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运用
2016-05-30张红
张红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感受,让教学变得更加人性化。因为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不能过度地压榨学生的潜力,否则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讨厌学习数学。本文将给小学数学教师着重介绍一种叫做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理念,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掌握书本中的知识点。体验式教学主张让学生从自身经历中总结学习,这样获得知识印象深刻,而且理解比较透彻,所以教学效果要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好上不少,值得教师尝试一番。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体验式教学
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一直在加深,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再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了,教学的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注重理解的科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理科,不能靠死记硬背挺高成绩。体验式教学正好可以能够给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可以充分地理解知识点。只有充分地理解了书本中的知识点,才能在考试的时候,灵活的加以运用,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
一、体验情境的创造
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新颖,对学生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数学。我们一直都在寻找一种轻松而又高效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正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给学生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改善教学质量。
比如在《时、分、秒》这节课的教学中,借助教室中的时钟,让学生学习时分秒。这样的教学非常直观,学生迅速掌握这一知识点。在教学生看电子时钟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读时间。因为电子时钟比较简单,很容易看明白。综上所述,要开展体验式教学,就要给学生创造相应的情境。教师要在课前仔细地研究课题,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
二、体现教学特点
体验式教学应该有自身的特点,让学生对数学教学有不一样的认识。首先要明确体验式教学的几个主要特征:尊重独特性、发挥主动性、关注整体性。只有发挥出这些特性,才能将体验式教学做好。尊重独特性是指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点。比如有的学生计算能力比较差,那么在《统计》这节课的教学中,就要多做基本功的训练。
发挥主动性是指要让学生变得更加主动,而不是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学生只有变得主动,才有更大的可能性变得优秀。可以看到,很多学习成绩出色的学生,在学习上都是比较积极主动的。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整体性是让教师重视班级的整体成绩,不要只关注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多关心一下落后的学生。教师的业绩是以班级整体的成绩判定的,而不是看班上的尖子生考了多少分。而且每个学生都应该被平等地对待,即使是经常拖班级后腿的学生,身上也背负了一个家庭的期望。
三 、追求教学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有自己独特的意义,我们在借助体验式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追求其本身的意义。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解放学生的教学方式,学习的压迫感被降得很低,学生可以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学到各种新知识。其次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并阳光地成长的教学方式。纵观眼下的教学,学生整天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很可能对这样的学习生活感到失望、厌倦,精神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体验式教学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不会给学生带来那么大的学习负担,所以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追去体验式教学的意义,是为了让教师在工作中找准方向,有的放矢。
在明确了体验式教学的意义,我想肯定会有很多教师会选择在自己的教学中融入这一理念。谁都希望让自己的教学有特色,体验式教学就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教学方式,有了这一理念的贯彻,就能在平庸的教学中脱颖而出。而且使用了体验式教学,课堂的氛围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不再是保持沉默,需要和教师进行很多的互动,这是传统的数学课非常欠缺的。学生的参与度与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学生参与的越多,说明在上课的时候越投入,进行的思考也越多。
结语:
体验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也能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获得更多的乐趣。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结果,随着时代的发展,普通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没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相反还有很多的问题显现出来。因而,是时候找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让小学数学教育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很明显,体验式教学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将融入到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庆海.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4(1).
[2]田明亮.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两种新课型的有益尝试[A]. 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