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20世纪20—40年代民间音乐社团的兴起与发展

2016-05-30丁晓丽蔡菲

艺术评鉴 2016年12期
关键词:社会背景传统音乐音乐教育

丁晓丽 蔡菲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20世纪20-40年代兴起的民间音乐社团,使我们认识到民间音乐社团的兴起对于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以便于我们学习专业音乐知识的学生们传承和发展,为我国近代及现当代音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音乐社团 音乐教育 社会背景 传统音乐 传承

在研究20世纪20-40年代所兴起的民间音乐社团中,我们了解到其中很多对于我国近代乃至现当代的音乐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当时的音乐社团的发展状况及其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一、20世纪20-40年代所兴起的民间音乐社团

新思潮的崛起必然是社会思想发生激烈变革的结果。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为:鸦片战争后,我国的国门被迫打开,西洋文化强制性的在中国大量传播;主观原因为:清末民初新思潮产生的影响,一方面来自学习西方文化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西方音乐的巨大冲击与中国传统音乐自身生命力的衰退。在救亡图存的民族形式下,人们赋予了音乐以砥砺社会风气、提升国民素质的重大社会责任。随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以及有识之士纷纷到海外求学意图找到救国之路,学成回国的留学生把西方先进文化引入中国,之后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兴起了传播西洋音乐,改进国乐的音乐活动并建立了一些音乐社团。

音乐社团是由音乐爱好者组织的社团。在20世纪初产生的音乐社团都属于新式音乐社团,它的成立促进了戏曲、器乐、声乐等的发展,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兴起的民间音乐社团的类型

20世纪20-40年代所兴起的民间音乐社团种类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说唱音乐社团、戏曲音乐社团以及传统器乐社团。

20世纪20-40年代所兴起的民间音乐社团有昆曲传习所、上海艺术协会、右翼军宣传队、谐和音乐团、屏东音乐爱好者管弦乐团(台湾)、弦乐四重奏团、评戏复盛社、三皇会、长春会、光裕社、润余社、改进会、研究会、国乐改进社、北京爱美乐社、楚剧进化社、“觉先声”剧团、南国社、中华歌舞团、共艺班、乐艺社、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大学音乐学会、富连成班、大同乐会、霄兆国乐社、云和乐社、清音歌曲改进会、上海国立音专抗日救国会、潮剧赤花剧社、北平国剧学会、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音乐艺文社、“天津十番”四如社等等。

(二)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社团的具体面貌

我们从三种类别的音乐社团当中分别选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社团为例,通过参考史料、文献等对其进行全面的、系统性的研究。

首先,让我们了解说唱音乐社团中的三皇会。

三皇会是旧社会说大鼓书的盲人们组成的一个自发性的曲艺组织,诞生在安徽省霍山县,其停止活动的时间是一九四八年农历三月初三。

所谓“三皇”即天皇、地皇、人皇。管天的官叫天皇,管地的官叫地皇,管人的官叫人皇。三皇会组织机构齐全,管理严明,主要由长、副、判、管、律、政、臣、理、拘、查十个职位组成。长即会长(俗称瞎官),每年农历五月五日召开一次三皇会,由会长负责召集,主要是整顿纪律,对违反会规的盲人进行惩罚。会期那天清早,所有盲艺人必须按期到“三皇庙”集中。会中摆有“三皇”牌位,两边对联是:

三皇圣德无师浩浩齐天凡世人皆同大本

百姓酬恩有限宿宿在庙为古者共祝长春

大会开始,会长率众燃香点烛,向“三皇”叩头,接着道士打蘸,由主事宣读会规曰:

一、每年会期不准无故不到,除生灾害病、隔河渡水的特殊情况外,否则,香钱加倍,外加罚款;

二、不准私自带徒、争徒、乱带、私打管束,收徒要通过本会、保下(保下:指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保公所)或道友;

三、不准欺行霸道,不准私挖同行带路;

四、不准忘师卖盗,要尊师、爱师;

五、不准大小不尊,江湖乱道,要尊重妇女和同行姐妹;

六、不准私塌(私塌:系行话,指私自降代算命的价格)命价;

七、不准替别人招讨烂账;

八、不准借故生端,招摇乱撞;

九、不准扰乱歇家(歇家:系方言,指盲艺人投宿的人家),只准一朝一宿,如因风雨阻隔要与东家善商;

