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创新教学
2016-05-30梁敏
梁敏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要求,是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灵魂和核心,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创新措施
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会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创新教学是现阶段所有老师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作为中学历史老师,这里我就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要合理地设置历史情境,将问题设置在课堂内容中,但不直接去解答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法兰西第一帝国兴起》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将拿破仑战争进行详细讲解,设置合理的问题,例如,法国波旁王朝的余党、资产阶级、普通贫民和殖民地的居民,分别会对对外战争持有什么态度?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最后教师进行合理的点评。
二、在运用教材上要敢于创新
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大多数学生觉得看起来有味,记起来困难,怎样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地学好课本知识?教师在运用教材上要设法创新,交给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真决”。如:我在教学《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时,因为教材编排的新特点之故,学生对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三个条约的国家实在难以掌握,我就把签订这三个条约的国家分别归纳如下:美英日法;美英日法意;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这样,就不难发现:学生只要掌握了操纵华盛顿会议的美英日三国,就容易掌握签订《四国条约》的国家——美英日法了;而掌握了《四国条约》的国家,也就容易掌握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国家——美英日法意了;掌握了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国家,也就自然不难掌握签订《九国公约》的国家——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这九国了。由此可见,大胆地创新使用教材,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教师也省时省力,真是事半功倍。
三、在课堂教学上要大胆创新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创设一种宽容、民主的教学气氛,建立起民主、亲密、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此前提下教师提出有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大胆改革创新。
1、巧用推敲分析法,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初中历史教材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简明扼要,很有分寸,但较为抽象。对此,在教学上要善于推敲分析,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得出结论,形成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辛丑条约》的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时,教师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对几个主要的不平等条约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楚的定位:①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什么条约?《中英南京条约》②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是什么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把《辛丑条约》的内容同前几个条约作比较,分析它对中国危害的程度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谈话,自然得出《辛丑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结论。
2、导入新视角,引发新争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往往能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感,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适宜的载体,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重要的。通过视角转化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历史课教学中值得大胆试用。如:探讨《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一规定的影响,无疑会带来“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危害。但从客观上讲,《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既然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自然也就放松了对中国人民开设工厂的限制,这又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注重参与,让学生讲课,给学生一个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所谓“会学”,就是学生能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去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学”是教的基础,“学法”是教法的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比学习书本上有限的知识更为重要。要放弃“填鸭式”教学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进而向参与式教学过渡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客观要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长期以来,上课总是教师唱独角戏,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养成了学生的惰性,使学生不肯思考问题,只会死记硬背。而今开展创新教学的尝试,就是要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课,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有利于学生才能的发挥。
四、师生关系要创新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學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更新观念,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设置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领悟历史、铭记历史,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开发学生的思维,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