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榜样焦裕禄是怎样被发现的

2016-05-30

党史天地 2016年12期
关键词:穆青分社兰考

1964年,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在河南省民权县召开的全省沙区造林会上发现一件事:1962年冬,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严重灾害,组织上委派焦裕禄到兰考任县委书记。他到任后同县委一班人制订了“三年不改变兰考面貌死不瞑目”的规划,病了仍坚持工作,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兰考人民,并要求他死后把他埋在兰考。他说“我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当时的河南分社领导认为焦裕禄的事迹对干部很有教育意义,便派记者前往兰考采访。消息传出后,许多干部和群众纷纷向记者提供材料。有的说,焦裕禄是我们的班长,有的说他是人民的公仆,死得太早了等等。干部群众边说边流泪,使采访的记者深受感动。采访结束后,分社记者经过反复研究,连夜赶写一篇《焦裕禄同志在带领兰考人民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中,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报道。

新华社播发后,《人民日报》于1964年11月20日在二版刊出。这次报道为以后有关焦裕禄的报道奠定了基础。

1965年春,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赴南方考察调研期间途经河南,与河南分社记者进行了座谈。当听到在兰考蹲点调研的分社记者周原谈到焦裕禄的事迹时,顿感主题重大,当即拍板决定,把焦裕禄的事迹作为重大报道推出。之后,穆青、冯健、周原深入兰考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采访了解情况,掌握了焦裕禄大量的感人事迹,并写成通讯稿。

通讯写成后,数易其稿,最后由穆青审定并征求时任新华社社长吴冷西意见,请示中央领导后由新华社播发。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播出。通讯介绍了焦裕禄如何对待群众、对待贫困、对待严酷的自然条件,“忘我”、“完全”、“彻底”为兰考人民服务的事迹。

通讯发表后立即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在发表这篇通讯的当天即配发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之后又连续发表了7篇社论:《要有更多这样的好干部》、《最可贵的阶级感情》、《在用字上很下功夫》、《用整风精神学习》、《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最有力的领导》、《思想改造永无止境》。至此,学习焦裕禄活动在全国掀起。

在《人民日报》发表这篇长篇通讯的同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66年2月7日清晨播出了这篇通讯。刹那间,焦裕禄的名字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顿然轰响,并且穿越漫漫时空,在国人心中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心中耸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在电台播出时,向来以风格庄重、心态淡定著称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齐越,在通讯还没有念到一半已泣不成聲。这位曾经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代表新中国广播发出第一个男声播音并且播出过许多重大典型事迹的播音艺术家,没想到遇到如此难题。

这篇蘸着记者泪水采写的长篇通讯以不可阻挡的独特魅力和“情感当量”波及到全国工厂、农村、机关、学校、部队,覆盖了各界人群,人们最直接的感动体验就是纷飞如雨的泪水。

一位省委书记哭着吼道:“听了焦裕禄,不流泪的不是共产党员!”新华社播发当天,胡乔木同志在上海读到报纸,当晚让秘书给穆青打电话表示祝贺,称赞这篇通讯写得好,非常感人,建议新华社要做后续报道。董必武同志于2月9日即兴赋诗《学焦裕禄同志》:“……长抱肝癌痛,劳累损其躯。不避风雨恶,不作饥寒呼。关心人民事,忘身直若无……”

中央有关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发出通知,要求全体党员和干部向焦裕禄学习。

焦裕禄长篇通讯发表后,为配合全国的学习活动,新华社河南分社组织了强有力的报道力量,分别从不同角度采写了大量的河南各界学习焦裕禄事迹的稿件,报道了大量的学习典型。这次战役性报道,新华社河南分社20多名记者全部参加,历时时间之长、发稿量之大实属罕见。

(摘自《中华儿女》2014年第14期,雒应良/文)

猜你喜欢

穆青分社兰考
在潮湿的雨季,邂逅温暖的你
在潮湿的雨季,邂逅温暖的你
中国船级社举办第五届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
又访兰考
“三清一改”靓兰考 人大代表作示范
“互联网+履职”:兰考人大代表的新行动
兰考交卷
我愿输你我这一生
法新社进入朝鲜
我愿输你我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