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治保”实现“大警务”
2016-05-30赵彦军王丽平赵彦军
赵彦军 王丽平 赵彦军
派出所名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公安局乌兰哈达派出所。
建所时间:1982年。
辖区状况:乌兰哈达镇位于乌兰浩特市东郊,下辖17个嘎查(村)、36个自然屯、3个社区、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常住人口2.4万人,流动人口1500多人。
警力配备:现有民警9名。
荣誉:曾被评为全市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公安局乌兰哈达派出所顺势而为,农村警务模式也随之更新,警力配备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全镇治安形势亦得到改善。
2015年,乌兰哈达组建了一支由派出所民警和每个嘎查(村)村民选举产生的联防队伍。该队伍充分利用其人熟地熟的优势,对嘎查(村)内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劝解、疏导、调解;对嘎查(村)内发生的案件,可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现场维护及简单处置,为派出所民警处理案件赢得了时间、节省了警力。一来二去,符合当地农村派出所的“小治保、大警务”这一新型警务机制日渐发挥出其功效。
农牧区的嘎查(村)发案最多的是牲畜家禽被盗案件,以乌兰哈达派出所辖区内白音特布斯格嘎查为例,2013年此类案件发生7起,2014年为11起。联防队伍成立以后,每当农闲和重大节假日,都由社区民警牵头,组织临近的三合村、乌兰胡硕嘎查的治保主任为一组在易发案时段巡逻。自2015年起再未接到此类案件报案。
让小偷感到“很倒霉”
2016年5月16日14时许,乌兰哈达镇古城村村民李香云外出回家时发现一名男子从其家商店窗户跳出逃跑。李香云大声呼喊抓贼。古城村治保主任李国成闻声赶到,他一边向派出所报告,一边组织闻讯赶来的其他村民沿男子逃离路线追缉。在沿途村民的协助下,终于将逃离的流窜盗窃嫌疑人员蔡某海抓获。蔡某海事后自称很倒霉,说他怎么也没想到如此偏远的村庄居然还有警察驻村,自己在很多地方的“成功经验”在这里却失去了作用。
平息一条垄沟之争
2016年5月10日中午,白音特布斯格嘎查村民白某与邻居斯琴家因土地纠纷发生争吵,原因是两家土地相邻,原来中间有一条明显的很宽的分界线,近几年因为两家都有意向外扩张土地,农村称之为“拱地头”,致使到去年分界线只剩一条垄沟。今年春耕开始后两家都想将这条垄沟自己耕种互不相让,随着争吵的不断升级,正要演变为一起持械斗殴案件时,本村联防队员赵金洪及时赶到,制止了双方过激的行为。土生土长的他明确地告知纠纷双方,争议的地块本来就不属于任何一方,按法律是属于村委会的,如果双方再因此地块争执,村委会将收回此地块的所有权,双方恢复到原始分界线位置。纠纷双方自知理亏,看赵金洪深知此事的前因后果,还代表着村委会和派出所,于是主动和解,各自让出1条垄作为双方土地的分界线,承诺永不争议。
治保调解,兄弟和好
2015年5月15日,西白音嘎查村民李某浑身泥水地跑来派出所报案,称其亲弟弟将他耕种的两亩水稻苗拔掉而播种了自己的稻苗,双方因此不顾兄弟之情大打出手。民警经过了解,二人原来的土地就在一起耕种,弟弟成家后不愿务农,前些年一直在城市打工,李家的土地一直由哥哥耕种。近几年由于城市东扩征地,李家的几亩水田马上面临被征,弟弟得知这消息后返回村里向哥哥索要自己家的土地份额,哥哥也将那份土地归还给了弟弟,但是弟弟认为还应该有自己妻子的一份,哥哥分少了。哥哥认为弟妹是从外地嫁入本村的,当时就没有分到土地,双方争执不下于是就发生了兄弟反目争抢土地的情况。由于村委会台账缺失查不到当时分地的账目,土地仲裁部门一直也没能做出裁定,兄弟俩火气都很大,随时有再次爆发的可能。西白音嘎查治保主任陈永健与社区民警配合,走访老一辈村委会领导、会计及当时的分地小组成员,了解当时的土地政策;到派出所翻阅户口迁移证,了解李某妻子的迁来时间,又到民政部门查阅婚姻登记记录,了解他们的结婚时间等。在取得了翔实的资料后,再次召开调解会,村委会委员及司法所、派出所、土地部门的相关人员参加,通过大量的事实依据和权威部门的确认,兄弟俩最终信服和解协议,重归于好。
遗失的身份,有我们为你全力查找
2015年9月,腰乐嘎查村民王某多次到政府申请,要求村委会分配其土地。民警通过调查,了解到王某没有分到土地的原因是1997年二轮土地承包时王某因盗窃被判有期徒刑,户口被注销。王某刑满出狱后一直在外流浪,释放手续遗失,没能再恢复户口。2014年回到家里时只剩孤身一人,生活无依无靠。乌兰哈达派出所社区民警与联防队员常白全一同翻阅原始户籍底册,联系王某的服刑监狱和判决法院,走访原来的邻居,为王某重新申请恢复户口。当王某手拿办理下来的身份证和户口簿时禁不住留下了眼泪,非要杀掉仅有的几只鸡感谢民警。
自乌兰哈达派出所“小治保”成立以来,已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0余起,处理求助、服务群众480余件次,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破获行政、刑事案件12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