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带来“活力四射”的课堂
2016-05-30李莉
李莉
课文《雨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一篇富有童趣的诗歌。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侧重于引导学生在读中赏,在悟中赏,在演中赏,让每个学生亲历自我欣赏、欣赏他人、欣赏文本的过程, 感受诗歌的无穷魅力。
一、挑战朗读存欣赏,知己知彼激“活”力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知己”与“知彼”相比较,“知彼”就更为重要。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能适时地创设并运用一些让学生“知彼”的机会,既是挑战,也是欣赏,引导学生在挑战和竞争中,学着站在不同的立场感受他人的观点,欣赏他人的长处,课堂教学也会因此而更加灵动。
例如教学《雨后》这一课,因为内容比较简单,笔者打算安排一课时教完,所以初读课文就成了最头疼的事了。按照以往,教师只是布置孩子们自读两遍,第一遍的要求是读通句子,读准字音;第二遍的要求是边读边想: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但是,笔者猛地想到,这群孩子好胜心那么强,不如就用“挑战”的方式安排初读吧!于是:第一关挑战自我,做到正确、流利;第二关挑战同桌,做到自信、大方。在不知不觉中,他们读了两遍课文,并了解了自己和其他同学朗读课文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掀起读书的热潮,教师又设计了“第三关,你想挑战谁?”顿时班里像炸开了锅,有说想挑战班内朗读高手的,有说想挑战班长的,还有说想挑战老师的。笔者顺势说:“要想挑战老师啊,那得先把诗歌内容理解透彻才行哦!”孩子们一个个热情高涨,课堂教学氛围也空前热烈。
从这一环节的设计中,笔者发现,孩子们在这两关挑战中都非常投入,他们不但欣赏到了自己的优点,内心强化了自我肯定的意识,而且在与同学比赛时,也看到了对方朗读时的优点。在欣赏他人与自我欣赏的同时,内心形成了“赞赏”和“与他人比一比”的心理暗示,也激发了每个人内心无穷的向上力,课堂气氛自然活跃了很多。
二、自主感悟学欣赏,有声有色感“活”趣
“自主感悟”是当前语文课堂中流行的一个词语,一般教师都会用“读了这段文字,你明白了什么?”或是“这段文字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样形式单一的问题来贯穿整个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枯燥而乏味,孩子们很容易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那怎样设计有梯度且又能激发学生自主感悟的问题来贯穿整个课堂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雨后》这首儿童诗阐述了三个角度的内容,第一自然段写了雨后广场的情景,第二和三自然段写了小哥哥玩水摔倒的场面,第四段写小妹妹小心奔跑又希望摔跤的心情,層层深入。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设计了三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第一段以“这是一个______的广场”为题统领全段教学,于是,孩子们的答案很快就冒了出来:“这是一个热闹的广场。”“这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广场。”“这是一个美丽的广场。”“这是一个水花四溅的广场。”多元化的理解层出不穷。笔者又鼓励学生从课文中寻找证明自己观点的词语来谈谈理由,让他们明白,有理有据的感悟才更有说服力。第二段和第三段以“你对小哥哥的表现感到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一“问”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都想到:“为什么小哥哥摔倒了,却还会那么兴奋和骄傲呢?”的确,这个问题也正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引导学生猜测他为什么会摔跤。说是猜测,其实也是要到课文里找到相应的词语的。很快,就有孩子说:“因为他踩水太‘使劲了。”“因为他玩水的时候还关心妹妹,分心了。”……多种答案从他们的口中诞生。也许这就是自主阅读带给孩子们最大的快乐吧!
自主感悟环节是孩子们理解文本的过程,更是学习、欣赏的最佳时机,尤其是当教师抛出问题“你对小哥哥的表现感到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独立思考,细细揣摩,欣赏诗歌中运用精准的语句,欣赏文本的魅力。认真倾听、欣赏他人发言,在互相启发中,小哥哥玩水的情趣、关爱小妹妹的可爱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简简单单的文字由此变成了有声有色的生活场景,触动着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表演助读共欣赏,有滋有味现“活”境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要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读,便是最有效的途径。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孩子们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引导孩子们在正确、有感情的朗读中入文本之境、通作者之心。同时针对低年级孩子们好动的特点,在学课文中安排表演,帮助学生们更准确、到位地理解文本,体悟情感。
《雨后》第四段是写小妹妹玩耍的情况,如果还继续按前面的步骤进行学习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不能持续,通过表演读来帮助他们阅读理解,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教学这一段时,笔者先让学生自读,圈出描写小妹妹动作的词,再请两个小女孩上台表演,现场采访她们“为什么这么跑啊?”以此来引导学生关注小妹妹的动作,揣摩她的心情,进而体会她愉快的内心世界。接着,教师引导孩子们将表演与文本相对照,评一评她的表演怎么样,在进一步地朗读与评价后,孩子们有滋有味地回顾着、展示着,小妹妹可爱的模样也变活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使一个人努力在某件事上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长处,寻找自己身上好的东西——这是人的高尚志向,而善于支持这种志向,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欣赏,语文老师不妨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入手,并由此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方法论、运行内核,再进一步探究其内涵,拓展其外延,形成语文教育的体系。只要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文本,多层面欣赏人文,达到赏文、赏心、赏人、赏己的目的,从中发现更优秀的自己和他人,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样“活力四射”的课堂,也必定是孩子们所向往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山北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