,向学生阐明在学习期间遭受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并提供给学生自身联络方式及寻求帮助的途径,设立满足人文关怀的教学氛围中调动起学生对内护护理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将学生视作朋友,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师生相互有效的交流、沟通,能够增进师生联络,强化师生相互感情。鉴于此,教师可适当在每次上课提前一段时间到达教室,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动态;同时在课余借助QQ、微信、微博等方式与学生取得联系,通过朋友身份与学生互动;在学生遇到学业或生活中的困难时,以朋友的身份加以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一味的教导,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

(3)对学生特征形成正确认识,实现管理与包容的有机融合。现代大学生极易受外界诸多因素所影响,教师应当对学生特征形成正确认识,主动关心他们,对他们经由自身努力可达到预期教育成效抱有信心,并且在他们获得一定的预期教育成效是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以尊重、信任为前提基础,对学生行为开展严格的监督、指导,同时,全面激发学生自主性、自觉性,注重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争取做到管理与包容的有机融合。

2.更新教學方法,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1)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在先、做学问在后。在内科护理教学期间,教师在教授每一章节内容时,可穿插一些先进光辉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在先、做学问在后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起学生人道利他价值观。就好比,在教授肺部感染性疾病该章节期间,可引入优秀作品《最后一片叶子》及为攻克冠状病毒而奉献生命的先烈事迹到教学课堂中,并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学完肺部感染性疾病章节后,结合《最后一片叶子》写一篇读后感[3]。

(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在内科护理教学期间,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自学生角度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凭借自身人格魅力及教学行为来对人文关怀予以呈现,“润物细无声”地锻造学生人文精神[4]。在课堂中,教师为学生设立起应临床场景,让学生阐述自身的观点、认识和收到的启发;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教师结合不同病情患者采取针对的人文关怀对策,使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在学习中使自身的人文关怀理念得到升华。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体验人文关怀

(1)小组合作式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能够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开展更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就好比,在呼吸系统实验教学期间,经设立护理系统临床案例及护理场景,选取多功能高仿真模拟人开展小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小组探讨,使学生切身学会如何用合适的语言及交流方式与患者开展交流,并从中认识到自身的缺陷,认识怎么去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凸显护理人文关怀精神。

(2)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学生经验、体验角度出发,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展开紧密联系,在强调通过大脑进行思考的同时,要求学生用眼睛去看、用嘴去说、用手去做、用身体去体验、用心灵去体验。引入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及切身体验的经历,去锻造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感,旨在让学生从自我的经历中,体会到人文情感的重要性。就好比,在教授急性脑梗塞患者护理过程中,为学生放映临床抢救患者的多媒体教学视频,面对患者的病痛及家属的担心,请学生思考应当如何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护理工作,引导学生对患者的人性关爱。

4.增加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手段

长时间以来,内科护理学教学评价多关注理论知识的获取及技能的熟练准确掌握,而疏忽了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性。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评价机制中,应当增加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手段:(1)制作一份记录小组合作学习全面过程及学习感悟的小组报告;(2)为身边患有内科慢性疾病的人员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并制作成视频内容;(3)在临床见习期间,将临床护理工作经历进行有效记录,完成一份护理心得[5];(4)定期召开小组讨论会,将完成的报告、视频和护理心得,做一次交流,让小组成员自己阐述自己在完成这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收获的知识和人文情感理念方面得到的新启发,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表现,做一份评估报告并记录在案。

5.临床实践中深化人文关怀理念

叙事教育作为一类教育方式,是经由叙事实现教育自身同时教育他人、警示自身同时警示他人、感动自身同时感动他人等目的。在医院见习、实习实际工作环境下,选取叙事教育对护生开展人文关怀辅导,实现任课教师教学经验与临床带教教师实践经验之间的结合,能够促进人文关怀理念与实际场景进行有机融合,借助切身的工作历练、良好的榜样示范能够有助于护生对人文关怀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强化自身人文关怀意识[6]。

任课教师应当积极组织护生开展实践反思,不仅要交流自身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向患者表达自身的关爱方式及表达关爱的途径等,还要探讨带教教师及其他医护人员向患者提供关爱、关心服务的事迹,从而使护生在临床实践中领会到人文关怀的真实含义,积極促进对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与深化。

四、《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培养效果与展望

1.《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培养效果

结合相关实践研究得出,学生在学习完毕内科护理学之后,前往医院开展了数周的临床见习,学生深刻认识到内科护理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在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感到十分的轻松、自然;带教教师同样反映见习学生对患者十分有礼貌,关怀备至,服务周到;课程教师通过见习学生上交的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报告发现,学生学会了体贴为他人着想,临床工作过程中能够自患者角度出发,对患者要求予以尽量满足,不怕脏不怕累,对护理工作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在接触其他护理知识时同样意识到应当应用人文关怀理念[7]。

2.《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培养展望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进护理工作中,不仅能够有效地丰富护理工作的内涵,而护理教育也凭借人文关怀的融入显得进一步高尚、伟大。护理教育的不单单是为了传授给护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护生关爱生命,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理念。《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培养,教师在教授该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中更深入强调人文关怀理念的融入,进一步为培育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8]。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是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在专业帮助行为中。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内科护理学》与人文关怀,全面分析《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培养所存在的问题,“营造和谐的氛围,渗透人文关怀教育”、“更新教学方法,培养人文关怀精神”、“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体验人文关怀”、“增加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手段”、“临床实践中深化人文关怀理念”等,积极促进《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的有效培养。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

参考文献:

[1]Smith RL,Bailey M,Hydo SK,et al.All the voices in theroom:integrating humanities in nursing education[J].J ProfNurs,2005,21(1):46-51.

[2]张伟,周英华,郭秀君.院—校一体化人文关怀教育对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2,38(22):2714-2716.

[3]王继红,金迪,袁枫,等.护理专业学生关怀能力培养新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3):86-87.

[4]Watson J.Caring science and the next decade of holistic healing:trans-forming self and system from the inside out[J].Beginnings,2010,30(2):14-16.

[5]孙曙青,朱碧华,曹梅娟.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3):190-192.

[6]梁佩玲,邱庆榕,等.应用仿真实训法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教学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2,12(30):115.

[7]郭慧芳,丛潜,刘启贵.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3):447-449.

[8]刘霖,沈洁.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形成特点及培养对策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8):2791-2792.

猜你喜欢

内科护理学实践培养
浅谈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