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2016-05-30李芳芹任建兴吴江郑莆燕
李芳芹 任建兴 吴江 郑莆燕
摘要:上海电力学院的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于2015年开始招生和培养,因此其实践教学体系还在研究和探索中,一套完善的具有我校电力特色的动力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有助于研究生的优秀培养和茁壮成长,为其职业定位和职业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能力;动力工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14-02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2009年教育部增加了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1,2],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势。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培养目标大相径庭。学术性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上海电力学院(下面简称“我校”)动力工程专业自2015年才开始招生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虽然有其他兄弟院校可以借鉴,但是如何建立并完善一套符合我校电力特色的动力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校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要求
(一)培养目标
我校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主要面向动力工程领域技术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紧密围绕电力清洁生产与能源高效利用、电力环境保护与污染物控制、发电设备故障诊断与可靠性分析等专业方向,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实践教学要求
实习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实习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实践的目的在于使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对本专业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的理解,掌握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因此本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一年(40周)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接受研究生专业实践的企事业单位,需指定一名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实践工作,并在结束时对研究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考核。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我校动力工程专业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都来源于应届毕业生,他们在入学的时候并没有职业背景,而毕业后又要在专业领域从事工作,所以,他们的学术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都需要在学校内完成,并且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设计师等,因此,我校动力工程专业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学术型学位硕士的实践教学体系必然是不同的。
(一)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3]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三方面: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是指四个方面:1)跨职业的专业能力。2)方法能力。包含三方面:一是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二是掌握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三是具备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并能够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3)社会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4)个人能力。主要指职业道德。
(二)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的内涵
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不同于技能训练或“见习+实习”的教学安排。实践教学中的实践”,既包含校内的基础实验教学、仿真教学和实践教学,又包含校外的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中的教学也不仅是指校内教师的教学,还包括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岗位培训、专业实践等。基于此,实践教学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是校内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和研究生能够共同驾驭专业学位硕士实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环节;二是企事业单位的校外导师要有足够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到位的监督。
(三)我校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职业方向
我校以“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为办学方针,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电力行业需求为目标,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长期坚持与电力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根据我校办学特色和本专业行业发展需求,我校动力工程专业硕士设立电力清洁生产与能源高效利用、电力环境保护与污染物控制、发电设备故障诊断与可靠性分析三个研究方向。从研究方向可以看出,我校本专业培养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将来的从业方向非常广:从电力设计单位、电力设备生产制造单位、电力建设单位、电力运行调试单位、电力生产企业、到新能源发电企事业单位、检修维护单位等等,贯穿整个电力行业。
(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本专业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两年半。培养分为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三个环节。其中理论课程学习不超过一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工作”的培养方式,三个环节可以交叉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校内课堂教学与企业授课相结合,校内实践与企业生产现场实践相统一,学位论文采用双导师制,企业问题导向形成课题,校企联合指导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紧密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行业特色,针对我校动力工程专业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本文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学校+企业+项目”。本体系由八大模块组成,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通过这些模块,实现“实习+实践+研发”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结束语
高等工科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开展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没有约定俗成的模式,我校动力工程专业也不例外。只有在培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具有专业特色符合电力行业人才需求的实践教学内容,结合校内实习基地、选择合适的校外合作企业、通过校内外实习内容的融合,提高实践教学的运行效率,才能全面提高我校动力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苏丹,王光明.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教育探索,2014,(5):32-33
[2]李力,颜勇,王林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