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实践效果调查研究

2016-05-30李海霞

亚太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历史知识学科渗透效果

李海霞

摘 要:通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的实践,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参与度提升、知识理解程度加深、学科成绩提高。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历史知识;学科渗透;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49-02

本文所涉实践调查在怀化市辰溪县第二中学高一年级进行,参与调查的学生288人,回收的有效问卷为277份,其中普通班140份,实验班137份。

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参与和合作,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相关历史知识的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参与度提升、知识理解程度加深、学科成绩提高。

1.学习兴趣增强

从学生政治课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高一第一学期时,普通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差别不大。通过两年的政治课程学习,到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时,政治课上实验班表现出比普通班更浓厚的兴趣。

如问题“你对政治课的兴趣程度是?”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普通班有21.4%的学生选择“A.非常感兴趣”,55.0%的学生选择“B.比较感兴趣”,14.3%的學生选择“C.一般感兴趣”,9.3%的学生选择不感兴趣。通过两年的政治课程学习,到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时的数据为27.1%的学生选择“A.非常感兴趣”,58.6%的学生选择“B.比较感兴趣”,9.3%的学生选择“C.一般感兴趣”,5.0%的学生选择不感兴趣。

而相比普通班的数据,实验班的数据变化则相对明显,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的数据,实验班19.7%的学生选择“A.非常感兴趣”,58.4%的学生选择“B.比较感兴趣”,11.7%的学生选择“C.一般感兴趣”,10.2%学生对政治不感兴趣。通过两年的政治课程学习,到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时,数据变化为44.5%的学生选择“A.非常感兴趣”,50.4%的学生选择“B.比较感兴趣”,3.6%的学生选择“C.一般感兴趣”,1.5%的学生选择不感兴趣。可见,实验班同学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增加明显,而对照班的学习兴趣也有增加,但幅度较小。

问题“你对政治课增加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回答中,实验班67.1%的学生选择了“B.融入历史知识,增加了趣味”。由此可知,思想政治课堂中整合历史知识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堂趣味,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学科整合模式得到了学生认可和接受。

2.课堂参与度提升

下面3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参与度,调查表明实验班学生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他们主动参与、乐于交流、探究合作的能力在提高。

对问“政治学习中,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是?”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的数据,普通班有12.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表现为“A.积极发言”,77.1%的学生选择“B.主要听老师讲”;实验班有15.3%的学生选择“A.积极发言”,73.7%的学生选择“B.主要听老师讲”。通过两年的政治课程学习,到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时,普通班有18.6%的学生选择“A.积极发言”,75.0%的学生选择“B.主要听老师讲”;实验班有41.6%的学生选择“A.积极发言”,54.7%的学生选择“B.主要听老师讲”。

可见,实验班的学生更勇于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一种更积极主动地态度参与政治课堂。在参与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实验班的学生更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政治教学中整合了历史知识的小组讨论题目,在题中既加入了多角度的提示或要求,又增加了趣味性,这样容易激发学生更多的积极性。

“在课堂的讨论环节中,你的表现通常是?”的调查数据也证明了上述观点。实验班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的数据为8.0%的学生选择“A.积极讨论,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43.1%的学生选择“B.有时参与讨论,发表意见”,43.8%的学生选择“C.听取他人发言,不太发表意见”,5.1%学生选择“D.不喜欢参与小组讨论”。通过两年的政治课程学习,到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时数据为21.2%的学生选择“A.积极讨论,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54.0%的学生选择“B.有时参与讨论,发表意见”,24.1%的学生选择“C.听取他人发言,不太发表意见”,0.7%的学生选择不喜欢参与小组讨论。

而普通班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的数据为10.7%的学生选择“A.积极讨论,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45.0%的学生选择“B.有时参与讨论,发表意见”,36.4%的学生选择“C.听取他人发言,不太发表意见”,7.9%的学生选择“D.不喜欢参与小组讨论”。通过两年的政治课程学习,到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时的数据为15.7%的学生选择“A.积极讨论,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47.1%的学生选择“B.有时参与讨论,发表意见”,33.6%的学生选择“C.听取他人发言,不太发表意见”,3.6%的学生选择不喜欢参与小组讨论。

可见,政治课堂整合相关历史知识的教学方式在改变学生课堂参与度方面同样起着显著作用。

3.知识理解程度加深

“你对思想政治课本上知识的理解程度是?”,这题调查学生对政治教科书中知识的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普通班28.6%的学生选择“A.充分理解”,57.8%的学生选择“B.大部分理解”,13.6%的学生选择“C.只能理解一小部分”,没有学生选择都不理解。通过两年的政治课程学习,到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时的数据为34.3%的学生选择“A.充分理解”,54.3%的学生倾向“B.大部分理解”,11.4%的学生选择“C.只能理解一小部分”,没有学生选择都不理解。

而相比普通班,实验班的变化则相对显著,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的数据,实验班29.9%的学生选择“A.充分理解”,54.8%的学生选择“B.大部分理解”,15.3%的学生选择“C.只能理解一小部分”,没有学生选择“D.都不理解”。通过两年的政治课程学习,到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时,数据变化为53.3%的学生选择“A.充分理解”,40.9%的学生选择“B.大部分理解”,5.8%的学生选择“C.只能理解一小部分”,没有学生选择都不理解。

可见,普通班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有增加,但幅度较小。而实验班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则显著增强,原因在于,实验班在政治教学中融入相关的且为学生所熟悉的历史知识对抽象、难懂的政治概念、政治知识点进行解读,从而提升学生对政治学科知识的认知、理解、情意和技能。

4.其他能力提高

最后,问题“经过政治课程学习,你主要获得了哪些成长?”主要调查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学以致用能力方面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与普通班相比,实验班各方面数据变化显著。如C选项“多角度看问题”两年间,普通班数据变化仅为8个百分点,而实验班达到了26个百分点。D选项“学习方法改善”普通班数据变化为7个百分点,而实验班为14个百分点。E选项“有利于其它课程的学习”而普通班数据变化仅为4个百分点,实验班数据变化为24个百分点。这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在政史整合这一模式的政治课堂中,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及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方面的能力,都有显著加强。

5.学科成绩提高

在进行政治课堂中渗透历史知识教学实践之前,有效地分析了2012级高一新生的政治学科入学成绩。从学生政治学科学习成绩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辰溪二中2012级学生入学时,实验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的政治学科平均成绩差别不大,都在70分左右,甚至实验班政治学科平均成绩略低于普通班级(普通班为71.6分,实验班为68.2分)。通过两年的政治课程学习,到了高二第二學期期末时,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政治学科成绩都有所提高,但是实验班政治学科平均成绩提高的幅度大大超过普通班。

从学生政治学科平均成绩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到高一第二个学期期中时,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政治学科平均成绩逐渐拉开距离,实验班平均成绩实现了由略低向追平向超过的转变。随着政治课堂中渗透历史知识教学实践的开展,到高二第一个学期期中时,普通班平均成绩为80分,实验班平均成绩为85.3分,实验班的平均成绩超过普通班5分多。

到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即政治课堂中渗透历史知识教学实践进行2年时,实验班政治学科平均成绩达到了88.4分,普通班为81分,平均成绩相差7分。政治课程上实现历史知识的渗透激活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增强了学生政治课堂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理解政治知识点的能力,因此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政治学科成绩。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王伊璞.高中思想政治课历史知识运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2]何晓民.包头市一机二中政史综合教学的探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历史知识学科渗透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历史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相联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