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2016-05-30吕樱

亚太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母语品德素质教育

吕樱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65-01

现代教育中最常见的一个词语就是“素质”。那么何谓“素质”?按照标准理解来说,素质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与行为的具体体现。简而言之,素质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等因素的总和,是一个人整体修养的综合性反映,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是众多学科中充当着素质教育的先行者。今天,笔者就要就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何谓“语文”,从造字法的角度来说,“语”字可以拆开成“言”和“吾”两个字,就是说说我自己,或者说用我自己的思想来表达,也就是说语文就是一门教会学生来表达自己的学科。那么为什么要在语文教學中渗透素质教育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呢?

笔者认为,所谓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能力,二是品德修养,没有语言的运用,只是说教会让人产生听力的疲劳、极端的反感;没有品德的语言只是毫无内涵的、华丽文字,辞藻堆砌,言之无物,两方面缺一不可。

首先说一说语文教学的实用性。语文有什么用处?我们为什么要强调语文的重要,乃至于即将加大的语文考试比例?这就是源自语文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国象征的母语,我们必然要热爱它、赞美它。同时在一个以中文为母语的国家,我们要靠这母语来进行沟通,我们要靠这母语来传情达意,我们要靠着母语来传承延续。现实生活中对比而言,我们听到一个人在那里侃侃而谈,言语之间引经据典,我们会说这个人很有水平。同样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一个人衣冠楚楚、珠光宝气,可说出话来尽是白话,甚至出口成脏,那感觉,用现在的潮语来说“真的一切都变得不好了”。言语的粗鄙可以成功击碎外观的脆弱,这就是语言实用性的魅力。

教授学生运用语言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与学生磨练的事情,为学生讲解修辞、文法,探究结构角度,与学生探讨如何有感情的读、有层次的写、有角度的观察,看到现在书架上玲琅满目的满分作文,结构工整、语言优美、角度新颖,相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法与优势,笔者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

其次说一说语文教学中的品德修养。荀子在《劝学篇》中有这样的句子:“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所强调的就是“学”字的重要意义,“学”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人格,还有修养,还有素质!君子的求学,不是为了让自己更有面子,不在于取悦他人,其根本在于让自己更有品德,人格更加完善。

为什么语文教学会有品德修养的“美身”作用?举个例子,让我们骄傲的回顾一下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的一生。孔子一生倡导“仁”与“礼”,看尽春秋战乱纷争,百姓流离失所,于是14年周游列国宣扬着“天下为公”,期望用德行感化统治者,救百姓于水火。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德行与情怀何止一句佩服可以形容?这就是品德修养的“美身”作用。也许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背诵《论语》,但每一个人都会记得孔子杀身成仁的忘我;虽然终其一生理想无法践行,但先师的品德与情怀会让我们终生为之铭记与赞颂。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礼”从来都在“识”之前。语文教学首先就是要教化学生的品德素养,让孩子懂得分善恶、明是非。看我们的课本中有亲情,如《背影》,润物无声却又感人至深;有友情,如《绝品》重情重义、一句承诺千金不去;有爱国情怀,如气势磅礴的《黄河颂》,句句饱含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有人生的豪情与感悟,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昂赞歌……语文教学就是在这些文字之上,让学生理解与感悟,懂得感恩。

虽然我们清晰的认识到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我们也会经常听到有人说:“说话吗?谁不会说话呢?”对于母语的轻视让语文教师们精疲力尽、伤透脑筋,初中的学生们会去补习英语,钻研理化,但很少见到学生会花大把的时间为了语文探讨鉴赏。的确,单以应试而言,在现实的考试中,语文科目很难会拉开分数。于是学生表现出对语文学习的惰性,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即使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投机取巧,用资料来代替思考,造成语文的学习应试化,浮于表面。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面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责备学生不去独立思考,然后留下大量课后作业,强制学生去学习、背诵,然而效果往往事倍功半。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从根源上解决眼前的困局。作为教师,我们当然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我们应该从自身考虑,改变了自身的教育理念,才能够更好的改变学生的状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要先拥有一桶水,资料中已经有的题型,我们可以尝试更改问题模式;又比如现在网络条件下,教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新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与时俱进,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不再以教者的身份,而是一共同学习与探讨的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让学生有兴趣、愿意去学习与思考。

语言综合了品德质素修养,就会像一件有魅力的外衣,在你羞涩的时候给你鼓励,为你加分,善用语言,会让你显得光彩夺目,这就是语文教学渗透素质教育的表现,也是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忽视它的意义,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教书匠,教会我们的下一代识字而已;可重视他,看到其意义所在,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责任之重大,才真正称得上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必将以今日之思警戒自己,孔子说“任重道远”,确然!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七十八中学)

猜你喜欢

母语品德素质教育
母语
母语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论茶的君子品德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