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文化育人平台的实践与探索
2016-05-30李珂
李珂
摘 要:大学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培育大学精神文化,除了通过课堂教学、物质文化环境建设、校园活动等,探索和构建全校性的文化育人平台是非常必要的,“至善讲堂”是对此的实践,并取得了成功。文章对“至善讲堂”的特色进行解读,以推进大学文化育人平台创建。通过结合实践分析,文章认为主要特色表现在四个方面:一、铸就平台,文化育人。二、高端定位,培育精品文化。三、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突出师范特色。四、部门协同,推进制度文化建设。
关键词:大学文化;育人平台;至善讲堂;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99-02
当前,诸多论者对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①“如果将传承文化、融合文化与创新文化视为高校文化教育的三个最基本的功能,校园文化则是三者的结合与统一。校园文化中的各种活动是第一课堂教育的延伸,是从文化知识向文化能力转化和向文化素质提升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②而大学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精神文化集中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倾向、人生价值追求、人才培养观念和科学民主精神,是师生内心的理想家园和精神依托。校园的精神文化最后需要体现在人们的身上,必须要经过所有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素养才能体现的出来。培育大学精神文化,除了通过课堂教学、物质文化环境建设、校园活动等,探索和构建全校性的文化育人平台是非常必要的,以此来实现更为优质的文化资源共享,创设更为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发挥精神文化更为宽阔的影响力辐射。
一、铸就平台,文化育人
“现代大学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知识和文化的创新及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已融合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与主题。在以往知识传播及创新的基础上,文化在大学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日益突显。”③ 湖南师范大学是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积极响应者和认真实施者,一直坚持素质教育的办学方针,大力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从1999到2007年,湖南师范大学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中取得了诸多成果,并获得了社会肯定性评价。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已经深刻的意识到了:开办各式各样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其实是落实学校的重要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的重要措施,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推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最现实选择,也是建造高等水平大学的核心要求。
“至善讲堂”,又称为“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是湖南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进一步发挥文化遗产和创新功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繁荣的新的大学校园文化载体,现已成为湖南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和文化坐标。
“至善讲堂” 中的“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迎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至善讲堂”以“至善” 为价值追求,重点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学术知识的创新与传承,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是统一的,嵌在“至善讲堂”文化活动,表现出一种文化精神。
“至善讲堂”2011年正式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76讲,提升了大学理念和文化品位,丰富大学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了文化整体育人功能,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二、高端定位,培育精品文化
“教育理念的一致性,是大学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个契合点。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的文化,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也是大学素质教育的行动纲领。”④ 通过高端时尚文化活动来引导整个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众多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至善讲堂”作为一个真正的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它是不断推动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培养,和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和基本的角色。
内涵上,“至善讲堂”崇尚人文、科学、理性、创造等,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传承湖南师范大学“仁爱精勤”精神,打造文化育人平台,比其他活动包含更多更深厚的价值理念。
“至善讲堂”,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组装著名明星风采,是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传播。从2011年5月至今,“至善讲堂”已经邀请了不同学科专业的4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包括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萨里大学莱茵哈德?巴赫曼教授,英国拉夫堡大学格雷厄姆?默多克教授,台湾屏东师范学院原院长、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监事长何福田教授、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教授等。湖南经济电视台、湖南教育电视台以电视新闻形式予以报道;湖南日报、潇湘晨报、长沙晚报相继刊文报道;新华网、凤凰网、搜狐网、网易网、中国日报网、红网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或转载。
