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提问策略,让小学生数学课堂永葆生命的活力

2016-05-30祁春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提问活力优化

祁春芹

【摘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还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恰当适时、科学灵活的提问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思维,激活课堂,更能让课堂始终沉浸在快乐、智慧弥漫的氛围中. 数学学科是理性、逻辑并行的学科,对心智发展、阅历显浅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数学教师更应通过优化课堂提问,让数学课堂永葆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数学;提问;优化;活力

当代数学家哈尔斯说过:“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 中国也有古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古往今来,中外许多的教育家都认为问题是学习的导引,问题是接近核心知识的渠道,如果老师会问,孩子们有充足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反之,孩子们缺乏思考,就被迫灌输知识,而不是主动学习;如果老师们会问,孩子们可以直击问题核心,看到本质,完成知识的学习,反之,老师问得啰嗦,孩子们会云里雾里,与核心区域渐行渐远;如果老师会问,孩子们可以举一反三,灵活地解决问题,反之,则是教一种方法套一种方法,因此,老师们要善于提问. 课堂提问要适当、适时、适处,提出的问题也要相应地大、简、活,下面笔者就结合一些课堂实践谈一谈课堂提问的策略探究.

一、问题要大,提问要适当

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中指出:“教师的工作是教师应当向学生问他们应当自己问自己的问题”,也就是问题要问到孩子心中的疑问处,问到思维疑点处,即提问要适当,问题要大.

1. 问题要经过整合——留有空间去探究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复式统计表》一课,有些老师创设情境——统计学校各个社团男、女生人数,引出四张单式统计表后,老师们通过小组竞赛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单式统计表的局限性,即无法通过其中的一张单式统计表求出这四个社团的总人数或男生(女生)总人数,从而引出必须要将四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表. 这样的设计,其间的问题偏多,步子迈得琐碎,这样的课堂就是老师抛问题,孩子接问题,解问题,易让学生疲倦. 我们在课堂伊始,出示4个图例、4組信息,让孩子们先对这几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再想办法把数据整理到统计表里,先小组讨论再画表整理. 如此的整合,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与时间供孩子们去探究,即使遇到小麻烦,也有组内的同学帮助.

2. 问题要经过筛选——留有价值去思考

比如,书后有道习题,关于一到六年级会游泳人数统计的,包括两部分,一是填表,二是根据信息解决问题,由于练习中数据多达18个,学生耗时太多且计算麻烦. 有些老师直接引用此题,而有的老师在这题上动了脑筋,由原来的六个年级压缩为四、五、六三个年级,由会游泳的大数字变为不会游泳的小数字,而题目初衷并不改变,思考的价值依然存在.

二、问题要简,提问要适时

提问不仅要适当,还要适时,什么时候,学生什么情况,能回答什么样的问题,这些老师都要了然于心. 因此,问题问得要“简”,简包括两层含义,即问题问得要简单些,便于孩子们跳一跳,就能够得着;问题还要问得简洁些,便于孩子记忆与思考.

1. 问题设置得要简单化

比如,特级教师穆军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先让孩子们根据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知识,在纸上把150千米画出来. 这里,有的孩子画了15厘米,有的画了10厘米,还有的画了5厘米. 接着,穆老师又让孩子们在线段旁边写一个“说明书”让大家都能看明白自己的图. 写完后,穆老师又让孩子们比一比,在文字、比号等不同方式中,比较中,由对话逐步引导孩子们生成比例尺概念,即采用比的形式——统一单位——去除单位名称. 这里的问题设置非常简单,就是画、写、比,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经历了比例尺概念的由来,将枯燥的比例尺概念,演绎得生动、有趣.

2. 问题呈现得要简洁化

问题的呈现,不要太长. 比如,《分数除以整数》一课中,让孩子们尝试解答4/5 ÷ 2时,可以用PPT的友情提醒方式——1.涂一涂:利用图进行研究. 2.做一做: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吗?3.想一想:用到了哪些旧知识?这样的呈现方式,替代了老师大段的话,非常简洁地、清晰地告知他们解答问题的步骤有哪些,应该怎么做.

三、问题要活,提问要适处

提问不仅要适当、适时,更要适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受益. 因此,问题问得要“活”,于老师而言,心中要有预设,什么地方该提问了,提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学生;于孩子而言,不同问题背后牵涉的本质是什么?尽管外衣变了,但实质未变,依靠习得的知识和经验解题,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

1. 提问要灵活

孩子掌握好时,可以提高问题难度,掌握不好时,可以降低问题难度. 另外,问题也要活泛,不给孩子限制,任由他们发挥. 比如,《分数除以整数》在学习完一般解法和特殊解法后,练习中会出现6/7 ÷ 3这样的题,有些孩子就会根据题目特点选择较为简单的特殊解法. 由此看来,活泛地提问,给予孩子们更大的发挥空间,通过活泛的解法,孩子们可以看到更为优化的算法.

2. 问题要灵活

孩子们在完成新知学习后,还要面临一些生活中的、综合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灵活. 比如,《梯形的面积》教学后,都会有求圆木根数的题,这些圆木总是会堆成梯形状,结合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就很容易得到总根数 = (上层根数 + 下层根数) × 层数 ÷ 2,其实,这也很好地解释了等差数列求和的公式. 因此,思路广阔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也会增强.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绝非教师简单的随口一问,提问是一门精深的艺术,要想真正优化提问技巧,通过提问激活数学课堂,教师就必须讲究策略,充分预设,科学整合,合理简化,唯有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处理,给学生适时适当的呈现,才能真正发挥课堂提问最大的功效,为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提问活力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活力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改制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