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讨论和交流更加有序、有效

2016-05-30靳燕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小组讨论

靳燕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在课堂中。但是在实际课堂中,讨论往往凌乱、无效。本文通过探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旨在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

【关键词】小组讨论 科学课堂 有序 有效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并能激发创造潜能。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讨论和交流环节常常很凌乱、无效,难以发挥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让讨论和交流更加有序、有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1、科学建组是基础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避免某个学生被隐藏或忽略。实践表明,最佳的学习小组人数应在4-6人之间,其中又以两两成对的“四人学习小组”最为适宜。每个小组内应该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这样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另外,教师在分好组后,也要进行集体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2、选拔组长是关键

小组建设的好坏还要看组长选的如何,组长必须是乐于助人、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主要有(1)、教会他合理分工,并对讨论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2)、督促组长在组织合作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3)、训练组长监督管理组员的能力,帮助老师培养组员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4)、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的不同见解,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通过教师对这些方面的培训,能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顺利进行。

二、设计有效的讨论主题

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课堂都适用的策略。教师不需要为了迎合课改而胡乱采用这种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等各方面,有选择地使用,并且要设计有效的讨论主题。

1、在某些探究活动开始之前可设置一些问题讨论,为探究指明方向。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抵制弯曲》时,在演示了纸梁承受重物之后,提出小组讨论的问题:“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在学生激烈的争论过后就确定了本组探究问题的指向。

2、对一些观察活动,需要集思广益时。例如三年级科学《蚂蚁》一课,让学生观察蚂蚁是怎样运动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就需要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因为每位学生观察角度不同,共同观察讨论后完成会更理想。

3、当要总结实验规律和本质,需要共同交流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能力。这常常发生在探究结束后汇报交流阶段。这时,不应该是教师直接给出结论,而应该是学生思维碰撞的大好时机。如五年级科学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课,在做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实验时,很多组得到的数据都不一样,而且有些结果是相反的,好多教师就会直接宣布哪组是对的,哪组是错的,然后得出结论。其实这样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更加有悖与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如能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出现各组数据不同的原因,找出真正橡皮泥排开的水量与沉浮的本质关系,岂不是更好?

有效讨论问题的提出要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提出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讨论的问题“因课而异,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但把握的原则是“难易适中、开放性大、针对性强”。比如五年级科学下册《热起来了》一课,让学生小组讨论“衣服能产生热量吗?”并想办法证明。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学生想当然会根据生活经验说会,但是如果小组讨论就不一定了。小组内就会有激励的争论,有的会说“衣服如果能产生热量,那放在柜子里怎么不会热?”有的又会说“如果衣服不能产生热量,那干嘛冷了要多穿衣服呢?”这样经过他们不断的探讨交流,更能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和好奇心,促使小组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比起教师直接告知结果或直接提问了事是不是更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呢?所以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课,才能提出适合讨论的问题,让讨论的问题有意义、有价值。

三、有效地组织讨论课堂

1、合理安排讨论时间

讨论时间要合理安排,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不抓紧时间根本完不成教学内容,更别提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抓紧时间并不意味着讨论时间很短,时间过短,只能让讨论流于形式,一般问题有3-5分钟足够,对于难的问题,时间再多也讨论不出结果,所以可以先讨论,再通过组间辩论理清思路,最后进行二次讨论,这样效果更好。

2、控制讨论进展

在小组讨论时,教师不能等待、休息,也不能做其他的事情,要不断巡视,倾听各组的讨论内容。当讨论遇到“坎”时,适时点拨,引导讨论向着成功前行。除此之外,教师深入到各组,也可以关注讨论的进展,控制无意义的话题,及时把讨论引入正轨,并且也能合理调整讨论时间。

四、合理地总结、评价

在讨论结束之后,首先教师应对讨论问题的本身作出明确、清晰的总结,这样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也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讨论很有意义,期待下一次的讨论。然后,教师应灵活而恰当地对每个小组作出评价。对于讨论结果来说,完全错误的观点不多,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讨论成果,并给予合理的评价。评价要用带有鼓励性的语言,比如说“你说的很好,能不能再具体一点呢?”“哪个组有更新颖的想法?”等。而且教师也要鼓励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必要时可以进行提示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清楚、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千万不要不评价或“一刀切”,这样会打击学生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除了教师的评价,也要进行“组员互评”,一个月一次,这样可以有效督促组内合作,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让他们在合作中不断进步。

新课改是许许多多优秀的教师智慧的结晶,受益者们把它用在课堂上已经颇有成效。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老师,我深深地觉得,只要合理利用,课改中的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就会如“一夜春风”,给我们的科学带来有趣、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利蓉;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1):28-28

[2]刘祖林;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课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5(Z5)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小组讨论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借信息技术之力,让小学科学绽放异彩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
“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浅析高职院校英语课堂小组讨论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