十、如知道已死命者,要报会,通过本会与保下共同处理,不准私自结论。

其次,让我们了解戏曲音乐社团中的“富连成班”。

富连成班成立于1904年,由叶春善在北京筹组,原称“喜连成”班。第一科招收雷喜福、侯喜瑞等六人,聘萧长华、苏雨卿为教师。1912年更名为“富连成班”,也称“富连成社”。1935年叶春善死后有萧长华继任班主。至1940年萧长华离班,1944年停办,曾先后招收、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七科共达六百多名京剧演员。“富连成班”是我国京剧发展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首屈一指的科班,培养了众多京剧名家,对京剧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代表人物:喜:侯喜瑞(净);连:马连良(生);富:谭富英(生);盛:裘盛戎(净);世:袁世海(净);元:谭元寿(生);韵:冀韵兰(旦);庆:因战乱停办,学员转出。

“富连成”科班还有“学规”,也叫“训词”,如下:传于我辈门人,诸生须当敬听;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计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何况尔诸小子,都非蠢笨愚蒙;并且所授功课,又非勉强而行?

最后,让我们了解传统器乐社团中的国乐改进社。

国乐改进社于1927年由刘天华和郑颖荪以及戏曲音乐社团中的“富连成班”、吴伯超、曹安和等共三十五人发起,成立于北京。以改进国乐并谋其普及为宗旨,提出“借助西乐,研究国乐”(《国乐改进社成立》发刊词), “—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条新路来”(《国乐改进社缘起》)。社员中部分为干事社员,从干事社员中选出执行委员会领导全社活动。执行委员会设总务、文书等股。刘天华任总务主任,负责总管全社日常事务。又聘蔡元培、肖友梅等为名誉社员。对收集、整理、研究和发展民族音乐曾有较大的计划和设想,如建立图书馆、博物馆,“创设学校,组织研究所”等,但因得不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面临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困难而无法实现。

其实际活动主要为:1.举行音乐演出。如1928年1月12日在北京饭店举行音乐会,演出古琴、琵琶、二胡独奏、合奏等,是“五四”以来较早的重要的—次以民族乐器为主的专场音乐会。此后还举行过多次演出。2.出版音乐刊物,即《国乐改进社成立刊》与《音乐杂志》。1932年6月刘天华逝世,《音乐杂志》停刊,该社也停止活动。

以上举例的三个社团分别来自于不同的音乐领域,但它们的兴起对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音乐社团的建立与发展确立了它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音乐教育史上的地位。它们创立了我国最早的管弦乐队,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专业音乐刊物,开创了我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事业。为培养近代音乐专业人才、引进和传播西洋音乐、继承和改良民族音乐、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为近代专业和普及音乐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近代中国音乐思潮中的许多合理精神,理应得到继承和发扬。学习西乐、吸纳外来音乐文化遗产的胸怀不可丢却,现代中国音乐应继续学习一切优秀的外来音乐文化成果,因为只有不断汲取异质文化的新鲜血液,才能刺激中国音乐的嬗变与更新,才能符合现代中国人日益开放、多样化的音乐审美需求。音乐美育思潮尊重音乐的艺术性,提倡以音乐涵养美感的思想,对于促进音乐创作中注重音乐的主体性,促进音乐艺术的健康发展,依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音乐社团的发展为我国音乐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为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石,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使之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具有对人道德、精神、情操的影响功能。优秀的音乐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的象征和标志。音乐对人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表式。在和平年代,音乐更多的是娱乐的形式,表现出对人道德、精神、情操的潜移默化作用;而在战争年代,在民族存亡、国家安危的时刻,音乐会以号角式的呼唤鼓舞人心并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音乐可以摆脱孤独,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增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获得满足,从而获得身心健康。音乐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广泛。在接受音乐的过程中,接受者的情感不仅在量上得到拓展,同时在质上也会得到提高和升华,而情感在质上的提高和改造,对于音乐接受者的情感体验有着特殊的意义,还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沟通、交流、协作能力。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展音乐社团,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方优秀的音乐文明成果,使得中国的音乐文化蓬勃发展,屹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

民间音乐社团是在民间音乐的变化发展中形成的必然结果,对挽救优秀的民间音乐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继承无比丰富的中国传统音乐遗产、发扬新音乐传统中的开放精神以及民族文化与世界的交融中,中国音乐一定会焕发出更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吕金藻,韩月芳.中国20世纪上半叶音乐社团编年纪实[J].音乐爱好者,1992,(03).

[2]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述[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3]胡婧.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新式音乐社团发展特点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4]何洪禄.中国留美学生与音乐期刊、音乐社团——20世纪上半叶的“新音乐”文化建设[J].音乐传播,2014,(06).

[5]冯长春.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6]汪毓和.中国近代音乐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7]孙继南.中国近现代(1840-2000)音乐教育史纪年[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8]田可文.中国古代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社会背景传统音乐音乐教育
从日剧《直美与加奈子》看中国人的形象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