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EDIS探究食盐固体溶于水对沸点的影响

2016-05-30孙维建

关键词:沸点实验改进

孙维建

摘 要:采用EDIS数字化探究实验系统,通过普通温度传感器实时测量水溶液的沸点,利用加入食盐后沸点的变化,绘制出曲线,从而得出食盐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后,使水的沸点升高的结论。

关键词:EDIS;沸点;实验改进;普通温度传感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91-2

一、实验意图

沸点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压时的平衡温度,当外压为101.325KPa时的沸点称为正常沸点。在一定外压条件下,当溶液中含有不挥发溶质时,溶液的沸点会比纯溶剂的沸点高,这种现象叫沸点升高[1]。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关于水溶液沸点变化的表述,只有一句话:大量实验表明,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腾温度升高(高于100℃)[2]。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该内容令学生比较费解,而通过EDIS进行实验,可以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水溶液沸点的变化,使原来抽象的结论变得更直观,更易理解接受。

二、实验思路

实验的关键是在较短时间内准确的测出沸点。测定沸点常用的方法有常量法(蒸馏法)和微量法,前者是以常压蒸馏装置进行测定,蒸馏装置连接要紧密,不漏气,出口要与大气相通,不能形成密封体系,否则易发生爆炸;后者是以沸点测定装置来进行测定,沸点管制备的要求较高,而且用量少,难度较大,这两种方法都不适合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借鉴苏教版物理八上教材中,测定水沸腾时温度的实验方法,笔者以食盐为研究对象,使用EDIS数字化探究实验系统(简称为EDIS),通过普通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并实时完成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到数据采集处理器(LABPRO),数据采集器对数字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实时传输给计算机,最终以曲线的形式呈现实验结果。

三、实验方案

1.仪器和药品:酒精喷灯、烧杯、药匙、EDIS数字化探究实验系统、普通温度传感器、计算机、食盐

2.实验过程:(1)组装仪器(图1);

(2)将50mL热水放入100mL烧杯中,用酒精喷灯加热;

(3)当普通温度传感器读数达到90℃时,点击开始按钮;

(4)待普通温度传感器读数维持20秒不变,加入一平勺食盐固体;

(5)待普通温度传感器读数维持20秒不变,再加入一平勺食盐固体;

(6)如此重复几次后,点击停止按钮,从而得出图像(图2)。

3.实验分析

实验得到的图像不是平滑的曲线,在实验的过程中,普通温度传感器的读数一直在变化,分析的原因可能有:(1)烧杯是敞口的,很难密封,压强应该会有影响;(2)烧杯是玻璃制品,热量的散失会比较快,导致温度很难维持不变等。笔者尝试过将250mL热水放入500mL烧杯中重复上述实验,并未出现暴沸的现象,普通温度传感器的读数维持在89℃左右,就恒定不變了。用纸片盖住烧杯口,普通温度传感器的读数开始上升,最终接近理论上的100℃,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使温度恒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该方案缺乏可操作性,有待改进。

四、实验改进

1.仪器和药品:电磁炉、铁锅、勺子、EDIS数字化探究实验系统、普通温度传感器、计算机、食盐

2.实验过程:(1)组装仪器(图3),将酒精喷灯换成电磁炉,用铁锅代替烧杯,仍然用热水进行实验,将普通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从锅盖上的小孔插入,打开电磁炉开关;(2)当普通温度传感器读数达到75℃时,点击开始按钮;(3)当读数维持20秒不变时,打开锅盖,用勺子加入一平勺食盐,并迅速盖上锅盖;(4)当读数仍然维持20秒不变时,打开锅盖,再加入一平勺食盐,并迅速盖上锅盖,如此重复实验,得出图像(图4)。

3.实验分析

由图像发现随着加入盐量的增加,溶液的沸点逐渐增加。打开锅盖的一刹那,读数变小,可能是压强变小的缘故,加入盐之后,读数还会下降一些,但温度很快会上升,而且比先前的沸腾温度要高。

五、实验优点

1.增强了可视性。采用先进的EDIS数字化探究实验系统来进行实验,突破传统实验手段的限制,取代了传统的温度计,不仅测量便捷、数据准确,而且由计算机进行处理,直接形成图像,省去了描点作图等环节,直接以曲线的形式得出实验结果。利用普通温度传感器,可以让学生看到固体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后,沸点的变化情况,清晰直观,更加可信。

2.体现了生活化。通过改进,实验所用的器具基本上都来自厨房,使实验操作更简便,也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用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学会知识,而且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电磁炉无明火,也使实验更安全。

3.提高了实验效率。在课堂实践中大大缩短了实验所需要的温度,而且使形成的图像更美观,更有说服力。在铁锅中进行实验,盖上锅盖后,可以使沸腾温度稳定,在烧杯中进行实验,一点点微小的变化都可以改变普通温度传感器的读数,使沸点一直在变化。

4.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加关注实验过程,能积极参与实验结论的分析与讨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分析图表的能力。

5.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再利用。实验数据可以保留和重复使用,即使实验未能成功,也可以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实验数据,这是传统实验中无法实现的。

6.促进了学科的融合。借鉴物理实验来设计化学实验,引导学生由已知向未知探索。

六、实验反思

1.笔者没有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与沸点的关系,是因为在加热沸腾的过程中,溶剂的量会发生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发生改变,从而未能定量得出溶质质量分数与沸点的关系。在实验中,着重通过增加食盐的量,让学生从定性的角度形成感性认识,随着食盐量的增加,水溶液的沸点在逐渐升高。

2.教材上说,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腾温度升高(高于100℃)。而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不仅少量的食盐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腾温度升高,较多量的食盐固体物质溶于水,浓溶液的沸腾温度也会升高,当溶液成过饱和状态之后,沸腾温度仍会一直升高。

[参考文献]

[1]邓崇海,胡寒梅,邵国泉.稀溶液依数性的相图解析与应用[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2]王祖浩等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沸点实验改进
热水变“开水”
鲁大师的“沸点”和“冰点”
分析答题错误根源 扫除熔沸点比较雷区
人物2020年度沸点
有机化学专项训练(二)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与拓展
对初中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改进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