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2016-05-30齐建晖
齐建晖
【摘要】不同国别或民族的人都预制了自己国家或民族的语法模块,因此本文从英语语法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中国农村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两个极端的原因及其根源,并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从学生自身、教师及其他们生活的环境查找解决的办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关键字】新课改 初中英语教师 英语语法 两大误区
教育部自2001年至今对《英语课程标准》不断改进,在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用“了解、运用、理解、描述”四个词进一步概括了现今英语语法教学需要达到的标准: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只有在遵循新课程标准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理念并考虑学生本身的前提下,把握语法教学的本质,同时把语法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一、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语法是研究英语语言的语法,是按照自身的语言组织规律,把合适的词放在合适位置的组词造句的规则,其精髓在于掌握语言的使用。陈伟、张柏然2007年在《教学功能突显与词典范式演变》一文中指出:“每种语法都有自身特殊的语言组织规律,这就是语言的语法与用法,不同国别或民族的人在出生后都预制了自己国家或民族的语法模块,因此很难体悟到其他语言的语法体系。这就决定了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专门教授词汇语法或用法的必要性”。初中英语学习是奠定学生英语基础的关键时间段,大量词汇语法、学习习惯都会在此阶段形成。加之,初中英语语法具有基础性、大容量性、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所以,初中英语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国农村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英语语法的重要性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在《英语课程标准》方面的认识误区。2001年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与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很多农村教师断章取义,对于这句话存在很深的误解,误解为英语教学不再重视语法和词汇的学习,只需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可,从“过于重视语法教学”的极端走向“完全忽视语法教学”的另一个极端。其实,《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还明确指出:“人们只有在既掌握了语言、词汇和语法,又具有语言功能和话题方面的知识时,才能得体、有效地运用语言。这体现了现代语言教学观、语言的综合性和交际功能。”可见,新课标要求教师不是忽略或放弃英语语法的教学,而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语法“讲授模式”,探索适合初中生知识接受能力的新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2006年英国皇家文学基金会一份有关英国大学生写作技能的调查报告,题名为《写作的重要性》。这份报告概要地颁布了130位职业作者在71所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的一对一调查结果。他们认为学生们只有不断练习语法和正确的写作方法,而且掌握词汇运用的技巧,才能在写作的时候如鱼得水,轻松自如。
(二)初中生思维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方面的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方面,初中生年龄大多在13至15岁左右,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这时的他们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优势地位,言语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思维的成熟和语言的发展,有意识记忆占主导,理解记忆是其主要的记忆方法,但许多东西是通过无意识记忆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的。针对这一特点,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尽量避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语法讲授方式,应多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观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观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语法概念。另一方面,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强调语言学习和人习得是人们掌握第二种语言能力的两种方式。他指出语言学习是有意识的、正式的学习;而语言习得是无意识的、自然的学习,是学习者在积极参与的真实环境中的学习。两者的关系是:语言习得是核心的、主要的;语言学习是辅助的、起监督作用的。这一点也从侧面说明了在英语语法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创造真实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无意识记忆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
(三)英语老师自身存在问题
首先,很多农村英语老师在教学英语语法的教学理念存在极端现象:从过度重视语法教学到忽视语法教学。语法规则来自语言的运用和交流,语法知识的获得也是来自语言的实践,英语语法的教学必须与英语的运用紧密结合。鉴于此,英语老师既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没有“语法地基”的“文盲英语者”,也不是要把学生培养为研究英语语法的学者,而是要培养更多的具有运用英语能力的人才。
其次,教师教授英语语法知识缺乏技巧,语法教学能力较为薄弱。针对于此,笔者对本地区5个乡镇,20个农村初中学校的英语老师,共120人进行了调查问卷 ,收回问卷111份,为92.5%。调查问卷主要是为了了解农村乡镇英语老师教授英语语法时所运用的技巧和教学能力。从问卷结果分析,在中学英语语法学习这个板块,62%的英语教师在语法教学上认为无需强调语法,40%的英语老师让学生背课文代替语法教学。甚至一些英语老师认为语法根本就没多大用。鉴于此,笔者又对所调查某学校的学生进行抽查,据调查80%以上的学生认为语法学习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对此缺乏学习兴趣。在抽查的80份语法测试卷中,测试卷收回73份,有效率为91.3%。测试结果为10分以下23人,10分以上40分以下为28人,40分以上60分以下为25人,60分以上90分以下为3人,90分以上95分以下1人,95分以上0人。本次语法测试反映出学生的英语语法水平普遍偏低,也反映出学生的英语语法掌握的不牢固。
最后,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缺乏新鲜的血液和学习的动力。在农村,许多英语老师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很少有主动学习进取的老师。一是农村学校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相对来说要求较低,更多的是领导不知如何要求,所以一味地只看成绩。二是农村教师工资相对较低,加上最近几年农村打工的人越来越低,教师的工资比不上一位没上过学的农村妇女的工资,迫使老师们把教学作为了第二职业。三是农村英语教师大多为女性。一旦结婚生子,精力不足,大多都用于相夫教子,照顾家庭上。很少精力能用在自身知识结构的提高上面。
三、解决农村英语语法教学上存在问题的策略
对于许多中国农村的初中生而言,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语法的掌握。认真学习语法掌握语法规则是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学习英语语法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做题攻克难关,如果说学好英语是在建造一座大楼,那么学好语法就是在打好地基搭好框架;如果说语法是一座巍巍大山,那么方法就是直入山顶的阶梯,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方法学习语法。
