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导入探究

2016-05-30赵雅凤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新知环节语文

赵雅凤

良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石。从这几年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小学生容易受外界新鲜事物所吸引,从而分散注意力。基于此,激发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怎样开好头,怎样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怎样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导入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导入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提升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堂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但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觉得语文课好学、易学。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导入环节应简洁明快,用时适中,力求省时高效。

正常的课堂导入时间应控制在4—8分钟,充分利用学生一开课对新的学习内容好奇、期待、关注度最高的特点,精选内容引见新知,为新知的教学精彩助跑。如果导入时间过短,则很可能出现信息容量不足、程序过于简单等现象,仓促中学生无法对新知识及新的学习目标形成整体印象、引起足够的兴趣与关注,产生学习动力,从而达不到导入环节的预期效果,整个课堂的后续环节也会因此而变得苍白无力。导入时间过长,不仅使课堂在一进入就显得庸俗繁杂、主题不明确、头重脚轻,容易把学生的思想引到与教学主题无关的方向,而且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使新知识的学习在时间上显得捉襟见肘,练习巩固草草收场,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2.导入方式要新颖、引人注目,不可千篇一律。

过于平常的导入不具备充分的新鲜感,无法有效激活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导入方式在教学中为老师普遍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它又是必须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教学手法。用一种导入方法去套用所有课堂教学内容,是不可取的,因为无论这种导入方式效果多么好,如果经常、反复地运用,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降低导入效果。因此,导入方法必须灵活、多样,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唱歌导入,游戏导入,谈话导入,竞赛导入……这些方法已经普遍被老师们所运用。比较好的导入方法,可以结合实际需要经过发展变化后与其他方法交替使用,但不能出现得过于频繁,而且每次都力求变出新意才好。

3.导入方法要符合学情和教学实际,应该灵活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一种新知识的导入方法都不是孤立的,我们只有根据教材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教师自身的实际,选择和运用有效新知识的切入方法,才会收到最佳的效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新知识的切入方法做些适当的记录和反思,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及时地写下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及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导入程序,将各种导入方法优化组合,去芜存菁,拟定最精当的方案。成功的课堂呈现的导入方式,既能减少孩子们语言学习的枯燥感,又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形成也十分有利。

4.导入环节要紧贴课堂主题,为课堂教学服务。

导入环节固然重要,但整堂课的目标才是工作的重心,不能单为强化开门红的独立效果而使得“导入”环节部分或全部地脱离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注重兴趣培养,提倡听说读写唱画演玩做并举,但如果导入环节的活动设计脱离课堂主题,精彩的表演非但不能成功导入目标内容,反而分去了课堂时间的一杯羹,导致后续环节越发紧张艰难。这种注重形式却脱离主题的导入现象往往出现在各种教研活动与评选活动中,似乎专为体现教师某一项或几项专业素养而设,却因应对才艺展示不能与教学目标完美嵌合、取舍不当而导致了首个环节并不导入新知的失败案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导入环节的误解、轻视与疏忽。

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导入环节必须绝对服从并全身心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中心目标。要以教学目标的需要为出发点,从所含信息、铺垫的材料、活动与训练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调、兴趣点的激活与引导等各方面综合考量,解决好“中心目标需要什么”和“导入环节能做什么”的统一问题,再遴选最高效的组织形式填满这短短的几分钟,这样的导入环节就一定是有效的。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

1.利用直观教具导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图片、简笔画、多媒体、实物道具等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利用直观教具可以省时高效、真实生动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情境,从而提供理解、掌握语言材料所必需的感性经验。同时,直观教具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用得最多的就是利用简笔画创设情境导入,因其生动形象,且能展示教师绘画技艺与过程,直观的情景展示加上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之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再结合精当的内容与语言训练,导入环节的效率非常高。

2.表演导入

运用夸张但又不失真实的表演能给学生带来无法用语言代替的刺激,并通过视觉形象把这种刺激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成用语文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也增强了学生语言训练中大声说出来的信心和勇气。用这样的表演导入新知,能使教学目标内容更生动、更形象,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浓厚兴趣与期待感,是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开展强有力的助推器。

这六种最常用的导入方法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可以同时应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具体用法要视导入环节的设计而定。教师应该不断学习研究,勇于实践创新,灵活多变地运用一切可用的趣味导入手段导入新课,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新知环节语文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