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绘画类课程中的应用
2016-05-30王琪
王琪
摘要:在现今的高校教育大环境下,传统的绘画课程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需要了。而多媒体教育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已经在各科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且教学效果良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多媒体教育技术在作为术科的绘画类课堂中的运用则并不多见。笔者在本文中,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论证将二者有机结合的可实施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多媒体教育技术;绘画类课程;传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223-02
一、写作背景
高校的绘画课教学已经走过了几十年历史,而在今天,由于学生人数的激增、学生观念的更新、社会需求的改变等原因,这种以教师示范画、理论讲解和学生练习为主要教学环节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现在的绘画课程教学需求,绘画类课程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多媒体教育技术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现在的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育技术,指的是将声音、文字、图形、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进行有机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研究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并形成互动式交流,这将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果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育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通过动态演示,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尽管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现代教学中有这种优势,但其在绘画课程中的运用却并不多见。因此,本文将就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绘画类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可实施性进行分析。
二、绘画类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劣
在高校扩招之前,艺术类学生数量较少,学生的整体素质也相对较高。在这种教学环境下,绘画类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以师傅带徒弟的经验式教学为主。由于每个教学班的学生数量较少,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全班同学作示范画,也可以对全班同学的作业进行逐一修改,并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这种精耕细作的教学方式在当时的教学环境下可以最大限度地照顾到每个学生,以保证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
但是,在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今天,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开始逐渐显露。首先,由于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的激增,且学生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作的示范画无法保证对每个同学都有针对性,教师也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的修改,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有些学生的专业水平无法得到提高,整个教学班的教学质量无法齐头并进。其次,由于生源质量的整体下降以及现代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被动。这也将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再次,由于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教师个体的知识结构也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多元化的需求,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最后,在课程练习的教学环节中,由于以上几个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自己练习的时候常常会碰到问题而无法解决。
由此可见,传统的绘画课程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由此,探索如何有效的将多媒体教育技术——这种在许多其他学科教学中已经被证明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新型教学方式引入绘画类课程的教学中去,对于绘画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来说就有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将多媒体教育技术融入绘画基础课程教学的可行性探究
之所以多媒体教育技术没能在绘画类课堂上得到普及,笔者认为,主要是作为术科的绘画类课程的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非常强调现场操作,不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甚至,很多美术老师都有一种情结——固执地认为只有通过现场示范才是一个美术老师能力的体现,而这种情结则成了阻碍多媒体教育技术进入绘画课堂的一个主要原因。然而,经过这几年在课堂中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笔者逐步发现在绘画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多媒体教育技术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示范画、理论讲解、课堂练习等教学环节论述将多媒体教育技术融入绘画基础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1.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师示范画环节中的运用尝试。在传统绘画教学中,教师示范画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的现场示范画展示面积较小,无法满足一个班的学生同时观摩。同时,教师的示范画在过程、时间上往往是一次性的,无法反复观摩以加深记忆,这也导致教师的示范画教学针对性非常有限,无法保证每个同学都可以通过教师的这一张示范画学到需要的知识。此外,教师示范画的时间较长,这也将大大地挤压其他环节的教学时间。而将多媒体教育技术运用到绘画类课堂中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多媒体课件可以在墙上演示,展示范围明显优于教师现场作示范画。其次,将示范画录制成视频后,教师在演示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控制演示的节奏,如在重点、难点的地方或学生不解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细细讲解,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教学示范画中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再次,教师对示范画的视频进行剪辑,将示范过程中重复的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删除掉,只留下精华部分,这将大大缩短示范画这个环节所占用的教学时间,提高整个课程的教学效率。
以“设计色彩”课中的“色彩归纳”教学单元为例。在此单元的示范画中“勾线”和“填色”是机械重复的绘制过程,而且还要耗费大量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因为枯燥乏味而丧失继续观摩示范画的兴趣,教师也容易在这个过程中出错。因此,笔者在备课时事先将示范过程录制成视频,然后将重复的过程剪辑掉,只留下其中体现绘制步骤和绘制技巧的部分,上课时将剪辑好的示范画视频放映给学生看,这样就可以在不影响示范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大大缩短这部分内容所占用的教学时间,使学生既能够简明扼要地了解到“色彩归纳”的绘制步骤和绘制技巧,又能保持对该课程学习的新鲜感。同时,笔者还将视频的某些部分在颜色上做了后期处理,从而可以为学生演示出同一个画面使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而产生的不同效果,而通过传统的教师示范画方式则需要示范好几张画才能达到这个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理论讲授环节中的运用尝试。理论知识的讲授是绘画类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同时也是在绘画类课程中不被重视的一个环节。绘画的理论知识大多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也很难将其和绘画的实际绘制有效地联系起来。这就导致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很难记住、不好理解,也很难使这些理论知识对学生的绘画实践形成有效的指导。
以“肖像写生”这个教学单元为例。在“肖像写生”这个教学单元中,人“头部的解剖结构”是指导学生对人物头部进行描绘的重要支撑知识,教师在讲解头部的解剖结构时,通常是对着艺用解剖挂图将头部的肌肉和骨骼作逐一的介绍和讲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即使教师讲授得再精细,也很难使学生识记并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更不用说让学生将其运用到写生当中去了。而笔者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笔者在制作该内容的课件时,先将人头部肌肉和骨骼的图片调节成半透明图片,然后将其覆盖到即将画的模特照片上,使肌肉和解剖图片上的解剖结构能和照片上的模特形成直观的一一对应;在制作动画效果时,将模特的照片作为底部图层,将肌肉和骨骼的照片作为表面图层,再利用触发键来控制表面图层的出现和消失。在课堂讲授时,笔者就通过该课件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互动,既加深了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识记和理解,同时,由于使用的照片是现场模特的照片,学生可以将刚刚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运用到绘画实践中去,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是几乎不可能达到这个教学效果的。
3.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生课堂练习环节的运用尝试。在课堂练习阶段,由于之前所述的绘画类课程传统教学方式的种种弊端,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在练习时会出现很多步骤性的错误或者在具体细节上处理不了。在人数较少的教学班里,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进行修改来达到使整个班级进度统一的目的,而在学生人数较多的今天,教师显然没有时间为每一个学生修改作业。因此,笔者在制作课件时,将示范画的关键步骤拍成照片,再给每个步骤图片配上该步骤的注意事项和关键知识点,此外,还将支撑该步骤的相关理论知识穿插进去。笔者在学生课堂练习的同时演示该课件,学生如有不解就可以马上通过观摩课件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就可以在人数较多的班级对学生作业的步骤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学生也可以避免在课堂练习的时候陷入盲人摸象的窘境。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专业相关的海量图片或纪录片,以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对绘画的兴趣,甚至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起到舒缓学生情绪营造课堂氛围的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的高校教育大环境下,绘画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革。教师如果固守老旧的传统教学方式,将不能适应新环境下的教学需要。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可以证明,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绘画类课程的运用,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完全可以成为绘画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有力抓手。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绘画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多种多样、不胜枚举,本文仅仅是抛砖引玉,还有更多将多媒体教育手段运用到绘画类课程教学中去方法和手段,还有待广大同行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3]王大根.美术教案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4][美]鲁道夫·阿思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