(一)重新认识英语语法的重要性,避免两个极端。
1. 避免语法“无用论”,走向“交际教学法”。
很多英语教师片面地认为学生不需要学习英语语法,只需要在足够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使用英语了。在一定程度上,不重视语法的学习、忽视英语学习环境影响了学习英语的效果。有的老师甚至花费大量时间让学生一个一个轮流背诵英语课文,让很多学生一个一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忽略英语语法的学习,侧重于创造英语语境或背诵英语课文,英语语言的运用虽然提高了使用英语的流畅性,却忽略了语言的准确性。
2. 避免“语法全面论”,走上“哑巴英语教学法”。
他们把语法的规则从语言的场景中剥离出来,学生记录规则,教师列举出大量的例句,并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套用规则进行机械练习来巩固英语语法的记忆,而这种记忆只是单纯地对语法规则的记忆,过度强调语法本身的规律和逻辑性,使生动的语言变成了只有条条框框的规则。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虽然使很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但是在课后他们却不知从何下手使英语成为“哑巴英语”。英语教师要想培养出具有扎实英语语法功底的学生就需要在“交际教学法”和“哑巴式英语培养法”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明白这一点后,就必须了解中国农村学生的特点。
(二)要了解中国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
1. 了解中国农村初中生的特点,首先要了解他们家庭的特点。家庭是他们最初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家庭生活时间最长久的环境,每个生活在家庭中的人都会被深深打上家庭的烙印。 据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初中生的父母在教养孩子的方式上存在很大的性别差异。对于男生,父亲这一方相对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母亲这一方又存在过分干涉、保护;而对于女生,父母双方的要求都要低于对男生的要求。原因主要是,中国农村大部分初中生的父母文化程度在初中或高中以下,本身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教育孩子。笔者对自己所在学校837名学生做了调查,收回调查问卷810份,其中就有578名学生的家长文凭为高中以下。依据调查问卷,本校有437名学生的父母都不在家,105名学生的家长的父母只有一方在家。他们大多跟着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生活。甚至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在学校寄宿,一学期甚至一年才能见到父母。
2. 要了解中国农村初中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一是重新给孩子一个可以真正学习的课外场所。如今,走在农村,你看到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小孩子,很少能见到青壮年人。据调查,初中生最大的感觉就是在家没意思。原因是同龄人除了在学校能够找到,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玩伴。再加上农村娱乐设施缺乏,甚至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这些娱乐设施,更不要说找到像城里孩子那样,可以坐在一天看书的书店了。就算有的学校设有图书馆,也是只能远观不能走进的“摆设”,他们唯一可以玩的地方就是网吧。二是改变家长们的错误观念。打工潮自在农村兴起,加上很多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或已大学毕业在农村工作的,他们的工资远远比不上出去打工的人,这些农村出去的打工族有的甚至初中也没有上完。这一极大落差导致了农村家长和孩子们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只要能挣钱,上不上学不是关键。有的家长甚至对自己的孩子这样教育“孩子,考多少咱不管,只要在不惹出大麻烦,咱就没事。等上完初中,就带你出去挣大钱。”这样的学生在农村占去很大比例。
3. 要了解中国农村初中生的特点。据调查,大部分的农村初中生性格较为内向,男生在这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内向的男生要么表现为默默学习、低头走路、不善于表达自己,甚至不爱在公众场合说话;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为攻击性较强、偏激、易怒等特点。在新课改中,很多农村英语教师只是表面上模仿市区教师课改的形式和内容上课,素不知农村孩子无论是在性格上、家庭环境、课本预习等等方面与市区的孩子的差别。
(三)最后要对中国农村英语教师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中国农村英语教师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份的双重性。他们一个身份是“人民教师”,另一个身份是“农民”。特别是年龄在30岁以上的农村英语教师这种身份的双重性更为明显。农村教师自身大多是农民家庭出身,虽然参加了工作,可仍就很难摆脱“农民身份”,他们仍旧生活在农村,仍旧要种地。在特岗教师设立之前,由于县级以下有身份证是哪里仍旧回到哪里教书的默认规定,他们除了上学时脱离了农村,上班后仍旧生活在出生地。这些情况使大多农村英语教师具有农村孩子同样的性格:较为内向、缺乏创意、思想受到束缚。身份的双重性造成他们:无法专一用心教学、懒散、缺乏进取心、没有合作意识。斯莱思先生呼吁:“应该把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纳入整个学校系统的运行轨道中,其中包括同学与同学、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学校与家庭和社区,一般教育与特殊教学全面合作。”合作学习在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力。教师自身缺乏这种合作意识,在新课改中,他们没有抓住自己学生的特点,再加上自身缺乏创造力,造成新课改在改革的过程中慢慢在农村“流产”确实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中国农村教师需要“新鲜的血液”。虽然每一年农村学校都会招聘特岗教师来充实自己,可是这些教师自身大多也是农民出身,大多毕业于三本院校(这些院校在2000年前大多是大专院校),在思想观念上对于农村的教师没有太大的“冲击力”。每一年二本以上的师范院校都会要求自己的学生实习,素不知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走进学生、走进学校,试想如果让这些重点、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真正的走进学校实习,并且以实习期内遇到的问题和调查结果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哪里还有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的现象?他们接受名师的先进思想也会“接地气”,乡村教师也能够接触到“新鲜的血液”,找到自身与这些大学生的差别,与新时代的差别,就会天天拿着课本就讲课,下了课就搓麻将了。
总之,在新课改中,要想真正了解英语语法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仅仅是要了解学生自身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要了解英语教师教法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更要了解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给予他们怎样的人格,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存在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伟、张柏然,《教学功能突显与词典范式演变》,外语界》, 2007(6):35-44
[3]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7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周黎红,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任务型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2(8):122--123
[5]宁晓洁,合作学习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