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2016-05-30李健毫
李健毫
摘 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的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是培养学生自身存在的行为素质的主要途径,它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充分利用了畲族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来震撼学生的心灵,拓宽他们的视野,进而陶冶其情操。
关键词:畲族文化;初中思想品德;应用
丰富的畲族文化资源是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把畲族文化与思想品德教学相结合,文化便成为了一项资源,这无疑又提高了教学的内涵,也让思想品德课程获得了很大的改善。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思维和能力及其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教导学生走向真善美,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启迪学生智慧和力量,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现代教育的主题就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教学中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利于学生创新的契机,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畲族作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是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如在学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第一小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前以畲族的来源为引子,设置疑问:“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甚至让学生查找资料,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敢于怀疑,鼓励其标新立异,发挥想象力,创新新观点,从而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同时,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众说纷纭的畲族族源反映了畲族在其历史曲折发展和民族形成过程中,同蛮、越、闽、夷以及汉等各族群体彼此互动、混化、交融的关系。学生在学习畲族文化的过程中也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简而言之,就是要旁征博引,培养创新思维的深刻性;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的独立性;由浅入深,培养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二、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就必须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把课堂活动当做自己的活动,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设计出一个有趣的开头,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如在学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第二小节《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时,设问学生有没从众心理?是否随大流?抹杀己见?进而引出中华文化的传承问题。为了知识的具象化,联系实际,我们可以以畲族为例。随着时代的变迁,畲族在许多方面已经和周边汉族相融合或者正趋向融合,古朴遗风的生活习俗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受到当地汉族强势文化的影响,许多具有畲族民族特色的东西消失了,这也给学生提出了新问题:传统文化在時代的浪潮下该何去何从?从而引出知识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既要传承优秀的文化,又要体现时代性,加以创新,保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开阔学生视野,增进学生素养
实行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国家重视初中生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针对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畲族文化,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在教学中应适当地多运用图片、真人真事等材料,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有趣的思想教材,使学生愉快地接受并引起共鸣,受到感染。如《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第三小节《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利用网络收集并用多媒体平台展示有关“畲族的风俗习惯”“畲族的历史文学”“畲族的工艺技术”“畲族的饮食服饰”及“畲族舞蹈歌艺”等资料,让学生针对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漫画、诗歌、歌曲等创作,以文化产业的角度发展畲族,同时针对畲族现状展开讨论或辩论。如此,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开阔了学生视野,增进了学生素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畲族文化辅助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思想品德学习资源。
四、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教导学生走向真善美
初中生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做人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确立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心理素质和人生志向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畲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善良淳朴的民族,畲族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充满忠勇精神的编年史。“忠”和“勇”在畲民的心灵深处有着永恒的文化魅力,并且成为畲族民族性格的基本因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通过对畲族的文化心理和历史传统进行提炼介绍,甚至是实地探索,归结畲民在“忠勇”的大旗下由历史铸就的畲民勤劳勇敢、忠诚刚直、纯朴和静、团结友善的民族性格。从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自尊、辨是非、负责任的人,懂得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待人之道,学习与人相处的道理和艺术,培养对社会、对世界的关爱情怀,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走向真、善、美,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综合上述,将畲族文化带到思想品德课堂中,不仅是学习教育教学的需求,更是社会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同时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畲汉友谊与团结增添色彩。畲族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挖掘,会使学生在今后的每一步都获得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逄双瑜.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钟伯清.中华民族全书:中国畲族[M].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地方旅游资源与校本课程整合研究》(批号2014YQJK112)。
编辑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