主题上,“至善讲堂”坚持多元化,学者人才学术研究或思考重要的问题和生活领域,通过知识或学术讲座的形式向观众推广,如《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素质,在哪里?》《汉语汉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的历史展望》、《文明转型与路径选择》、《信任与制度》、《杨度与近代中国的君宪之路》、《中国外交与国际法》、《王船山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竹林七贤与魏晋风度》、《光的历程——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当下现实文化状态透视》、《模式创新,义利共赢——基于体验价值的企业创新实践与思考》、《<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实施问题》、《弓弦上的文化与境界》、《陶瓷艺术的创造与鉴赏》、《The Internet,Surveillance and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The case of Wiki leaks—互联网、监视、调查性报道:关于维基解密的个案分析》、《美国早期国家构建的历史启示》、《集体化与个体化的社会基础——共同体视觉下的庄寨与村落》等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关内容,观众的心灵价值的概念,知识,和文化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创建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的形成,特别是克服校园文化建设的趋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三、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突出师范特色
课程资源共享是当前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高校通过校内外诸种方式正推进该项改革。
湖南师范大学是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至善讲堂”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载体与平台,是以课程形式开展,纳入校选课程体系之中,使其走向常规化,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服务于培养未来优质师资的使命。
“至善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文化名人讲座讲学,重在哲理性、知识性、前沿性,促进“文理交融”,推动了思想交流和碰撞,使广大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够汲取诸多先进的思想与理念,如《信任与制度》、《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师范大学的改革》、《当下现实文化状态透视》、《“三适连环教育”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操作》、《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残缺与创业瓶颈》、《品格的意义和价值》、《珍惜自己,善待他人》、《湖湘士人的人格理想: 圣贤兼豪杰》等讲座开阔了未来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效,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课程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浓厚了校园学术文化氛围。
“至善讲堂”为打造校内“名家”提供了舞台,共享了校内优质学习资源。 湖南师范大学的部分院士、教授、导和优秀教师担任“至善讲堂”主讲嘉宾,是对其老师的学术造诣、个人魅力的充分肯定。大家经过这个平台,学生们更了解了学校,也提升了教授的知名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对学校的热爱,与此同时,也为优秀青年教师创建成为校园“大师”。“至善讲堂”无形的压力推动青年扬声器扩大他们的知识体系。此外,在“至善讲堂”学术氛围建设,一大批青年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技能,独立优秀的教育资源在促进产生直接的作用。也为服务教师教育,提升教师教育文化品味,培养21世纪的优质师资,为举办师范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提供了新的资源力量。
四、部门协同,推进制度文化建设
“至善讲堂”作为具有湖南师范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和文化坐标,也是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知名品牌,由湖南师范大学全校协同打造,学校专款拨付支持。到目前为止,“至善讲堂”由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出版社等共同主办,各学院为推荐专家主体,校团委负责氛围的营造,宣传部负责相关宣传与报道,学生工作部(处)和学院组织学生,教务处负责总体运转的管理模式。在这种多方参与、通力协作、核心力量有效负责的机制之下,“至善讲堂”的载体不断得以拓展,平台不断得以延伸。
“至善讲堂”为学校营造了一种学术和学习氛围,带动了学校学风校风状况的改善,潜移默化地促使着学校内涵的逐渐提高。
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学术制度建设。“至善讲堂”作为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引导性与示范性。主讲嘉宾的社会知名度相当之高,他们持续追求学术生活的精神,非常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相当高尚的人格品德,通过“至善讲堂”传播到学校,对我校的学风、教风、科研作风都拥有相当之好的示范性作用。“至善讲堂”活动的持续开展,本身也已逐渐成为学校的一种学术制度。
“至善讲堂”的讲座内容的针对性非常强,学校也采取了比较规范的运作模式,其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组织上。“至善讲堂”设立学分制,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至善讲堂”活动,使得“至善讲堂”活动更加制度化、规范化。“至善讲堂”这种制度化的目标设计以及制度化的管理方式,不仅保障“至善讲堂”活动顺利的开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制度的文化建设。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至善讲堂”荟萃名师风采,传承大学精神,它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夯实着树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构建教育体系,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激情的表达,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运动和过分功利主义有助于正确的校园文化活动,娱乐的趋势,形成人文精神和科学知识创新的校园文化质量。
因此,作为文化建设的立场,或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在学校的文化讲堂,这种做法导致校园文化的趋势,进而推动着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和特色的培育。
注解:
①张大良.坚持不懈,大力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10,(7):5.
②霍然.大学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机制探索[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74.
③蔡劲松.大学文化育人的主体视角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85.
④刘克利.高校文化育人系统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