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接受现状探析

2016-05-30李峥钰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3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高职生特色

李峥钰

摘要:接受角度研究高职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知程度意义重大,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高职生在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有成绩也有困境,努力探究高职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接受的有效途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高职学生头脑,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生;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3.0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理论体系,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新一代大学生,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理解、接受效果和运用程度都会对这一理论体系的生命力和未来前途有着重要影响,而从高职学生自身来说,也事关其成长成才。我们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受问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高职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接受程度的重要意义

接受理论最早应用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学领域,“只要作品不被行动的主体接受、获取,它始终只能是未完成的可能的存在。所以,接受是最本质的。”这是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和伊瑟尔创立的一个美学派别提出的观点。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则是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接受主体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作用影响下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环节构成的、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通过有效的接受,社会和社会群体的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就可以被内化为接受主体品德思想并外化为品德行为。”以此类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接受”就是受教育者出于自身需要,积极自觉地选择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主动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去。

那么,具体到高职生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受众范围则主要指向高职院校大学生。高职院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为企业培养合格有用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大学生个人素质的高低是衡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有着重要影响。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专门对职业教育工作所作的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指示,内涵丰富,高屋建瓴,意蕴深邃。可以说,中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为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这种重视在对职业院校学生给予极大的期望的同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专业技术的提高,也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而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理解、接受效果和运用程度都会对这一理论体系的生命力和未来前途有着重要影响,而从高职学生自身来说,也事关其成长成才。我们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受问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职生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状(以天津部分高职院校为例)

接受理论研究是实证性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抽样测量及信息反馈等方式方法是研究高职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接受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这些实证性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分析,系统归纳,清楚掌握学生对于这个理论体系的接受现状,进而找寻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提出合理的对策。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高职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接受状况的调查问卷表》,问卷从以下几个维度开展:(1)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年级及政治面貌。(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状况。包括对基本理论的认知状况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的认知状况。(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受状况。包括对国家时事政治等重大问题的了解程度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遇问题的看法。(4)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建议。本问卷采取随机抽样发放方式,共发放300份,调查涉及高职院校包括有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等院校。最后问卷回收287分,回收率为95.7%。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绝大部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表示认同,做出了积极肯定的评价,对其概念内涵、基本内容及作用都有基本认识,总体上达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受,但在接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2.1 性别与所学专业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接受效果

结果显示,高职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受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无论从课堂效果、课后作业还是社会实践活动上,女生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受上都表现出了更多积极性和主动性,女生比男生更加主动攻克难点与重点,女生比男生更重视做课堂笔记等。此外,所学专业的差异也不同程度显现出接受上的差异性,文科专业的学生接受程度明显高于理工科学生,而高职院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为企业培养合格有用的高技能人才,工科生在高职院校中又占绝大部分,这也意味着高职院校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效果并不乐观,理工科学生不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平日里也不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因此,加大对高职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特别是从途径上去拓展理工科学生接触这一理论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2.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受仅止于“知道”

经过对问卷进行分析总结,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道这一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的理论基础,但这些仅限于“知道”。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上仍存在模糊或错误认识,比如说,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的关系问题上,后者不包括毛泽东思想,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是在毛泽东同志精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创立的,二者是“和”的关系而不是“包含”的关系,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这一关系上认识不够清晰。再比如,能完整的说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只占到受调查者的21%,知道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只占33%,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尽管高职生一定程度上知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也仅止于“知道”,离全面把握、透彻理解、深刻领会还有一段距离。

2.3 高职生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途径大多为外界主动干预灌输回头

春秋时期《论语·雍也》讲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一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样如此,只有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指导实践。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受高职生大多数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接受途径无外乎有“老师讲授、考核考察、网络媒体等”等这样几种方式,高职生在接受这些信息、理论时,并不进行主观选择与判断,接受与思考、学习与运用相脱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考的学习,没有主观选择判断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接受。

3 高职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接受的有效路径

3.1 教学内容上,增强教育针对性,优化教学内容

在高职生中存在着因性别、所学专业不同而出现的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差异性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增强教育针对性,优化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平时应广泛搜集材料,充实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重组、取舍、再创造,从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关注点有效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

3.2 教学方法上,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力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针对高职生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掌握不够清楚透彻等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专题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多种形式,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3.3 接受途径上,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播的渠道

知识经济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仅仅依靠课堂渠道的学习是不够的,应在把握课堂主渠道的同时,积极开发有效学习途径。当前,以互联网带动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依托“互联网+”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与效应,创建“互联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加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思想融于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活动,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理论为主题的征文、演讲、辩论、微电影展播等活动,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播的渠道。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4]徐广田.关于北京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接受状况的实证调查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4,(3).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高职生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